能源科技是中國和法國合作的重點領域之一。建交60年來,兩(liang) 國充分發揮各自在該領域的比較優(you) 勢,攜手取得豐(feng) 碩能源科技創新成果並建設了一批能源產(chan) 業(ye) 重大項目,特別是在民用核能、油氣資源開發利用和新型清潔能源領域,樹立了國際科技和產(chan) 業(ye) 合作的典範,為(wei) 促進全球節能減排、應對氣候變化、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作出重大貢獻。
推動核電創新 合力迭代
在廣東(dong) 深圳東(dong) 部的排牙山腳下,大亞(ya) 灣之濱,坐落著灰白色的建築群,其中幾棟圓柱形外牆、水泥穹頂的高大建築,格外引人矚目。兩(liang) 條長長的防波堤從(cong) 建築群左右兩(liang) 側(ce) 的岸邊伸展出,像兩(liang) 隻有力的臂膀,擁抱著一大片碧藍的海水。這裏就是大亞(ya) 灣核電站。
作為(wei) 中法核能科技合作的碩果,大亞(ya) 灣核電站開創了中國大陸百萬(wan) 千瓦級的商用核電站發展的曆史,為(wei) 中國後續的核電建設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也見證了兩(liang) 國攜手推進核能科技創新、建設核電產(chan) 業(ye) 的一段佳話。
1978年12月,中方宣布引進法國核電技術和裝備,隨後開始了緊鑼密鼓的前期籌備工作。1982年,國務院批準采用法國核電技術和裝備建設大亞(ya) 灣核電站,由此開啟了中法核電科技工作者通力合作,建設大亞(ya) 灣核電站的曆程。中方在引進全套法國核電工程裝備和建築材料的同時,還邀請以法方為(wei) 主的一大批國際核電工程專(zhuan) 家,蒞臨(lin) 大亞(ya) 灣核電建設基地,現場指導工程建設。經過約7年奮戰,大亞(ya) 灣核電站終於(yu) 建成。
為(wei) 做好大亞(ya) 灣核電站建成投產(chan) 後運行工作,中方派出100多名技術人員赴法接受培訓,學習(xi) 核電站運行、維修、管理知識和經驗。“培訓是采用一師一徒製、影子教學方式進行的,也就是說一名中國學徒像影子一樣跟著一位法國師傅,形影不離地學習(xi) 、訓練。我們(men) 既學到了知識,也與(yu) 法國師傅建立了深厚的友誼。”中國核學會(hui) 副理事長賀禹在回憶自己當年赴法學習(xi) 的情形時這樣說。這段在法學習(xi) 的經曆使賀禹和同伴們(men) 獲得了豐(feng) 富紮實的核電站運維、管理方麵的知識和經驗,助力他們(men) 迅速成長為(wei) 中國核電科技和核電產(chan) 業(ye) 領域的專(zhuan) 才,加速了中國核電事業(ye) 發展進步。
進入新世紀,中法在核能科技領域再度攜手,共同建設了采用歐洲先進壓水堆(EPR)第三代核電技術的廣東(dong) 台山核電站並使其成為(wei) 全球EPR首堆。
2019年9月7日17時15分,廣東(dong) 台山核電2號機組完成順利完成168小時示範運行,具備商業(ye) 運行條件。這是繼台山核電1號機組後,全球第二台投入商運的EPR第三代核電機組。
對台山核電站建設成就,該項目合作方法國電力集團的原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傅楷德給予高度評價(jia) 。他指出,該項目的成功得益於(yu) 兩(liang) 國在核電標準規範化方麵的長期合作與(yu) 不懈努力,充分證明了EPR技術的可靠性與(yu) 成熟性,進一步加強了兩(liang) 國核電機組運營的安全性,不但促進了兩(liang) 國核電企業(ye) 的發展,而且促進了兩(liang) 國整體(ti) 核工業(ye) 的進步,也為(wei) 兩(liang) 國核電設備供應商的進一步合作創造了條件,開啟了中法核電科技和產(chan) 業(ye) 合作的新篇章。
在核電科技創新領域,中法進行了長期深入合作研究。據了解,兩(liang) 國圍繞核電站老化與(yu) 壽命管理、反應堆熱工水力、快堆技術、嚴(yan) 重事故管理、高放廢物地質處置、放射性廢物治理以及核聚變領域合作設立了多個(ge) 協作實驗室,共同推進執行數百個(ge) 專(zhuan) 題合作項目,互派專(zhuan) 家開展進修交流研討1000餘(yu) 人次。
加快油氣開發 互惠互利
今年3月底,一則“中法能源公司用廢棄油脂生產(chan) 航空燃料”的新聞引起廣泛關(guan) 注。人們(men) 注意到,攜手化廢為(wei) 寶的兩(liang) 家公司分別是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和法國道達爾能源公司。根據此前達成的協議,雙方共同運營新生產(chan) 線,利用廢棄油脂共同生產(chan) 可持續航空燃料即生物航空煤油,年生產(chan) 能力達23萬(wan) 噸。
生物航煤屬於(yu) 可持續航空燃料的一種,是以可再生資源為(wei) 原料生產(chan) 的航空煤油。與(yu) 傳(chuan) 統石油基航空煤油相比,生物航煤最高可減排二氧化碳排放50%以上。中國石化擁有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生物航煤生產(chan) 技術。道達爾能源公司是歐洲領先的可持續航空燃料生產(chan) 商之一,設定了到2030年實現每年生產(chan) 150萬(wan) 噸可持續航空燃料的目標。雙方強強聯合,必將有助於(yu) 推動國際航空業(ye) 能源綠色變革,實現低碳發展。
道達爾作為(wei) 法國最大的工業(ye) 集團,是全球排名前列的石油與(yu) 天然氣公司之一,多年來深度參與(yu) 中國油氣科技創新和油氣資源開采利用。據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汪巍介紹,道達爾參與(yu) 了中國渤海灣、北部灣、南海、黃海、珠江口盆地和塔裏木盆地的勘探;參與(yu) 了對中國油氣產(chan) 業(ye) 鏈多元化投資。在合作過程中,道達爾與(yu) 中國同行共同提高技術能力,積累了豐(feng) 富經驗,實現了雙贏、共贏。
助力中國在南海開發第一口油井無疑是道達爾在中法能源合作中經典的故事之一。據汪巍介紹,上世紀七十年代末,中國海洋石油探明儲(chu) 量和產(chan) 量依然極低,亟待實現突破。1978年3月,中央做出對外開放海洋石油的重大決(jue) 策,在深水勘探領域世界領先的法國道達爾很快進入中方視野。1984年5月,中方和其簽訂了關(guan) 於(yu) 在中國南海開發石油的協議。為(wei) 配合南海石油開采,中法國兩(liang) 國科學家隨後利用法國“讓·夏爾科”號海洋調查船,在南海目標海域聯合開展科學考察,以探明南海深海盆的形成、擴張機製和古海脊與(yu) 馬尼拉海溝的接合類型。本次科考取得豐(feng) 碩成果,為(wei) 南海油氣資源開采進一步奠定了堅實基礎。1986年8月,在道達爾大力支持下,“中國南海第一井”順利投產(chan) ,從(cong) 此結束了在中國南海沒有采出工業(ye) 油流的曆史。
攜手開拓國際油氣市場是中法開展油氣技術合作的目標之一。汪巍表示,道達爾與(yu) 中國同行相互借鑒經驗、技術,形成合力,因地製宜,在不同地區采取不同的合作方式,雙方在中東(dong) 、非洲、拉美、加拿大都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夥(huo) 伴關(guan) 係,實現互惠互利。比如,2013年10月,由道達爾和中國石油、中國海油等組成的聯合投標體(ti) ,獲得巴西桑托斯盆地的利布拉油田開采權,共同開發可采資源量達到80億(yi) —120億(yi) 桶原油的該國最大的油田。在實施該項目過程中,道達爾等合作夥(huo) 伴充分發揮在深海勘探技術方麵全球領先的優(you) 勢,中方公司與(yu) 之合作大大增強了深海勘探的管理能力和關(guan) 鍵技術,不僅(jin) 可以保障順利完成該項目,而且有利於(yu) 中國南海深海領域的油氣資源勘探開發。
促進電力“綠化” 助力低碳
法國西北部的格魯瓦島及附近海域是著名的風口,那裏的風速高達每小時180公裏。距格魯瓦島10多公裏處有一片約20平方公裏的海域,在晴朗的日子裏,人們(men) 可以看到碧藍的海麵上,風機隨著浪濤起伏不定,迎著大西洋上強勁的海風,葉片高速旋轉。這裏是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中廣核)法國漂浮海上風電先導示範項目,由中廣核歐洲能源公司與(yu) 法國合作夥(huo) 伴歐風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歐風公司)組成的聯合體(ti) 建造運營,雖然規模不大,但該項目是中法企業(ye) 在清潔能源領域一次重要合作。“歐洲預計於(yu) 2030年安裝50吉瓦漂浮式海上風機。中廣核聯手歐風公司在格魯瓦項目上占據先發優(you) 勢,彰顯了過硬的科技實力,未來將在法國甚至歐洲引領海上風電行業(ye) 的發展,為(wei) 歐洲開發清潔能源作出貢獻。”中廣核歐洲能源公司一名高管這樣說。
對歐風公司等法國能源企業(ye) 來說,與(yu) 中方夥(huo) 伴合作既可以高效拓展本土及歐洲市場,又能便捷地切入到中國及亞(ya) 太地區。歐風公司總裁阿蘭(lan) ·德爾敘佩克斯表示:“漂浮海上風電技術在中國及亞(ya) 太地區有巨大的市場空間,而格魯瓦島的風力與(yu) 海況同亞(ya) 洲多地的情況相似,同中廣核的合作為(wei) 我們(men) 向亞(ya) 太地區出口技術和產(chan) 品提供機遇。”
在中國海上風電市場拔得頭籌的法國公司是法國電力集團。2021年11月,由該集團與(yu) 中國國家能源集團合作建設運營的江蘇東(dong) 台五期海上風電項目成功實現全容量並網發電,開創了國內(nei) 中外合資建設海上風電的先河。在該項目建設過程中,中法雙方團隊克服了台風頻發、海纜長、工序交叉多、施工船機短缺、有效窗口期短等難題,最終提前3個(ge) 月完成建設任務。據統計,該項目年發電量約14億(yi) 千瓦時,可滿足200萬(wan) 居民的年用電需求,相當於(yu) 節省標煤44.19萬(wan) 噸,減排二氧化碳93.75萬(wan) 噸、二氧化硫1704噸。
太陽能光伏是法國電力集團在華深耕的清潔能源之一。今年4月初,法國電力集團全資子公司法電新能源在天津港保稅區的分布式光伏項目正式啟動運營,該項目總裝機量5.4兆瓦,預計二氧化碳年減排量達4500多噸。該項目是法電新能源在華運營的又一個(ge) 綠電項目。目前,法電新能源在中國20多個(ge) 省份進行綠色電力生產(chan) 。
在太陽能光熱發電領域,法國電力集團早在2011年就攜手中國科研機構加大在華技術創新力度。彼時,法電中國研發中心基於(yu) 北京八達嶺光熱實驗電站,與(yu) 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建立合作關(guan) 係並簽署長期科研合作協議。雙方聯手開發了關(guan) 鍵設備三維仿真模型以及先進自動控製係統等整套電站數字解決(jue) 方案,完成了關(guan) 鍵部件壽命、高溫吸熱儲(chu) 熱技術等關(guan) 鍵課題。2018年6月,法國電力集團憑借過硬的太陽能光熱技術能力,助力完成了對敦煌10兆瓦塔式光熱電站改造,成功打造全球首座超臨(lin) 界二氧化碳循環光熱發電站。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