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men) 都是勞動者,追夢人。勞動才能創造美好生活,才能收獲幸福、成就夢想。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用崇尚勞動、熱愛勞動、辛勤勞動、誠實勞動來概括勞動精神的內(nei) 涵。隻有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才會(hui) 去熱愛勞動,而隻有熱愛勞動,才能夠做到不怕艱辛地辛勤勞動,踏踏實實地誠實勞動。這種勞動精神在各行各業(ye) 中,都有著傳(chuan) 承和堅守。
三代治沙人 書(shu) 寫(xie) 綠色傳(chuan) 奇
甘肅武威市古浪縣八步沙林場管護員 郭璽:我叫郭璽,是古浪縣八步沙林場第三代治沙人,我的爺爺是郭朝明,他是第一代治沙人,我的大伯郭萬(wan) 剛,是第二代治沙人。
這些天,甘肅武威古浪縣的八步沙林場裏,郭璽和同事們(men) 正在忙著給樹苗澆水。郭璽是個(ge) 80後,7年前他做了一個(ge) 並不容易的決(jue) 定:結束了在蘭(lan) 州打工的生活,回到八步沙林場,成了老郭家第三代治沙人。
甘肅武威市古浪縣八步沙林場管護員 郭璽:爺爺和父輩他們(men) 都是肚子吃不飽的情況下治沙,他們(men) 也是把青春付出到沙漠裏麵來,所以說我想留下來。沒有我想象那麽(me) 簡單,種樹難,澆水難,所有的事情都難。
澆水、種樹、除蟲、壓沙,在荒漠裏治沙,每一項勞動都是實打實的艱苦和賣力。這些年來,在前輩們(men) 的言傳(chuan) 身教下,郭璽從(cong) 一個(ge) 門外漢逐漸成了一個(ge) 合格的林場管理員。
日複一日的重複勞動,對於(yu) 郭璽來說最難克服的是枯燥和寂寞。同齡人很多都在大城市闖蕩,生活豐(feng) 富多彩,待遇也更好,郭璽有時也會(hui) 羨慕。
甘肅武威市古浪縣八步沙林場管護員 郭璽:我在外麵打工,開重型機械一個(ge) 月五六千塊錢是有的。但是到這邊來,我們(men) 是自負盈虧(kui) ,如果有了效益這個(ge) 月工資就能拿3000塊錢,如果沒有了,這一個(ge) 月就沒有工資。
不過,看著父輩們(men) 用一輩子的心血和汗水換來的這片綠洲,郭璽覺得自己作為(wei) 林場年輕一代,更沒有理由退縮。
甘肅武威市古浪縣八步沙林場管護員 郭璽:以前爺爺和父輩們(men) 是治理沙漠,到我們(men) 這一代是管理好沙漠,因為(wei) 在沙漠裏麵有一種說法:七分管護,三分種植。
幾年前,一位特殊的客人到訪林場,給了郭璽更多的信心和力量。2019年8月21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八步沙林場,實地察看當地治沙造林、生態保護等情況。總書(shu) 記和三代治沙人一起拿起開溝犁,壓上草方格。
甘肅武威市古浪縣八步沙林場管護員 郭璽:總書(shu) 記跟我說,困難麵前不低頭,敢把沙漠變綠洲。我們(men) 要一代一代傳(chuan) 承下去,我爺爺他們(men) 幾十年種下的樹不能到我們(men) 手裏死掉。
崇尚勞動、熱愛勞動、辛勤勞動、誠實勞動,這是總書(shu) 記對勞動精神深刻內(nei) 涵的概括,也是八步沙林場治沙人代代傳(chuan) 承的寶貴精神財富。
八步沙林場地處祁連山腳下,騰格裏沙漠南緣,上世紀80年代初,這裏寸草不生,風沙肆虐。郭璽爺爺那一代的治沙人發揚艱苦奮鬥的精神,用“一棵樹,一把草,壓住沙子防風掏”的方法開始治理這片荒漠,大伯郭萬(wan) 剛等第二代治沙人接續奮鬥,將這裏的7.5萬(wan) 畝(mu) 漫漫黃沙變成了鬱鬱蔥蔥的綠洲。
現在,新一代年輕人從(cong) 父輩手裏接過了這個(ge) 沉甸甸的擔子。治理好沙漠,管理好綠洲,需要耐心和毅力,一刻都不能鬆懈。有一次,古浪遭遇了一場大旱,眼看著祖輩們(men) 種下的樹就要曬死,郭璽和同事們(men) 急得恨不得住在灑水車裏,沒日沒夜地拉水澆樹。困難麵前不低頭,在郭璽和林場員工的努力下,八步沙的綠洲完好地保存了下來。
不但要治沙管沙,思維活躍的年輕一代治沙人還想找沙漠要效益。2017年,在郭璽的提議下,八步沙林場開始利用廣闊的沙漠和老一輩開墾的這片綠洲養(yang) 溜達雞,不但不會(hui) 破壞植被,雞的排泄物還能夠促進植被更好地生長,同時也能給林場帶來經濟效益。為(wei) 了不耽誤護林治沙的工作,郭璽特意把養(yang) 雞的工作安排在淩晨。每天淩晨4點半,他一天的勞動就開始了。
對於(yu) 治沙,年輕一輩的治沙人還有著許多新的規劃。他們(men) 正在利用各種新型機械設備,向更大的荒漠進軍(jun) 。今年,古浪縣將完成最後9萬(wan) 畝(mu) 沙化土地的治理,全縣239萬(wan) 畝(mu) 沙化土地將全部得到初步治理。
熱愛勞動、辛勤勞動的種子播撒在了年輕一代治沙人的心裏,就像這片不斷綿延擴展的綠洲,將代代傳(chuan) 承下去。
紮根雪域高原
守護“天路”暢通
熱愛勞動、辛勤勞動不但能讓荒漠變綠洲,也能讓天塹變通途。4月中旬,西藏那曲市安多縣最低氣溫仍接近零下10℃。近期的兩(liang) 場降雪,讓109國道青藏線安多段道路結冰,滯留的車輛綿延20多公裏。
那曲市安多縣是西藏的北大門,109國道青藏線從(cong) 這裏穿城而過。作為(wei) 西藏陸路交通的大動脈,109國道承擔了進藏70%的物資和30%的人員運輸。為(wei) 了盡快疏解擁堵,安多交警隊的隊員們(men) 都要在第一時間趕赴現場。
109國道安多段平均海拔超過4800米,最高超過5200米,含氧量約為(wei) 海平麵的一半。這裏氣象條件複雜,天氣瞬息萬(wan) 變,7級以上大風天年均200多天,最低氣溫能達到零下40多攝氏度。
因為(wei) 特殊的環境,這裏的交警隊員們(men) 每人都練就了十八般武藝,除了指揮交通,還要會(hui) 車輛維修、道路清障、救助高反人員等各種工作,應對各種突發情況。因為(wei) 海拔高,沿途的司機和遊客常常會(hui) 產(chan) 生高原反應,頭疼、缺氧,嚴(yan) 重的甚至會(hui) 危及生命。安多交警隊會(hui) 及時提供供養(yang) 車,並采取救助措施。
西藏那曲市安多縣公安局交警大隊秩序中隊隊長 達娃雲(yun) 旦:第一時間做的是安撫工作,心理緊張以後,可能會(hui) 造成身體(ti) 上不同程度的不適應,所以心理一定要平靜,他們(men) 對我們(men) 特別信任,慢慢就緩過來了。
在極端惡劣的環境中日複一日工作,隊員們(men) 從(cong) 來沒有一個(ge) 人掉隊。近三年來,安多縣交通大隊累計開展除雪保通工作40次、疏導交通80公裏、清理故障車800台、救助高反群眾(zhong) 300餘(yu) 人。2017年以來,交警隊先後有1名輔警因公犧牲,2名民警輔警因公負傷(shang) 致殘。
2022年,安多縣公安局交警大隊被黨(dang) 中央、國務院授予“全國模範公安單位”稱號。大隊長其美永忠作為(wei) 代表到北京領獎,受到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接見。大隊每一位隊員都非常振奮和激動。
西藏那曲市安多縣公安局交警大隊大隊長 其美永忠:這個(ge) 榮譽不是我個(ge) 人的,是我們(men) 大隊的榮譽。今後一定會(hui) 繼續發揚愛崗敬業(ye) 、艱苦奮鬥、甘於(yu) 奉獻,把群眾(zhong) 服務好,把“天路”守護好。
“把‘天路’守護好”,這簡簡單單幾個(ge) 字,背後卻是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和付出。因為(wei) 條件惡劣,在這裏疏通一次嚴(yan) 重堵車常常需要幾天甚至十幾天。吃不好飯,睡不了覺,這對於(yu) 安多交警隊員來說早已習(xi) 以為(wei) 常。常年高寒、缺氧、高負荷的工作,也給很多安多交警隊員的身體(ti) 帶來了影響,很多人甚至患上了高原病。
西藏那曲市安多縣公安局交警大隊大隊長 其美永忠:身體(ti) 是絕對有影響的,腸胃方麵主要是我們(men) 吃飯沒規律,有時候甚至一天就吃一頓。從(cong) 來沒有一個(ge) 人說過因個(ge) 人的原因或者家庭的原因要下山,我們(men) 隊伍都是一起上山、一起下山的這種精神。
今年是川藏、青藏公路建成通車70周年,70年來,這條高原生命線能暢通無阻離不開一代代交警隊員的辛勤勞動、默默守護。
辛勤的勞動創造了這個(ge) 世界的美好,也為(wei) 每個(ge) 人勾畫出幸福生活。勞動是大地上最動人心魄的事,勞動者是世界上最崇高的人。我們(men) 熱愛勞動、崇尚勞動,也向勞動者致敬。
編輯丨王萌 劉曉晨 蔣勇 李欣蔓 韓棟攝像丨楊青博 李彭林 陳福軍(jun) 陳亞(ya) 宇剪輯丨周維策劃丨牟宗勇 牛彥敏 餘(yu) 仁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