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區是我國發展重要回旋餘(yu) 地和提升全國平均發展水平的巨大潛力所在,也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重點和難點。經過20餘(yu) 年發展,西部地區經濟“筋骨”越來越壯,“顏值”越來越高。
一季度地區經濟運行數據顯示,在增速跑贏全國水平的省份中,西部地區有7個(ge) ,數量最多。拉長時間尺度來看,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以來特別是黨(dang) 中央對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作出部署5年來,西部地區高質量發展邁出新步伐,地區生產(chan) 總值從(cong) 2019年的20.5萬(wan) 億(yi) 元增長至2023年的26.9萬(wan) 億(yi) 元,年均增長4.9%,增速居四大板塊之首。
我國廣袤的西部地區分布著內(nei) 蒙古、廣西、重慶、四川、貴州、雲(yun) 南、西藏、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12個(ge) 省區市,擁有全國72%的國土麵積、27%的人口,在維護國家生態安全、水安全、能源資源安全、國防邊境安全等方麵具有重要戰略地位。
黨(dang) 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西部地區經濟發展。1999年黨(dang) 中央作出了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重大決(jue) 策,拉開了被稱為(wei) 人類曆史上“規模最大、難度最大”的大開發戰略序幕。如果說西部大開發第一個(ge) 10年著重於(yu) “打基礎”,第二個(ge) 10年著重於(yu) “練內(nei) 功”,“高質量發展”則是進入第三個(ge) 10年的鮮明主題。
經過20餘(yu) 年發展,西部地區經濟“筋骨”越來越壯,“顏值”越來越高。目前,西部地區已打造新材料、生物醫藥等9個(ge) 國家級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集群和電子信息、航空等5個(ge) 國家級先進製造業(ye) 集群。西部地區不僅(jin) 是投資興(xing) 業(ye) 的熱土,也是備受青睞的旅遊目的地,可謂“吸金力”“吸睛力”十足。陝西西安、甘肅天水、四川成都、重慶等火爆出圈的網紅城市,都位於(yu) 西部地區。
西部地區是我國發展重要回旋餘(yu) 地和提升全國平均發展水平的巨大潛力所在,也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重點和難點。我國西部大開發取得明顯成效,但西部地區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比較突出,與(yu) 沿海地區相比還有不小差距,麵臨(lin) 著既要“趕”又要“轉”的雙重任務。新時代推動西部大開發,要一以貫之抓好黨(dang) 中央推動西部大開發政策舉(ju) 措的貫徹落實,進一步形成大保護、大開放、高質量發展新格局,提升區域整體(ti) 實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以大保護為(wei) 前提。西部地區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等大江大河的發源地,擁有草原、濕地、森林等重要生態資源;西部地區也是我國水土流失、土地石漠化荒漠化最嚴(yan) 重的地區,生態環境十分脆弱。要嚴(yan) 守生態保護紅線,堅持在開發中保護、在保護中開發,不斷增厚綠色“家底”,絕不以犧牲環境為(wei) 代價(jia) 去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加快推進重要生態係統保護和修複重大工程,深化重點區域、重點領域汙染防治,完善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實現機製和橫向生態保護補償(chang) 機製。
以大開放為(wei) 動力。西部地區陸地邊境線長,與(yu) 多個(ge) 國家接壤,“一帶一路”建設令西部從(cong) 開放“末梢”一躍成為(wei) 開放“前沿”。目前,西部地區布局建設了6個(ge) 自貿試驗區和40個(ge) 綜合保稅區,中歐班列開行數量占全國總數的一半左右,2023年西部地區進出口總額較2019年增長近四成。西部地區的發展,要立足西部、著眼全國、麵向世界。一方麵,提高對內(nei) 開放水平,更加主動服務對接區域重大戰略,積極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另一方麵,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大力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穩步擴大製度型開放,從(cong) 思想觀念、基礎設施、規則標準、營商環境等著手,深度融入全球經濟體(ti) 係。
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wei) 主題。西部地區麵積廣闊,各地區自然條件迥異、發展水平不同,要堅持把發展特色優(you) 勢產(chan) 業(ye) 作為(wei) 主攻方向,牢牢扭住創新這個(ge) “牛鼻子”,因地製宜發展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推動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進一步構建具有特色、體(ti) 現優(you) 勢、富有競爭(zheng) 力的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西部地區在住房、教育、醫療、就業(ye) 等民生領域還有不少短板,要堅持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有機結合,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讓西部大開發的成果更好造福廣大人民。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