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山大學哲學係的課堂上可以看到一位西方麵孔的銀發學者用中文侃侃而談十六至十八世紀間中歐的哲學交流。他是中山大學哲學係教授梅謙立(Thierry Meynard),現在同時擔任西學東(dong) 漸文獻館副館長、廣州與(yu) 中外文化交流研究中心執行主任。
在學校裏,梅謙立主要教授《西方古典哲學》《拉丁語概論》等課程,“通過拉丁語和西方哲學知識的學習(xi) ,讓中國學生了解到基礎的西方文化。” 此外,他還麵向碩士和博士生開設《明清西學東(dong) 漸研究方法》等專(zhuan) 業(ye) 課程,這也是梅謙立深耕多年的領域。西方漢學誕生於(yu) 法國,直到20世紀初,法國一直主導著這一新興(xing) 學科。
中山大學哲學係教授梅謙立。圖源:中山大學官網
中法文化交流一直占據梅謙立研究中的重要地位,翻譯與(yu) 寫(xie) 作則是他擺渡人身份的一葉扁舟。他曾翻譯利瑪竇的《天主實義(yi) 》和許大受的《聖朝佐辟》,出版《從(cong) 邂逅到相識:孔子與(yu) 亞(ya) 裏士多德相遇在明清》《泰亞(ya) 爾與(yu) 人類未來》《朝天紀-重走利瑪竇之路》等十餘(yu) 部中外專(zhuan) 著。“通過翻譯這些著作,我們(men) 看到在四百年前中西哲學已經開始非常豐(feng) 富的對話。” 梅謙立認為(wei) ,重要的是當將這些對話置於(yu) 曆史的長河中,我們(men) 仍能夠在相互尊重和接受相互差異的基礎上建立起真正的交流機製。
“翻譯工作非常重要,18世紀起法國耶穌會(hui) 的傳(chuan) 教士開始把儒家經典翻譯成法文,影響了包括伏爾泰、孟德斯鳩在內(nei) 的法國一批啟蒙思想家。”談及中國文化如何影響了歐洲,梅謙立表示在那個(ge) 時代,有眾(zhong) 多像他一樣滿懷熱忱的西方人翻譯了中國經典,將中國的曆史、地理、科學乃至中醫介紹到歐洲,在四百年前的歐洲轟動一時。
2019年,習(xi) 近平主席對法國進行國事訪問時收到了一份特別的國禮,一本1688年首版的《論語導讀》法文版。
《論語導讀》為(wei) 17世紀法國學者弗朗索瓦·貝尼耶的作品。2015年,梅謙立曾協助《論語導讀》現代版在法出版工作。“貝尼耶的翻譯非常細致,比如他保留了《論語》對話的敘事方式,同時參考中國古代士大夫的注釋。” 梅謙立認為(wei) 貝尼耶崇尚儒家著作中呈現的崇高道德和政治理想,所以希望能以儒家思想原則,作為(wei) 構建現代政治學的基礎。此外,貝尼耶認為(wei) 孔子首先關(guan) 心的不是個(ge) 人的幸福,而是集體(ti) 的幸福,隻有通過理性的分配構成穩定的國家,人們(men) 才能幸福。今天人們(men) 重讀現代版《論語導讀》,梅謙立從(cong) 道德和政治層麵分析,是減少個(ge) 人主義(yi) 、注重集體(ti) 主義(yi) 的回歸。
“1963年出生,次年中法兩(liang) 國迎來建交,自此我的一生也隨著中法關(guan) 係發展。” 梅謙立在接受人民網專(zhuan) 訪時這樣回顧自己與(yu) 中國的緣分。1988年,大學畢業(ye) 後的梅謙立進入香港的一家法國公司工作,並得以到中國大陸參觀;1999年,在北京大學攻讀中國哲學博士學位;2006年,到中山大學任教至今;2023年,見證法國總統馬克龍與(yu) 中山大學的大學生進行交流。
“上世紀80年代剛到中國時,我就感受到了中國社會(hui) 和其文化的巨大活力。幾十年間,我親(qin) 眼目睹了中國在眾(zhong) 多領域取得的巨大進步。” 梅謙立表示非常高興(xing) 看到中法兩(liang) 國文化交流蓬勃發展,法文版的中國書(shu) 籍數量也在大幅增加。在中山大學,梅謙立也曾多次組織舉(ju) 辦國際會(hui) 議,大大促進了中法文化交流。
梅謙立坦言道:“研究漢學的過程中,與(yu) 其說是我把西方思想帶給中國,不如說是與(yu) 我的西式傳(chuan) 統思想進行討論,建立一種更批判的關(guan) 係。”“對我來說,我在中國學到了很多東(dong) 西,這也改變了我與(yu) 世界的關(guan) 係。”
“很高興(xing) 中方對法國實施免簽政策”,梅謙立希望有越來越多的法國人可以借此機會(hui) 到中國參觀、學習(xi) 、工作。同時,也希望有更多的中國人可以去法國走一走、看一看。培養(yang) 兩(liang) 國青年一代相互學習(xi) 對方的曆史、文學、藝術、哲學和社會(hui) 學,讓人文交流變得更有深度。梅謙立表示:“人文交流是一同創造美好的未來、學習(xi) 互鑒的絕佳機會(hui)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