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津城,天朗氣清,生機盎然。5月11日至12日,2024年京津冀黨(dang) 政主要領導在天津調研並召開座談會(hui) 。他們(men) 走進科創園、港口、重點企業(ye) 、博物館,深入了解京津冀科技創新協同和產(chan) 業(ye) 體(ti) 係融合的最新進展。
天津市有關(guan) 負責同誌表示,天津將以強化協同創新和產(chan) 業(ye) 協作加快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以深化重點領域合作加快推進區域一體(ti) 化,以全麵深化改革開放加快營造一流營商環境和開放創新生態,打造我國北方地區聯通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的重要戰略支點。
這是使用無人機航拍的天開高教科創園一景。新華社記者 李然 攝
協同創新是深入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重要著力點,是培育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的關(guan) 鍵內(nei) 容。
依托天津大學、南開大學等高校建設的天開高教科創園(簡稱“天開園”),即將迎來開園一周年。目前,這座園區新注冊(ce) 企業(ye) 超1600家,並成為(wei) 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天津中心的重要載體(ti) 。
天津市科技局局長朱玉兵介紹,在天開園新增注冊(ce) 企業(ye) 中,北京來源企業(ye) 128家、河北來源企業(ye) 78家,合計占比達12%,天開園已成為(wei) 京津冀三地創業(ye) 者投資興(xing) 業(ye) 的新沃土。
近期,北京科技部門推薦來天開園的天潤瀚陽科技(天津)有限公司已在寧河區落地建廠,即將投產(chan) 。“北京研發、天津轉化,天開園幫忙完成測試、對接廠房,一切順利。”該公司負責人何建軍(jun) 說,自己是北京科技創新優(you) 勢和天津先進製造研發優(you) 勢相結合的受益者。
產(chan) 業(ye) 協作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實體(ti) 內(nei) 容和關(guan) 鍵支撐。去年三地共同繪製了氫能、生物醫藥等6條重點產(chan) 業(ye) 鏈圖譜。天津市工業(ye) 和信息化局局長尹繼輝介紹,為(wei) 進一步提升區域產(chan) 業(ye) 鏈競爭(zheng) 力,近期三地共同製定了推動6條重點產(chan) 業(ye) 鏈圖譜落地的行動方案,圍繞“堵點”招商、“卡點”攻關(guan) ,全力打造產(chan) 業(ye) 協作“實景圖”。
濱海新區是推進京津冀產(chan) 業(ye) 協作的主陣地。位於(yu) 天津經開區的SEW-傳(chuan) 動設備(天津)有限公司內(nei) ,總投資1.5億(yi) 美元的智能裝配中心正在進行最後的設備調試工作,預計下月正式投用。公司負責人介紹,該項目將持續引入德國智能製造電子產(chan) 品,進行本土化生產(chan) ,預計新增產(chan) 能30萬(wan) 台套,為(wei) 京津冀乃至全國智能裝備製造業(ye) 產(chan) 業(ye) 升級提供係統解決(jue) 方案。
2024年5月9日,“上汽安吉申誠”號遠洋汽車滾裝船順利靠泊環球滾裝碼頭。(受訪單位供圖)
產(chan) 業(ye) 體(ti) 係融合離不開便捷的交通作為(wei) 支撐。幾天前,裝載著1700餘(yu) 輛進口商品車,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清潔能源遠洋汽車滾裝船“上汽安吉申誠”號,首次靠泊天津港環球滾裝碼頭。
天津市交通運輸委員會(hui) 主任王誌楠表示,作為(wei) 京津冀“海上門戶”,天津港智慧、綠色、樞紐港口建設再創佳績——大型集裝箱設備自動化占比超過60%,焦炭貨類現場作業(ye) 實現100%清潔運輸,設立北京服務中心、入駐雄安綜合保稅區,環渤海內(nei) 支線重箱運量同比增長25.2%。此外,中國北方最大的郵輪母港天津國際郵輪母港也成功複航,陸續迎來國際豪華郵輪訪問……
不僅(jin) 是港口,目前京津雄0.5到1小時通勤圈、京津冀主要城市1到1.5小時交通圈加速形成,激發三地文旅和民生產(chan) 業(ye) 協同發展。
?遊客在國家海洋博物館“鯨奇物語”展區參觀。新華社記者 孫凡越 攝
坐落於(yu) 天津濱海新區的國家海洋博物館,已成為(wei) 京津冀市民遊客旅遊、研學的重要目的地。今年“五一”假期,國家海洋博物館入館人數16.12萬(wan) 人,同比增長56%。其中,外地觀眾(zhong) 14.82萬(wan) 人,占比 91.94%,河北省、北京市觀眾(zhong) 位居前二,分別占22.51%、12.5%。
國家海洋博物館10多公裏外,中創智慧冷鏈有限公司的凍品、水果、乳製品等生鮮貨物正發往京津冀各大食品批發市場。該公司所在的天津東(dong) 疆綜合保稅區已聚集600餘(yu) 家冷鏈產(chan) 業(ye) 鏈企業(ye) ,成為(wei) 名副其實的京津冀“城市冰箱”。
三地共下“一盤棋”,協同發展譜新篇。此次座談會(hui) 上,京津冀三地有關(guan) 方麵集中簽約13個(ge) 合作協議和產(chan) 業(ye) 合作項目,內(nei) 容涵蓋協同創新和產(chan) 業(ye) 協作、低碳減排、公共服務一體(ti) 化等多個(ge) 領域,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不斷邁上新台階。(記者王寧、郭方達)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