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中國繁花似錦,又一個(ge) 勞動者的節日向我們(men) 走來。
4月30日,在“五一”國際勞動節到來之際,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向全國廣大勞動群眾(zhong) 致以節日祝賀和誠摯慰問:“廣大勞動群眾(zhong) 與(yu) 黨(dang) 同心、跟黨(dang) 奮鬥,辛勤勞動、無私奉獻,用智慧和汗水為(wei) 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guan) 鍵一年。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強領導下,各行各業(ye) 勞動者以幹事創業(ye) 的熱情、拚搏向上的精神,匯聚起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的強大力量。
不負韶華,唱響勞動者之歌
社會(hui) 主義(yi) 是幹出來的,新時代是奮鬥出來的。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節日祝賀和誠摯慰問,激勵著億(yi) 萬(wan) 勞動者誠實勞動、拚搏奉獻、勇於(yu) 創造,在崗位上奏響勞動最光榮的時代強音。
穀雨過後,草木繁茂。大江南北,廣袤田疇,正是一幅多彩耕耘圖。
2024年4月21日,雲(yun) 南省永仁縣維的鄉(xiang) 夜可臘村的村民在進行水稻育秧。新華社發
走進雲(yun) 南省永仁縣維的鄉(xiang) 夜可臘村集中育秧點,連片的育秧田綠意盎然。平田、撒種、蓋肥、噴藥、覆膜、刷泥……在農(nong) 技人員指導下,村民們(men) 分工協作,有條不紊進行水稻育秧的各道工序。
“現在正是水稻育秧關(guan) 鍵期,得在立夏前完成全部育秧工作,確保芒種前完成水稻移栽。”最近一段時間,村民李奇壽忙著搶抓農(nong) 時,每天在田間工作約9個(ge) 小時,在春天播種下豐(feng) 收的希望。
2024年2月16日,中鐵十四局集團的建設者在京唐城際鐵路運潮減河隧道施工。新華社記者 邢廣利 攝
千裏之外,北京城市副中心,中鐵十四局京唐城際鐵路運潮減河隧道盾構段施工現場也是一片熱火朝天的大幹景象。
地下20多米處,長約138米、重達3200噸的“京通號”盾構機正向前不斷掘進。“今年是項目施工關(guan) 鍵年,計劃年中實現全線洞通,為(wei) 京唐城際鐵路全線開通運營奠定基礎,為(wei) ‘軌道上的京津冀’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全國技術能手、中鐵十四局京唐城際鐵路項目部盾構副經理魏哲堅守一線,緊盯盾構機的運行。
用汗水澆灌夢想,用奮鬥鐫刻榮光。勤於(yu) 創造、勇於(yu) 拚搏,正是新時代奮鬥者的人生寫(xie) 照。
2024年4月30日,冀中能源峰峰集團新屯礦機電區副區長顧博在井下泵房檢修水泵。新華社發
華北平原,冀中能源峰峰集團新屯礦機電區內(nei) ,副區長顧博和團隊琢磨著無人值守排水升級改造係統的細節,這是他們(men) 今年開展的創新項目之一。
這位被工友們(men) 稱為(wei) “隻要有他在,就沒有處理不了的故障”的全國勞模,一路從(cong) 井下電修工成長起來。自費訂閱十幾種專(zhuan) 業(ye) 書(shu) 籍、下班後仍待在井下對照原理圖和實物反複鑽研、自費購買(mai) 工具和測量儀(yi) 器把家改造成“工作間”……日複一日地潛心鑽研,顧博在機電設備故障麵前“手到病除”。他和創新團隊還針對瓶頸難題開展技術攻關(guan) ,先後取得“可編程序控製器內(nei) 部程序改造”等多項技術成果。
“我將牢牢紮根崗位,爭(zheng) 做新時代‘大國工匠’,書(shu) 寫(xie) 屬於(yu) 自己的勞動人生。”他說。
勞動創造幸福,實幹成就偉(wei) 業(ye) 。
新征程上,廣大勞動者牢記總書(shu) 記囑托,以奮發有為(wei) 的姿態,積極投身加快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火熱實踐,譜寫(xie) 勞動托舉(ju) 中國夢的新篇章。
紮根堅守,發揮主力軍(jun) 作用
勞動模範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國的功臣。
“在長期實踐中,我們(men) 培育形成了愛崗敬業(ye) 、爭(zheng) 創一流、艱苦奮鬥、勇於(yu) 創新、淡泊名利、甘於(yu) 奉獻的勞模精神”。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曾這樣詮釋勞模精神。
春天的科爾沁沙地,全國勞模、73歲的唐八十像往常一樣,逐棵查看沙地中隨風搖曳的樹苗。這片位於(yu) 內(nei) 蒙古赤峰翁牛特旗布力彥嘎查(村)的“沙漠綠洲”,曾經黃沙漫天。
趕著毛驢車拉樹苗、自己打井找水源、挑著桶挨個(ge) 給樹坑澆水……唐八十帶領當地村民,用汗水澆灌出鬱鬱蔥蔥的白楊、垂柳、青鬆……30多年來,全嘎查200多戶群眾(zhong) 共同治理了8萬(wan) 多畝(mu) 沙地,有效保護1.5萬(wan) 畝(mu) 草場、4000多畝(mu) 農(nong) 田、覆蓋附近12個(ge) 獨貴龍(村民小組)。
即使年過七旬,身形已經有些佝僂(lou) ,唐八十仍細心照護每一棵樹。他說:“這一切付出都值得,我對得起黨(dang) 和人民的信任。”
奮鬥是時代不變的主題,創新是社會(hui) 進步的源泉。
“設備內(nei) 部疑似存在異響,建議進行二十四小時專(zhuan) 項監護。”廣東(dong) 佛山一處變電站內(nei) ,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南方電網廣東(dong) 佛山供電局特級技師李國偉(wei) 緊盯局部放電測試儀(yi) 。
工作28年來,李國偉(wei) 專(zhuan) 注於(yu) 高壓試驗和設備缺陷診斷。任何局部放電,他隻要聽一聽聲音、看一看波形,就能準確判斷出是哪種類型的缺陷。“日複一日地到現場去‘磨’和‘練’,不斷提煉總結。尤其在夜裏,變電站周邊都安靜下來,就能聽得更真切。”李國偉(wei) 說,高壓設備在損壞前,會(hui) 產(chan) 生局部放電現象,及時監測就能及時發現和處理,避免事故隱患。
在他帶領下,項目團隊通過技術攻關(guan) ,自主研製了全國首個(ge) “10千伏斷路器電氣試驗機器人”,將檢修效率提升了6倍。
踏踏實實做事,勤勤懇懇勞動。平凡崗位上,點滴行動,詮釋著勞模精神。
2024年4月26日,深圳市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中鐵十九局軌道公司項目副經理夏荔(左)在穗莞深城際鐵路前皇段皇崗口岸站建設現場忙碌。新華社發
華南地區,穗莞深城際鐵路前皇段皇崗口岸站建設現場,深圳市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中鐵十九局軌道公司項目副經理夏荔又一次選擇以堅守迎接“五一”假期。
“皇崗口岸站主體(ti) 結構基坑深約42米,花崗岩強度差異性大,施工難度大風險高,守在現場心裏才踏實。”夏荔說。他帶領團隊經過多次試驗,分析岩土體(ti) 的變形特征,最終總結出基岩淺埋區超深基坑上牆下樁支護結構施工技術,確保基坑施工更加安全可靠。
矢誌拚搏,凝聚前行的力量
4月28日,2024年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大會(hui) 在北京舉(ju) 行。
“收獲沉甸甸的榮譽,我更加理解‘勞動最光榮’的含義(yi) 。做好一份工作,最重要的是細心、耐心、貼心,是幹一行、愛一行、精一行。隻要肯拚肯幹,有汗水就有收獲。”2024年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美團外賣騎手黃建成說。
過去四年多,黃建成風風火火奔忙在拉薩的大街小巷,成長為(wei) 骨幹騎手。每接到一個(ge) 訂單,他仔細核對消費者的需求,確認商品數量、餐具數量,將餐品完好無誤地送到顧客手中,騎行配送距離年均4萬(wan) 公裏。
正是無數平凡英雄拚搏奮鬥,匯聚成新時代中國昂揚奮進的洪流。
2024年3月16日在蕪湖聯合飛機科技有限公司拍攝的無人直升機等產(chan) 品。新華社記者 馬姝瑞 攝
臨(lin) 近“五一”假期,蕪湖聯合飛機科技有限公司的廠房裏仍是一派繁忙。剛剛製造完成的無人機在生產(chan) 線上整齊排列,等待最後測試。
仔細複核出廠表單、調試各種參數、檢測飛機狀態……試飛員魏安園正為(wei) 一架架無人機做著出廠前的“體(ti) 檢”。他不時拿出本子做筆記,上麵密密麻麻寫(xie) 滿了飛行參數。“這些數據將為(wei) 品控標準優(you) 化和產(chan) 品改良提供參考,像這樣的筆記本我已經記了100多本。”他說。
對比傳(chuan) 統航空業(ye) ,以無人機為(wei) 代表的低空經濟是全新領域。無數像魏安園一樣的研發測試人員勇於(yu) 創新、積極探索,讓產(chan) 業(ye) 的高飛成為(wei) 可能。
在浙江杭州,科研人員正在另一前沿領域攻堅探索。
2024年3月29日,在浙江強腦科技有限公司展廳內(nei) ,失去雙手的產(chan) 品體(ti) 驗官倪敏成依靠智能仿生手寫(xie) 毛筆字。新華社記者 魏一駿 攝
浙江強腦科技有限公司展廳內(nei) ,失去雙手的產(chan) 品體(ti) 驗官倪敏成依靠智能仿生手,寫(xie) 下遒勁的毛筆字。
2015年公司成立以來,創始人兼CEO韓璧丞帶領團隊,在非侵入式腦機接口領域不斷突破,最終將智能仿生手的價(jia) 格降到進口產(chan) 品的五分之一以下。
“總書(shu) 記的節日祝賀和誠摯慰問讓我感到十分振奮。腦機接口技術正處在加速發展期,我們(men) 將加大研發投入、持續深耕這一前沿領域,惠及更多人的生活。”韓璧丞說。
神州大地日新月異,奮鬥的畫卷不斷鋪展。
展望前路,全社會(hui) 對勞動者的關(guan) 心關(guan) 懷,對勞模精神的尊崇禮讚,必將激勵、指引億(yi) 萬(wan) 人民奮發進取,在新征程上依靠勞動開創更加美好的未來!
文字記者:樊曦、黃垚、王聿昊、丁怡全
海報設計:薑子涵
編輯:劉心惠、郝靜、逯陽、王浩程、侯幫興(xing)
統籌:王潔、曹江濤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