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產(chan) 能過剩論”被資本狠狠打了臉。
美國東(dong) 部時間5月10日,中國新能源車企極氪在紐交所上市,從(cong) 品牌發布到IPO用時僅(jin) 37個(ge) 月,刷新了中國新能源車企史上最快上市紀錄。上市首日,其股價(jia) 大漲超34%。
這也是中國公司自2021年以來在美國市場募資規模最大的IPO。因為(wei) 獲得超額認購,極氪擴大了IPO規模。
超額認購、股價(jia) 大漲,這反映出世界市場對中國新能源汽車實力和前景的認可。這不僅(jin) 是中國新能源車企加速走向世界的一個(ge) 例證,也有助於(yu) 資本市場重估中國新能源汽車全球價(jia) 值。
市場對中國新能源車的熱捧場景,在歐洲也可以看到。
近期走訪了法國、德國、比利時等歐洲國家的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陳文玲告訴三裏河,中國新能源車在歐洲非常受歡迎,可以說是供不應求。一度有的消費者要等幾個(ge) 月,長的等半年才能提到一輛車。
不僅(jin) 在歐美,中國新能源車在世界範圍受到歡迎。全球市場對新能源車有巨大的需求。據國際能源署測算,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需求量將達到4500萬(wan) 輛,是2022年的4.5倍。
中國汽車工業(ye) 協會(hui) 數據指出,2023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1465萬(wan) 輛,中國出口到其他國家的銷量為(wei) 120.3萬(wan) 輛,在全球新能源車銷量中占比僅(jin) 為(wei) 8.2%,在全球汽車9272萬(wan) 總銷量中的占比僅(jin) 為(wei) 1.3%。
當前,中國新能源產(chan) 品主要滿足國內(nei) 需求,2023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僅(jin) 占總產(chan) 量的12.5%。
但是一些美西方政客無視這些客觀事實,卻頻繁炒作“中國產(chan) 能過剩”的論調。他們(men) 試圖限製中國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的發展和出口,甚至以此為(wei) 借口實施貿易保護主義(yi) 。據媒體(ti) 報道,拜登政府正準備在未來幾天內(nei) 提高對來自中國的清潔能源產(chan) 品的關(guan) 稅,其中對中國電動汽車的征稅將提高四倍。
如今,極氪的成功上市和西方資本的追捧,還有全球消費者對中國新能源車的喜愛,從(cong) 不同角度證明了“中國產(chan) 能過剩論”並不得人心。
事實上,“中國產(chan) 能過剩論”是一個(ge) 偽(wei) 命題。隨著全球對於(yu) 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視,綠色需求正在不斷增長。中國新能源產(chan) 業(ye) 不僅(jin) 為(wei) 全球企業(ye) 和消費者提供了綠色、智能的生產(chan) 生活體(ti) 驗,緩解了全球通脹壓力,也為(wei) 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和綠色轉型作出巨大貢獻。
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看來,中國新能源產(chan) 品“走出去”,希望能夠“有飯大家吃”。
但是現在一些國家卻不想讓中國新能源有飯吃。陳文玲認為(wei) ,新能源汽車被一些政客政治化了。他們(men) 通過產(chan) 能過剩的話術來打壓中國新能源汽車,使之進入國際市場特別是歐美市場受阻。另一方麵為(wei) 自身的汽車轉型和超越爭(zheng) 取時間,以搶占下一代汽車市場。
然而,以“產(chan) 能過剩”為(wei) 由采取保護主義(yi) 措施,打壓別國新能源產(chan) 業(ye) 發展,真就能更好發展自己嗎?
曆史反複證明,貿易保護主義(yi) 損人不利己,沒有贏家。正如彭博社指出,過去10年美國采取的鋼鐵保護主義(yi) 措施,並未阻止美金屬製造業(ye) 就業(ye) 崗位減少,反而增加了其他領域成本,降低了行業(ye) 競爭(zheng) 力。
對中國新能源產(chan) 品加征關(guan) 稅,不僅(jin) 可能會(hui) 讓美國國內(nei) 通貨膨脹火上澆油,也會(hui) 嚴(yan) 重損害低收入消費者的利益。難道低收入消費者的權利不是權利?
“推行貿易保護主義(yi) 會(hui) 形成反噬,終將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國家發改委近期撰文指出,當今時代,經濟全球化是大勢潮流,各國是相互依存、彼此融合的利益共同體(ti) ,開放包容、合作共贏是唯一正確的選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