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浙江“農創客”:把青春揮灑在希望的田野上

發布時間: 2024-05-05 10:09:00 來源: 新華社

  在農(nong) 田山林、魚塘果園裏揮灑青春,讓鄉(xiang) 村成為(wei) 施展才華的大舞台。近年來,浙江省湧現青年人才主動投身農(nong) 村創業(ye) 就業(ye) 的新氣象。這些年輕的新農(nong) 人被稱為(wei) “農(nong) 創客”。他們(men) 年齡在45周歲以下,擁有大專(zhuan) 及以上學曆,紮根農(nong) 村,勇於(yu) 創新。

  有關(guan) 部門提供的數據顯示:浙江“十萬(wan) 農(nong) 創客培育工程”已累計培育“農(nong) 創客”超6.8萬(wan) 名,為(wei) 促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提供了新思路、新空間。

 

  奔赴田野,創業(ye) 創新領跑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東(dong) 陽藍印花布印染技藝傳(chuan) 承人單鈺芳,巧妙地運用非遺和時尚,將家鄉(xiang) 金華東(dong) 陽三單鄉(xiang) 三單村的藍印花布帶上國際頂尖秀場,打造“林棲三十六院”藍印花布非遺工坊,推動非遺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幫助實現鄉(xiang) 民物質和精神雙富裕。

  單鈺芳表示,她過去一直想要逃離山村。但非遺的傳(chuan) 承和創新,為(wei) 鄉(xiang) 村引來了遊客和年輕人,也帶給了她許多創作的靈感,讓她的創業(ye) 成果被更多的人看見。“通過將產(chan) 業(ye) 帶入鄉(xiang) 村,我們(men) 帶動周邊村民就業(ye) 和技藝傳(chuan) 承,讓鄉(xiang) 村具備‘自我造血’功能。”


2024年4月10日,“農(nong) 創客”進高校活動在浙江大學舉(ju) 辦,“農(nong) 創客”代表單鈺芳分享創業(ye) 故事和經驗。新華社發

  不到一個(ge) 月前,由浙江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省教育廳共同主辦的“農(nong) 創客”進高校活動在浙江大學舉(ju) 辦,單鈺芳等4名優(you) 秀“農(nong) 創客”代表的創業(ye) 故事和經驗分享,引發大學生們(men) 陣陣熱烈掌聲。

  在浙江,有知識、有想法、有衝(chong) 勁的青年創業(ye) 群體(ti) 已成為(wei) “三農(nong) ”發展的新鮮血液。他們(men) 不僅(jin) 自己在希望的田野上創業(ye) 創新,實現人生夢想,還帶動身邊的父老鄉(xiang) 親(qin) 一起走上致富路。

  寧波慈溪市“大學生農(nong) 業(ye) 眾(zhong) 創園”已成為(wei) 浙江最大的水果蔬菜種植基地之一,入駐的青年創業(ye) 者大部分畢業(ye) 於(yu) 國內(nei) 院校,也有一些是海歸人才。他們(men) 運用大數據係統推動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轉型升級,給周邊農(nong) 戶送種苗、搞培訓、教技術,幫助鄉(xiang) 親(qin) 們(men) 直播賣貨。據慈溪市統計,目前有400多名大學生到當地參與(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輻射帶動6000多名農(nong) 戶共同致富。

  如今,“農(nong) 創客”展現出空前的凝聚力與(yu) 發展活力。據了解,僅(jin) 各級農(nong) 創客發展聯合會(hui) 就超過60個(ge) 。

  浙江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提供的數據顯示:2021年浙江啟動實施“十萬(wan) 農(nong) 創客培育工程”以來,已累計培育“農(nong) 創客”超6.8萬(wan) 名,其中“90後”“00後”超55%,本科及以上學曆占43.14%。

  “‘農(nong) 創客’已經成為(wei) 領跑浙江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的生力軍(jun) 。”浙江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副廳長蔣偉(wei) 峰說,“他們(men) 身上最鮮明的特征就是年紀輕、學曆高、善創新。‘農(nong) 創客’在推動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發展、激發農(nong) 村資源要素活力、帶動農(nong) 民農(nong) 村共同富裕等方麵不斷創造價(jia) 值。”

  科技賦能,推動傳(chuan) 統農(nong) 耕方式現代化轉型

  青年“農(nong) 創客”來到農(nong) 村,通過科技賦能讓老一輩“麵朝黃土背朝天”的傳(chuan) 統農(nong) 耕方式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浙江省湖州市吳興(xing) 區妙西鎮石山村,早上8點多,“90後”養(yang) 雞人劉文超打開手機,通過蛋禽養(yang) 殖數字平台,實時查看雞舍內(nei) 情況,遠程操控雞舍內(nei) 的各項設備。

  劉文超大學時主修計算機專(zhuan) 業(ye) 。2017年,他回鄉(xiang) 創業(ye) ,運用專(zhuan) 業(ye) 知識在大山裏開辦了數字化的生態農(nong) 場。雞舍內(nei) 集成了自動集蛋、自動清糞、自動光照等功能,基本上實現了無人養(yang) 殖。

  “我們(men) 引進養(yang) 殖機器人,集成了溫濕度、氨氣、二氧化碳、光照、風速等一係列傳(chuan) 感器,在雞舍的不同位置進行檢測。”劉文超說,“通過收集各項數據並加以分析,實現了精準養(yang) 殖。現在共有30萬(wan) 羽蛋雞,每天可以生產(chan) 30萬(wan) 枚左右的雞蛋。”

  以科技賦能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農(nong) 創客”在浙江不斷湧現。


“農(nong) 創客”曾祥亮在浙江農(nong) 業(ye) 博覽會(hui) 現場展示創業(ye) 項目(資料照片)。 新華社記者 黃宗治 攝

  大學裏學農(nong) 業(ye) 的曾祥亮畢業(ye) 後來到溫州蒼南縣農(nong) 村創辦了莊稼醫院,為(wei) 莊稼診斷病情,為(wei) 農(nong) 戶提供農(nong) 技輔導,每年服務農(nong) 民超過1.6萬(wan) 人次,已幫助農(nong) 戶挽回經濟損失1320多萬(wan) 元。

  在湖州南潯,“漁博士”沈傑通過創新科技全麵驅動傳(chuan) 統漁業(ye) 的數字化,他研發的魚塘傳(chuan) 感器係統為(wei) 每畝(mu) 魚塘年增收2000多元,智慧漁業(ye) 大數據平台聯接起10000多個(ge) 魚塘,為(wei) 3000多養(yang) 殖戶提供物聯網監控服務,並輻射至長三角水產(chan) 養(yang) 殖重點區域。

  “漁博士”沈傑在浙江省湖州市菱湖鎮創辦的公司內(nei) 介紹匯集養(yang) 殖戶、飼料廠商、銷售檔口、金融機構等相關(guan) 方的物聯網平台(資料照片)。

  新華社記者 黃宗治 攝

  為(wei) 持續推進農(nong) 業(ye) 科技創新,浙江省聯合有關(guan) 方麵專(zhuan) 門為(wei) “農(nong) 創客”量身打造金融產(chan) 品,以破解資金積累有限、創業(ye) 資金不足、貸款融資難的難題。其中“農(nong) 商·農(nong) 創貸”目前已累計授信14159戶、授信餘(yu) 額156.02億(yi) 元,用信餘(yu) 額88.57億(yi) 元。

  三產(chan) 融合,促進農(nong) 村走全產(chan) 業(ye) 鏈發展之路

  走進溫州市泰順縣筱村鎮徐嶴底村,清溪繞村、卵石鋪路,山水之間的木屋錯落有致。“在外遊曆一圈後,發現自己真正感興(xing) 趣的還是鄉(xiang) 村生活。保護鄉(xiang) 村的傳(chuan) 統風貌、推動鄉(xiang) 村文旅融合發展,需要更多有想法的年輕人來參與(yu) 。”5年前,畢業(ye) 於(yu) 北京大學法律專(zhuan) 業(ye) 的謝懌雪,回鄉(xiang) 投入徐嶴底古村落的保護和修繕。

  通過挖掘烏(wu) 衣紅粬、提線木偶等非遺文化,策劃“跟著節氣去鄉(xiang) 村”“宿遊山野生活節”等活動,近幾年,徐嶴底村每年吸引全國一線城市為(wei) 主的1萬(wan) 多個(ge) 家庭來遊玩。

  謝懌雪說,他們(men) 構建的共益社區模式,讓徐嶴底村的原鄉(xiang) 人、新鄉(xiang) 人、歸鄉(xiang) 人共享鄉(xiang) 村現代生活,帶動32戶村民創業(ye) ,5年累計帶動周邊村民增收2500萬(wan) 元。

  從(cong) 生產(chan) 到組織方式,以青年“農(nong) 創客”為(wei) 主體(ti) 的鄉(xiang) 村業(ye) 態創業(ye) 創新,促進浙江農(nong) 村走全產(chan) 業(ye) 鏈發展之路,三產(chan) 融合,百花齊放,鄉(xiang) 村發展充滿活力。

  浙江有不少“一村一品”的特色產(chan) 業(ye) 村,不少大學生畢業(ye) 後返鄉(xiang) 投身村裏的製造業(ye) ,將專(zhuan) 業(ye) 知識運用到產(chan) 品的研發提升上。


在杭州餘(yu) 杭區中泰街道,演奏者在竹排上演奏竹笛(資料照片)。 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

  杭州餘(yu) 杭區中泰街道盛產(chan) 苦竹,是曆史悠久的“竹笛之鄉(xiang) ”,近年來一批中央音樂(le) 學院等高校畢業(ye) 人才回鄉(xiang) 投身竹笛研發生產(chan) ;寧波寧海縣發起全國高校聯合畢業(ye) 設計行動,邀請高校學生來村裏搞畢業(ye) 設計,和村民共同推進落地轉化,提出要把全域鄉(xiang) 村變成開放、共享的設計實踐基地……

  2023年8月11日,高校藝術院係的大學生們(men) 在寧波市寧海縣葛家村的特色酒吧內(nei) 討論村落藝術改造提升的設計方案。 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

  鄉(xiang) 村還成為(wei) 涉農(nong) 新經濟、新業(ye) 態的萌發地。義(yi) 烏(wu) 市李祖村打造創客空間,為(wei) “農(nong) 創客”提供創業(ye) 孵化服務。目前已落地62個(ge) 新興(xing) 業(ye) 態,集聚了220多位創業(ye) 人才,其中一半以上是大學畢業(ye) 生。


2023年5月23日,在浙江省義(yi) 烏(wu) 市李祖村,“農(nong) 創客”鮑麗(li) 萍在店鋪裏整理服裝產(chan) 品。 新華社記者 杜瀟逸 攝

  近年來,浙江出台了“農(nong) 創客”培育全方位扶持政策包,從(cong) 資金、用地、技術等多方麵扶持“農(nong) 創客”發展。據來自浙江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的信息,到2025年,浙江將累計培育“農(nong) 創客”10萬(wan) 名,輻射帶動農(nong) 民100萬(wan) 名。

  浙江省農(nong) 創客發展聯合會(hui) 秘書(shu) 長吳黃娟說,浙江各地創建提供一站式綜合服務的“農(nong) 創客”孵化園,吸引大學畢業(ye) 生入駐創業(ye) 。每年舉(ju) 行創業(ye) 實戰培訓,全省累計培訓“農(nong) 創客”超萬(wan) 名,涵蓋“怎樣賣好產(chan) 品”“怎麽(me) 用好網”“怎樣融到錢”等,確保每堂課都具“含金量”,為(wei) 鄉(xiang) 村吸引、發現、培育更多青年人才。

  文字記者:方益波、許舜達、孔令杭

  視頻記者:方益波、孔令杭、許舜達、王佳玲(實習(xi) 生)

  海報設計:薑子涵

  編輯:儲(chu) 興(xing) 華、周文林、陳海通、鄭雅寧、王浩程、鄔金夫

  統籌:周詠緡

(責編: 李雨潼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