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IE商學院教授、哥斯達黎加前總統顧問奧托恩·索利斯·法利亞(ya) 斯5月13日在《中國日報》撰文稱,所謂“產(chan) 能過剩”不過是美國打壓中國的新借口。
漫畫作者:中國日報 馬雪晶
美西方為(wei) 何不再倡導自由貿易?
文章指出,從(cong) “華盛頓共識”出現到特朗普政府上台,美西方在不到40年的時間裏到處宣揚自由貿易。所謂按規則行事,就是要根據自由貿易原則采取行動。在此背景下,任何國家想要獲得國際社會(hui) 尊重,都必須接受公開的市場競爭(zheng) 以及由供求關(guan) 係決(jue) 定商品和服務的價(jia) 格。
“華盛頓共識”是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以及美國財政部達成的一係列針對發展中國家、尤其是拉美國家的經濟政策建議。
根據“華盛頓共識”,若需求超過供應,價(jia) 格將上調,從(cong) 而減少需求並促進增加供應。相反,若供應超過需求,那麽(me) 價(jia) 格就會(hui) 下調。若價(jia) 格創新低,導致一些企業(ye) 無法盈利,它們(men) 就會(hui) 倒閉,為(wei) 最高效的企業(ye) 讓路,進而讓消費者以更低的價(jia) 格獲得更高的收益。若要通過加征進口關(guan) 稅、收緊進口配額或者施加出口管製等措施阻礙這一進程,那麽(me) 勢必會(hui) 損害雙方的生產(chan) 要素的市場競爭(zheng) 力以及消費者的福利。
在自由貿易框架下,供過於(yu) 求不太可能長期存在,隻會(hui) 在特殊情況下短暫出現。比如,由於(yu) 缺乏充分的信息,價(jia) 格沒有隨著供應超過需求而即刻下調。圍繞價(jia) 格和質量的競爭(zheng) 以及自由貿易,就是所有問題的答案。
近年來,中國企業(ye) 在某些領域變得更加高效、富有競爭(zheng) 力且處於(yu) 技術領先地位,逐漸超越一些西方企業(ye) ,占據越來越多的市場份額。在此基礎上,中國對大多數西方經濟體(ti) 以及傳(chuan) 統意義(yi) 上隸屬於(yu) 這些經濟體(ti) 的國家實現了巨額的貿易順差。於(yu) 是,美西方開始反感自由貿易,盡管這本是它所倡導的貿易模式。
美西方的指責站不住腳
文章進一步表示,隨著中國在遵守規則的基礎上取得前所未有的經濟成就,發達國家開始指責中國侵犯知識產(chan) 權、傾(qing) 銷、對國家安全構成威脅。近期,它們(men) 又大肆宣揚中國存在所謂“產(chan) 能過程”問題,導致供過於(yu) 求。美國財政部長耶倫(lun) 近期稱,這可能會(hui) 導致一些商品以低價(jia) 大量出口。
那麽(me) ,所謂的低價(jia) 是相對於(yu) 那些效率低下的西方企業(ye) 的產(chan) 品價(jia) 格嗎?中國和世界其他地區的消費者都將從(cong) 低價(jia) 中受益,包括美國消費者也是如此。如果低價(jia) 是生產(chan) 力和效率提升的結果,那麽(me) 西方企業(ye) 應該共同行動,提高競爭(zheng) 力。
假設真的存在產(chan) 能過剩和低價(jia) 出口,並且這是政府為(wei) 促進出口而出台的政策所導致的,那麽(me) 我們(men) 不妨從(cong) 三個(ge) 角度進行分析。
首先,我們(men) 應當感謝中國讓包括美國在內(nei) 的世界各地的消費者提升了購買(mai) 力,提高了生活水平。全球南方的消費者尤其應當感到高興(xing) ,多虧(kui) 了中國企業(ye) ,它們(men) 能以低價(jia) 從(cong) 中國購入汽車等產(chan) 品,而不必以更加昂貴的價(jia) 格從(cong) 西方製造商那裏購買(mai) 。
其次,自2017年以來,美國政府通過加征關(guan) 稅、以納稅人的錢提供補貼和補助等政策,給予本國企業(ye) 有力支持。特朗普政府上台後不久,美國政府這隻“看得見的手”就變得隨處可見。在拜登政府執政期間,這隻“看得見的手”變本加厲地進行操縱,2022年簽署的《通脹削減法案》等法案就是一大力證。
美國政府向本國企業(ye) 以及從(cong) 其他國家搬遷到美國本土的企業(ye) 提供成百上千億(yi) 美元的補貼,其目的是削弱中國企業(ye) 在一些高科技領域的優(you) 勢地位。美國指責別國給企業(ye) 提供補貼,卻又通過補貼本土企業(ye) 而不是競爭(zheng) 與(yu) 自由貿易來打壓中國企業(ye) ,可謂自相矛盾。
最後,在過去40多年裏,中國為(wei) 促進全球消費作出巨大貢獻。中國讓約8億(yi) 人口擺脫絕對貧困,取得史無前例的成就,其對全球需求的拉動遠遠超過任何一個(ge) 炒作“產(chan) 能過剩”的經濟體(ti) 。即便如此,這些國家還要將供應過剩歸咎於(yu) 中國,可謂厚顏無恥。
世界需要中國綠色產(chan) 品
文章分析指出,麵對中國經濟的競爭(zheng) 優(you) 勢,一些國家正千方百計遏製中國的發展。美西方為(wei) 推行貿易保護主義(yi) 找遍借口,包括中國的環境和勞工標準較低、對國家安全構成威脅、必須阻止社會(hui) 主義(yi) 模式取得成功等。所謂“產(chan) 能過剩”不過是個(ge) 新借口。
作為(wei) 哥斯達黎加人,作者樂(le) 於(yu) 看到電動汽車、太陽能電池板等產(chan) 品供應充足,這對於(yu) 緩解氣候變化至關(guan) 重要。這類產(chan) 品價(jia) 格降低,無疑有助於(yu) 解決(jue) 問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