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ye) 航天“衝(chong) 破雲(yun) 霄”。海南文昌國際航天城,中國首個(ge) 商業(ye) 航天發射場,一號發射工位將在今年實現常態化發射。
低空經濟“蓄勢高飛”。裝箱、稱重、掛載、起飛,自動投送、自主返航,無人機送餐成為(wei) 深圳街頭一道新景觀。眼下,深圳的消費級無人機已占全球七成以上份額。
人形機器人“進廠上崗”。安徽合肥,蔚來新能源汽車工廠,機器人轉動手臂、調節身體(ti) ,便可自動完成車燈蓋板檢測、安全帶檢測、貼車標等環節作業(ye) 。
新材料、電子信息、新能源汽車等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生機勃發,腦機接口、新型顯示、量子計算等未來產(chan) 業(ye) 加速成長,新質生產(chan) 力在中國加快發展,成就中國經濟“一季報”的一大亮點——一季度,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ye) 增加值同比增長7.5%,高於(yu) 全部規上工業(ye) 平均水平1.4個(ge) 百分點,較上年四季度加快2.6個(ge) 百分點。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分析認為(wei) ,“中國經濟增長勢頭比今年年初的預期更強勁,主要應歸功於(yu) 高技術製造業(ye) 的蓬勃發展。”
高技術製造業(ye) “7.5%”增速是一個(ge) 有質量有力度的增長,令人驚喜。
動能足——高技術製造業(ye) 持續跑出加速度。
高技術製造業(ye) ,一般指研發投入大、產(chan) 品附加值高、國際市場前景良好的技術密集型產(chan) 業(ye) ,具備智力性、創新性、戰略性和資源消耗少等特點。國家層麵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新型工業(ye) 化,廣大企業(ye) 加大創新投入,加強技術攻關(guan) ,促進高技術製造業(ye) 穩步向前。
一季度,智能車載設備製造、半導體(ti) 器件專(zhuan) 用設備製造、集成電路製造等行業(ye) 增加值分別增長61.5%、40.6%、18.5%;新能源汽車、3D打印設備、服務機器人等產(chan) 品產(chan) 量同比分別增長29.2%、40.6%、26.7%……一大串兩(liang) 位數以上的高增長,背後是智能家電、智能網聯汽車、可穿戴設備等新產(chan) 品的市場熱銷,是大數據、人工智能、工業(ye) 互聯網等新技術的推廣應用,是5G基站、東(dong) 數西算、光纖通信等新基建的加快落地,是數字產(chan) 業(ye) 化、產(chan) 業(ye) 數字化、數字經濟與(yu) 實體(ti) 經濟的深入融合……
在中國製造加快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的進程中,“既是貢獻者也是受益者”的高技術製造業(ye) 還將持續跑出加速度。
貢獻大——高技術製造業(ye) 夯實了中國經濟之“穩”,也助力了市場預期之“進”。
近幾年,麵對需求收縮、供給衝(chong) 擊等多重壓力,一些製造業(ye) 行業(ye) 、企業(ye) 麵臨(lin) 不少困難。壓力麵前,高技術製造業(ye) 始終增勢可觀,展示出強勁的發展韌性,為(wei) 穩住工業(ye) 大盤、穩定經濟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撐。今年一季度,規模以上工業(ye) 增加值同比增長6.1%,較2023年全年提高1.5個(ge) 百分點,實現平穩運行、回升向好,這其中,作為(wei) “優(you) 等生”的高技術製造業(ye) 功不可沒。
高技術製造業(ye) 的表現充分表明:當前,中國產(chan) 業(ye) 發展基礎好、升級空間大的優(you) 勢顯著,隻要企業(ye) 堅持創新、瞄準需求,就能贏得更多機會(hui) 、實現更大發展。
後勁強——高技術製造業(ye) 投資接連加碼,將推動持續發展、帶動產(chan) 業(ye) 升級。
近年來,高技術製造業(ye) 投資增速一直高於(yu) 全部投資增速,對投資的引領作用不斷增強。今年一季度也不例外:高技術製造業(ye) 投資同比增長10.8%,比製造業(ye) 投資高0.9個(ge) 百分點,比全部投資高6.3個(ge) 百分點。
今天的投資,就是明天的產(chan) 出。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在全球加速演進,新型工業(ye) 化新型城鎮化在中國穩步推進。無論是改造提升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培育壯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布局建設未來產(chan) 業(ye) ,還是消費需求的與(yu) 日俱增、持續升級,都為(wei) 高技術製造業(ye) 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可以預見,我國高技術製造業(ye) 規模將不斷擴大、技術將更加成熟、市場空間將穩步拓展,對其他產(chan) 業(ye) 的帶動作用也會(hui) 越來越強。
產(chan) 業(ye) 鏈“向新而行”,價(jia) 值鏈“向上攀升”,中國的創新實力、發展動能將更加強勁。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