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者是平凡而閃亮的追夢人。從(cong) 一枚螺絲(si) 釘的打磨,到一個(ge) 焊點的焊接,每一個(ge) 小環節,執著專(zhuan) 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湧動在中華民族勞動者的血液裏。一起認識幾位在精確至毫米級的工藝裏,不斷追求卓越的勞動者。
化“鋼”為(wei) 柔 大船廠裏的“小”火工
流線型的船頭、船尾曲麵能讓幾百米長的大船在航行時阻力更小,航速更快,更節能。實現這一目標的關(guan) 鍵工種,正是火工。
中國船舶江南造船製造一部船舶火工特級技師 李錦華:火工就是通過鋼板熱脹冷縮的原理,讓彎板變形。
前麵火烤,後麵澆水降溫,在熱和冷之間,鋼板彎曲,達到理想的曲線和弧度。
4月下旬,上海長興(xing) 的江南造船基地,剛剛交付一艘世界最大艙容——99000立方米超大型乙烷雙燃料運輸船,這艘船的船首球形鼻首和船尾上複雜曲線鋼板,正是火工班組的師傅們(men) 精心打造的。
中國船舶江南造船製造一部船舶火工特級技師 李錦華:這類板一般在我們(men) 火工工序以前可能差了50毫米左右。用火工使它精度達到小於(yu) 等於(yu) 3毫米以內(nei) 。
北海貝雕“守藝人”的貝上玲瓏心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廣西北海貝雕,以工藝精湛著稱,一件貝雕作品往往曆經構圖、白描、磨型、雕琢、拋光等多道工序。從(cong) 藝五十年的林師傅說,製作貝雕,最重要的工具是砂輪。
國家級非遺項目貝雕(北海貝雕)自治區級代表性傳(chuan) 承人 林日光:砂輪上麵好像金剛砂一樣,一顆顆壓成型地壓起來,它磨起來比較有摩擦力,去掉貝殼皮比較快。
在北海貝雕博物館的工作坊,七十歲的林師傅帶著幾位二十來歲的徒弟,一步步教授製作要點。他希望這份手藝能夠一代代傳(chuan) 承下去。
北海貝雕博物館貝雕設計製作人 黃小鳳:剛開始的時候學的話也比較容易受傷(shang) ,但是喜歡,你自己喜歡的東(dong) 西,你就會(hui) 堅持下去做。
拉挺工藝:以眼為(wei) 尺 毫厘之間顯身手
在素有“中國玻璃器皿之都”美譽的山西祁縣,人工吹製玻璃器皿的手藝被認定為(wei) 省級非遺。一團團紅彤彤的玻璃溶液,在數十位師傅手中傳(chuan) 來傳(chuan) 去,吹好杯身的毛坯,傳(chuan) 遞到拉挺師傅羅琴琴手中。
高腳杯的“挺”,是連接杯身和底座之間的“柱子”。挺拉得好不好,直接影響後續工藝和高腳杯的質量。
拉挺工 羅琴琴:我要注意它的長短和均勻度,拉得太長,它的底部會(hui) 站不穩不平,要是拉得太短,影響它底部的美觀。
拉挺的時機也很重要,必須趁著材料處於(yu) 液態時一次成功,這個(ge) 過程隻有4到5秒。
拉挺工 羅琴琴:全憑我們(men) 的眼睛和手,去把控。合格的產(chan) 品,對挺部要求就是長短誤差不能超過兩(liang) 毫米,粗細誤差不能超過一毫米。
作為(wei) 工廠裏水平最高的拉挺工,羅琴琴笑稱,一道道磨傷(shang) 、劃傷(shang) 的疤痕是技藝成熟的標誌。每天8小時工作時間內(nei) ,她能完成2500件產(chan) 品,合格率達到95%以上。
拉挺工 羅琴琴:這個(ge) 應該是最細的,0.3厘米,這就是達到極限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