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wei) 天。中國是一個(ge) 人口大國,同時也是飲食大國。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深刻指出:“現在講糧食安全,實際上是食物安全。老百姓的食物需求更加多樣化了,這就要求我們(men) 轉變觀念,樹立大農(nong) 業(ye) 觀、大食物觀,向耕地草原森林海洋、向植物動物微生物要熱量、要蛋白,全方位多途徑開發食物資源。”延伸了傳(chuan) 統的糧食邊界,豐(feng) 富了國人的餐桌,紓解了主糧的壓力,推動傳(chuan) 統糧食安全向食物安全轉變——大食物觀的樹立,不僅(jin) 僅(jin) 讓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也讓我們(men) 從(cong) 中體(ti) 會(hui) 到美好生活的幸福滋味。
大食物觀之“大”,意味著我們(men) 要從(cong) 更廣闊的視角來理解和把握好生產(chan) 食物的要義(yi) 。黑龍江準備10萬(wan) 盒蔓越莓發往廣西免費發放給市民的新聞,曾讓很多東(dong) 北本地人都直呼:“我的家鄉(xiang) 特產(chan) 我不知道?”事實上,蔓越莓早在十年前就從(cong) 北美地區引入黑龍江,來自黑土地的種子還開創了全球首次蔓越莓進行太空育種的先例。帶著發現和探索的眼睛出發,去開拓大食物觀的嶄新天地,小小的蔓越莓裏有大啟示。
科技創新,始終是糧食生產(chan) 領域裏的重中之重。要樹立大食物觀的理念,就必須走科技創新這一條必由之路。廣東(dong) 湛江國家863計劃項目海水養(yang) 殖種子工程南方基地,專(zhuan) 注於(yu) 給漁業(ye) 種子裝上“中國芯”,南美白對蝦等海水魚蝦的良種選育、種苗繁育等研究工作在這裏有條不紊地開展。解決(jue) 吃飯問題,光盯著有限的耕地還遠遠不夠,300萬(wan) 平方公裏的海洋國土同樣有把握種業(ye) 競爭(zheng) 、糧食安全的大文章可寫(xie) 。從(cong) 宏觀視角來看,用科技創新向多維空間要“增量”,這亦是樹立大食物觀的付諸與(yu) 執行。
從(cong) “有”到“優(you) ”,是樹立大糧食觀的重要標準。當下,全麵引導人民群眾(zhong) 樹立食物消費新觀念,鼓勵營養(yang) 、健康、綠色消費,已然是大勢所趨。這也給農(nong) 業(ye) 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抓手。在江西於(yu) 都老區,當地富硒產(chan) 業(ye) 跑出“新速度”,富硒大米、富硒臍橙、富硒蔬菜等產(chan) 品暢銷全國市場,就提供了可借鑒的生動案例。從(cong) 田間地頭到萬(wan) 家餐桌,優(you) 化升級食物消費總是以最喜聞樂(le) 見的方式呈現著——吃出健康、吃出營養(yang) ,也吃出幸福,這樣的大食物觀,正在成為(wei) 一種新“食”尚!
樹立大食物觀,讓生活越來越美好。回顧過去,有太多美好是與(yu) 食物有關(guan) 的——天水的麻辣燙讓西北小城引來眾(zhong) 人舌尖上的打卡,淄博燒烤的“靈魂三件套”讓人欲罷不能,“爾濱”的火爆少不了當地紅腸、凍梨的助攻……隨著時代發展進步,人民群眾(zhong) 食物結構也在與(yu) 時俱進發生著變化。此時,我們(men) 強調要樹立大食物觀,既滿足“量”的需求,也實現“質”的升級,這正是錨定了更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目標。保證14億(yi) 人吃飽飯、吃好飯,在千家萬(wan) 戶的餐桌上,我們(men) 看見的是這個(ge) 國家“人民至上”的初心。(謝偉(wei) 鋒)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