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光明論壇】樹立大農業觀、大食物觀,更好保障糧食安全

發布時間: 2024-05-10 10:26:00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論壇】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對“三農(nong) ”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中強調,“要樹立大農(nong) 業(ye) 觀、大食物觀,農(nong) 林牧漁並舉(ju) ,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ti) 係”。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要“樹立大農(nong) 業(ye) 觀、大食物觀,多渠道拓展食物來源”。近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湖南考察時再次強調,“堅持大農(nong) 業(ye) 觀、大食物觀,積極發展特色農(nong) 業(ye) 和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業(ye) ,提升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化水平”。

  大食物觀要求從(cong) 人民群眾(zhong) 需求出發,統籌各類食物資源,協調生產(chan) 、流通、消費各環節,讓老百姓不僅(jin) 能“吃得飽”,還能“吃得好、吃得健康”。大農(nong) 業(ye) 觀則強調農(nong) 業(ye) 的多功能性和係統性,統籌發展種植業(ye) 、林業(ye) 、畜牧業(ye) 、漁業(ye) 和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業(ye) ,推進一二三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堅持和認真踐行大農(nong) 業(ye) 觀、大食物觀,對於(yu) 滿足人民多層次、多元化食物需求,促進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更好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具有重要意義(yi) 。

  確保糧食安全是統籌推進大農(nong) 業(ye) 觀、大食物觀的目的所在。稻穀、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是人類賴以生存的主要食物來源,在食物消費中占據主導地位,糧食產(chan) 量和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食物供給的數量和營養(yang) 。而保障糧食穩產(chan) 增產(chan) 是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hui) 穩定的頭等大事。從(cong) 農(nong) 業(ye) 的多功能性看,提供充足、安全的糧食產(chan) 品是農(nong) 業(ye) 最基本、最重要的功能。農(nong) 業(ye) 內(nei) 部的種植業(ye) 、林業(ye) 、畜牧業(ye) 、漁業(ye) 等部門相互關(guan) 聯、相互促進,但糧食生產(chan) 是其他部門發展的前提和基礎,沒有糧食的穩定供給,其他部門就缺乏支撐。由此說,踐行大農(nong) 業(ye) 觀、大食物觀,首先要夯實糧食安全這一基礎,堅持藏糧於(yu) 地、藏糧於(yu) 技,充分利用國際市場和國際資源,走綠色可持續發展之路,不斷滿足人民群眾(zhong) 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在耕地保護與(yu) 建設方麵,截至2023年底,我國已累計建成超過10億(yi) 畝(mu) 高標準農(nong) 田,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有關(guan) 負責人日前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hui) 上表示,正在製定逐步把永久基本農(nong) 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nong) 田實施方案。為(wei) 提高建設水平,今年中央財政對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的畝(mu) 均補助標準由1300元提高到2400元,並取消地方對產(chan) 糧大縣的資金配套要求,同時將黑土地保護性耕作實施麵積擴大到1億(yi) 畝(mu) ,將鹽堿地綜合利用試點從(cong) 2個(ge) 省份擴大到12個(ge) 省份。大力推進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和耕地質量建設,將有利於(yu) 提高糧食單產(chan) 水平、保護糧食生產(chan) 能力、夯實糧食生產(chan) 根基。

  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擴大食物供給來源、豐(feng) 富食物種類、降低耕地壓力,各地可根據資源稟賦和比較優(you) 勢,合理布局糧經飼比例結構,因地製宜發展種植業(ye) 、林業(ye) 、畜牧業(ye) 、漁業(ye) 等多種業(ye) 態,統籌安排經濟作物和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生產(chan) ,特別是多向森林、江河湖海、設施農(nong) 業(ye) 要食物,從(cong) 傳(chuan) 統農(nong) 作物和畜禽資源向更豐(feng) 富的生物資源拓展。例如,發展深遠海養(yang) 殖可以增加優(you) 質水產(chan) 品供給,增加食物總量和緩解其他蛋白食物的供給壓力。全球首艘10萬(wan) 噸級智慧漁業(ye) 大型養(yang) 殖工船“國信1號”已於(yu) 2022年5月在山東(dong) 青島正式進入產(chan) 業(ye) 運營階段,在深遠海養(yang) 殖領域打造了“中國樣本”。再比如,福建利用其山海資源優(you) 勢,大力開發油茶、竹筍、食用菌、茶葉、大黃魚等為(wei) 代表的“森林糧庫”和“藍色糧倉(cang) ”,堅持宜漁則漁、宜菜則菜、宜果則果、宜菌則菌、宜藥則藥,促進多元化食物生產(chan) ,把“土特產(chan) ”做成了“大文章”。

  除了做好國內(nei) 糧食和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生產(chan) 外,適度進口大豆、油料等短缺農(nong) 產(chan) 品,有利於(yu) 滿足國內(nei) 市場需求,緩解國內(nei) 農(nong) 業(ye) 資源環境壓力,促進農(nong) 業(ye) 結構優(you) 化和產(chan) 業(ye) 升級。積極開展農(nong) 業(ye) “走出去”工作,在全球布局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基地,與(yu) 東(dong) 盟、非洲、拉美等地區開展農(nong) 業(ye) 技術合作,可以促進當地農(nong) 業(ye) 發展,提高全球總體(ti) 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能力,進而降低我國農(nong) 產(chan) 品進口風險。中國農(nong) 業(ye) 大學就把國內(nei) 通過實踐檢驗的“科技小院”模式“移植”到了非洲,開展“中非科技小院”項目,為(wei) 非洲培養(yang) 相關(guan) 人才,和當地農(nong) 民一起開展技術創新和試驗,提升當地農(nong) 民生產(chan) 技能,促進當地農(nong) 作物增收和資源高效利用,提高糧食韌性,共同維護全球糧食安全。

 

(責編: 王東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