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旅遊業(ye) 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著力點。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高度重視旅遊工作,引領我國旅遊業(ye) 加速發展,取得曆史性成就。
從(cong) 推進旅遊為(wei) 民,到實施旅遊帶動;從(cong) 推動文旅融合,到促進交流互鑒,旅遊正不斷發揮為(wei) 民、富民、利民、樂(le) 民的積極作用,日益成為(wei) 具有顯著特色的幸福產(chan) 業(ye) 。
美好生活新期待
全國國內(nei) 旅遊出遊合計2.95億(yi) 人次,同比增長7.6%;國內(nei) 遊客出遊總花費1668.9億(yi) 元,同比增長12.7%——數據顯示,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旅遊還是“頂流”。
假日旅遊“熱辣滾燙”,休閑街區人山人海,“網紅”景點層出不窮……人們(men) 用動感的身影證明:旅遊已是小康社會(hui) 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內(nei) 容。
順應人民群眾(zhong) 新期待,我國加大優(you) 質旅遊產(chan) 品供給力度,旅遊景區數量不斷增加,類型更加多元,市場規模增長,成為(wei) 旅遊業(ye) 發展的重要基礎。
目前,全國已建成A級旅遊景區1.57萬(wan) 家,其中5A級旅遊景區339家。旅遊景區類型從(cong) 傳(chuan) 統的自然山水、人文古跡,逐步拓展至鄉(xiang) 村、冰雪、紅色、主題公園等,產(chan) 品體(ti) 係更加完備,更好滿足廣大遊客觀光、休閑、度假,以及研學、教育等多層次立體(ti) 化的需求。
既解決(jue) “有沒有”的問題,也關(guan) 心“好不好、滿意不滿意”的問題。
激發群眾(zhong) 旅遊熱情,有關(guan) 部門強化旅遊宣傳(chuan) 推廣,舉(ju) 辦消費促進活動,組織“中國旅遊日”“旅遊中國 美好生活”“文明旅遊 美麗(li) 中國”等活動,推出係列促消費、惠民生舉(ju) 措,推動旅遊消費持續升溫。
提升旅遊公共服務水平,我國建設旅遊服務中心3500多個(ge) ,新建、改擴建旅遊廁所15萬(wan) 座,完善旅遊便民設施,發展智慧旅遊,倡導文明旅遊,讓群眾(zhong) 出遊更方便。
營造良好市場環境,文化和旅遊部門持續推進未經許可經營旅行社業(ye) 務、“不合理低價(jia) 遊”專(zhuan) 項整治行動,建立常態化暗訪評估機製,在重要時間節點專(zhuan) 題部署各地加強執法檢查,讓群眾(zhong) 出遊更放心。
經濟發展新引擎
今年以來,“爾濱”旅遊火熱“出圈”:春節假期8天,哈爾濱市累計接待遊客1009萬(wan) 人次,日均同比增長81.7%;旅遊總收入164億(yi) 元,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235.4%。
亮眼的數字,展現出旅遊業(ye) 在經濟社會(hui) 發展過程中強大的帶動作用。旅遊業(ye) 日益成為(wei) 新興(xing) 的戰略性支柱產(chan) 業(ye) 。
在鄉(xiang) 村,旅遊賦能鄉(xiang) 村振興(xing) ,帶動農(nong) 村地區基礎設施、公共交通、城鄉(xiang) 環境改善和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發展。1597個(ge) 鄉(xiang) 村旅遊重點村鎮示範引領,越來越多鄉(xiang) 村通過發展旅遊走上致富路、打開振興(xing) 門。
在縣域,旅遊市場釋放文旅消費新動能。全國A級旅遊景區的縣域覆蓋率由2012年的73%提升至2023年的93%,旅遊景區有力支撐旅遊發展和縣域經濟發展。
在城市,休閑旅遊消費旺盛,休閑街區成為(wei) 人們(men) 打卡休閑的好去處。345個(ge) 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因地製宜發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夜遊產(chan) 品,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活力滿滿。
在景區,旅遊業(ye) 的就業(ye) 帶動效應更加突出。2023年,全國A級旅遊景區直接就業(ye) 人數超過160萬(wan) 人,帶動就業(ye) 總數超過1000萬(wan) 人。
一業(ye) 興(xing) 、百業(ye) 旺。旅遊正在不斷發揮綜合帶動作用,釋放強大“乘數效應”,更好服務經濟社會(hui) 發展。
文旅融合新天地
2023年,全國博物館接待觀眾(zhong) 人次12.9億(yi) ,創曆史新高,博物館遊“熱度空前”、文創產(chan) 品走紅走俏。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從(cong) 循著博物館去打卡,到跟著演唱會(hui) 去旅行;從(cong) 美食之旅、紅色之旅,到非遺遊、研學遊,人們(men) 越來越注重旅遊中的文化元素,“讀萬(wan) 卷書(shu) ,行萬(wan) 裏路”成為(wei) 重要的旅遊方式。
活化利用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統文化類景區由2012年的2064個(ge) 增加到2023年的4000餘(yu) 個(ge) ,年均增長8%。
注重用好紅色資源發展旅遊,傳(chuan) 承紅色基因,紅色旅遊類A級旅遊景區發展迅速,2012到2023年,數量和遊客接待量分別實現年均增長19.52%和13.08%,紅色景區成為(wei) 厚植愛國情懷的生動課堂。
打造彰顯中華民族精神永續傳(chuan) 承重要標誌,我國持續推進長城、長征、大運河、黃河、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旅遊成為(wei) 人們(men) 感悟中華文化、增強文化自信的重要方式。
推進國家文化產(chan) 業(ye) 和旅遊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示範區建設,推出國家工業(ye) 旅遊示範基地142個(ge) 、體(ti) 育旅遊示範基地74家,打造智慧旅遊沉浸式體(ti) 驗空間,發布全國旅遊演藝精品名錄……立足與(yu) 眾(zhong) 多行業(ye) 內(nei) 在關(guan) 聯、相互牽動等特點,旅遊與(yu) 其他行業(ye) 的跨界融合越發豐(feng) 富成熟。
如今,“村晚”“村超”“村BA”,演出、賽事、影視劇,都可以是旅遊的目的。文旅融合這篇大文章,書(shu) 寫(xie) 得越來越精彩。
交流互鑒新貢獻
全麵實施!5月15日起,外國旅遊團乘坐郵輪入境中國免簽。
入境旅遊是一個(ge) 國家文化軟實力、國際吸引力和旅遊競爭(zheng) 力的直接體(ti) 現。通過旅遊這扇窗,中國與(yu) 世界相知相交。
近年來,我國加強雙多邊合作,舉(ju) 辦中俄、中美、中法等旅遊年活動,目前共設立48個(ge) 海外中國文化中心、20個(ge) 駐外旅遊辦事處和3個(ge) 駐港台旅遊辦事機構,發起成立世界旅遊聯盟等國際組織,開展“你好!中國”國家旅遊形象海外推廣,推動中外遊客互訪、文明互鑒。
為(wei) 全方位優(you) 化入境旅遊環境,我國對外國遊客入境旅遊進行全流程梳理,逐個(ge) 打通堵點、解決(jue) 問題,令外國遊客感到賓至如歸。
出境旅遊同樣健康發展。中國已是國際旅遊最大客源國,144個(ge) 國家和地區成為(wei) 中國公民組團出境旅遊目的地,越來越多人化身中華文明使者,講述中國故事。
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旅遊是文化的載體(ti) 。
行進在建設旅遊強國之路上,中國旅遊正向世界展示獨特魅力,描繪“詩和遠方”美好圖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