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三分治療,七分護理。護士是距離患者最近、接觸患者時間最長的專(zhuan) 業(ye) 人員,守護著百姓健康。
“5·12”國際護士節來臨(lin) 之際,國家衛生健康委公布最新數據:截至2023年底,全國注冊(ce) 護士總量達到563萬(wan) 人,每千人口注冊(ce) 護士數達到4人,具有大專(zhuan) 以上學曆的護士超過80%,我國護士隊伍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這支隊伍更壯大了。近10年來,我國注冊(ce) 護士人數保持年均8%左右的增長,每年約有三四十萬(wan) 新人加入,共同在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應對重大突發事件中發揮獨特作用。
整體(ti) 素質更強了。護理學升格為(wei) 一級學科,護士學曆一路“走高”。職高、中專(zhuan) 成了“過去時”,大專(zhuan) 和本科已是尋常,碩士甚至博士也不罕見,高學曆護士和專(zhuan) 科護士逐漸成為(wei) 趨勢。
專(zhuan) 業(ye) 技能更精了。各地結合實際,積極開展老年、兒(er) 科、重症監護、傳(chuan) 染病、精神病等緊缺護理專(zhuan) 業(ye) 護士培訓工作。“白衣天使”不隻是“發發藥、打打針”,還要有嫻熟的臨(lin) 床技能,具備溝通交流、健康指導、心理護理、人文關(guan) 懷等“多麵手”能力。
北京協和醫院有一個(ge) 例子:護士們(men) 為(wei) 腸鏡檢查患者準備了詳實的術前飲食和用藥指導圖片,並在術前三天短信提醒每天注意事項。這些努力,不僅(jin) 提高了檢查效率,也讓患者感受到更多便利和溫暖。
瞄準群眾(zhong) 關(guan) 切事,護理工作向著更加貼近患者、貼近臨(lin) 床的方向邁進——
“互聯網+護理服務”讓護士上門,將專(zhuan) 業(ye) 的護理服務從(cong) 機構延伸至社區和居家。目前共計3000餘(yu) 個(ge) 醫療機構提供7類60餘(yu) 項群眾(zhong) 常用急需的基礎護理、康複護理、心理護理等服務項目。
不斷深化“以病人為(wei) 中心”的理念,為(wei) 患者提供更有溫度的護理服務;發揮大型醫院優(you) 質護理資源下沉和帶動作用,提升基層護理的服務能力……
隨著社會(hui) 經濟發展和健康理念轉變,護理工作也麵臨(lin) 新的形勢。
人口老齡化程度加深,老年護理以及老年有關(guan) 慢性疾病護理的需求日益旺盛。人們(men) 期盼更高質量、多樣態的護理服務,呼喚“白衣天使”全方位對接群眾(zhong) 不斷增長的健康服務需求。
針對百姓的急難愁盼,護理服務正進一步加大供給。
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司副司長邢若齊說,相關(guan) 部門將采取有力措施,充分發揮政策支持激勵引導作用,進一步改善和優(you) 化護理服務,提升患者滿意度和獲得感。
“白衣天使”護佑生命,離不開全社會(hui) 的關(guan) 心、尊重和理解。
落實好各種惠護政策,不斷完善薪酬待遇製度,不斷改善工作環境、值班休息和後勤保障條件,讓護理崗位的吸引力進一步增強,也讓更多護士在解決(jue) 後顧之憂的同時,努力練就硬本領和好作風。
如此,新時代的“白衣天使”將更有力地托起億(yi) 萬(wan) 人健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