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中國國家主席習(xi) 近平對法國、塞爾維亞(ya) 和匈牙利三國進行國事訪問。訪問期間,中國與(yu) 上述三國簽署了包括經貿領域在內(nei) 的多項合作文件,也為(wei) 未來中歐經貿關(guan) 係的健康穩定發展指明了方向。中歐在經貿領域有哪些合作新空間?麵對貿易保護主義(yi) 等挑戰,中歐要如何排除幹擾“雙向奔赴”?一起來看本周的記者觀察。
從(cong) 40年前中法共同建造的中國大陸首座大型商用核電站大亞(ya) 灣核電站,到如今中國和中東(dong) 歐國家共建“一帶一路”的標誌性項目匈塞鐵路,從(cong) 法國農(nong) 場到中國餐桌的紅酒奶酪,到多個(ge) 中國新能源汽車品牌設在匈牙利的海外工廠,中歐合作成果豐(feng) 碩,更在新時代拓展出越來越廣闊的合作新空間。
中國汽車工業(ye) 協會(hui) 常務副會(hui) 長兼秘書(shu) 長付炳鋒認為(wei) ,歐洲和中國在電動車領域合作過程中,很多歐洲企業(ye) 已經把研發中心布局在中國,把中國很多的創新技術、供應鏈集成到歐洲品牌的汽車生產(chan) 。成果和產(chan) 品也要推到全球市場,也包括回到歐洲市場。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研究所副所長金玲表示,習(xi) 主席訪問歐洲,就經貿合作領域達成了一係列協定,既有深化原有傳(chuan) 統行業(ye) 的合作,也在一係列新興(xing) 領域,包括智能製造、AI、綠色產(chan) 能等領域的合作。歐洲方麵和中國有著很廣泛的合作空間。
中國貿促會(hui) 近期發布的《歐盟營商環境報告2023/2024》顯示,中國和歐盟互為(wei) 第二大貿易夥(huo) 伴,中國是歐盟第一大進口來源地和第三大出口市場,歐盟則是中國第二大進口來源地和第二大出口市場。然而,歐盟內(nei) 部有些聲音卻認為(wei) 歐中經貿不平衡,主張采取對華“去風險”政策。在中國領導人此次訪歐期間,則提出要挖掘互利合作廣闊潛力,促進雙邊貿易向上平衡。
北京外國語大學歐盟研究中心主任崔洪建表示,所謂人為(wei) 向下平衡就像近些年來歐方一再要求中方限製對歐洲市場出口;所謂向上平衡是希望雙方要以市場作為(wei) 決(jue) 定貿易結構的最主要因素,最終應該由雙方各自的貿易能力或者產(chan) 品競爭(zheng) 力來決(jue) 定。
專(zhuan) 家指出,中歐合作的本質是優(you) 勢互補、互利共贏,雙方在綠色和數字轉型中有著廣泛共同利益和巨大合作空間,應該通過對話協商妥善處理經貿摩擦,而不是通過所謂的“去風險”甚至“脫鉤斷鏈”。
金玲稱,不要用保護主義(yi) 舉(ju) 措來縮減雙方今天存在的貿易赤字,而是通過開拓更多的開放空間,為(wei) 各自企業(ye) 贏得更多投資和進出口的機遇,在動態的發展過程中實現平衡。
從(cong) 4月德國總理朔爾茨訪華到5月中國領導人出訪歐洲三國,今年以來,中歐雙方領導人互動頻繁。專(zhuan) 家認為(wei) ,在元首外交引領和各領域保持高層密切互動的基礎上,中歐經貿關(guan) 係也將迎來更可預期的光明前景。
崔洪建稱,堅持改革開放是中國的國策,他相信對歐洲方麵來說,支持自由貿易,強調一種所謂開放自主也仍然是歐洲的主要訴求,雙方在相似的政策導向基礎上,需要把更多的積極麵、更多的合作麵做大、放大的必要需求。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