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春節、清明和“五一”假期,旅遊市場熱鬧非凡。上正定古城來一次漢服簪花之旅,去福建平潭追一場“藍眼淚”浪漫奇景,在浙江義(yi) 烏(wu) 感受一場“進貨式”旅遊體(ti) 驗……不論大城市還是“小地方”,“哪哪都火”已經成為(wei) 當下熱詞。
“小地方”不再遙遠、陌生
多個(ge) 平台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景區門票、酒店預訂增幅排名靠前的幾乎都是三線、四線甚至五線城市。
4月26日,遊客在嘉興(xing) 市月河曆史街區觀光遊玩。 新華社記者 江漢 攝
一方麵,“小而美”的縣城剛好迎合了人們(men) 彰顯個(ge) 性、隨心而動的需求轉變。另一方麵,縣域基礎設施不斷完善,讓縣城從(cong) 原來地圖上的一個(ge) 個(ge) 陌生名字,變得可抵達、可感知。
交通網絡的完善不可或缺。比如,預計今年年內(nei) 開通的川青鐵路成都至黃勝關(guan) 段,讓成都到九寨溝黃龍實現動車直達,將原來7個(ge) 多小時的車程,縮短到3小時左右。
不僅(jin) 是四川,山東(dong) 、山西、海南、湖南等地也在加速建設旅遊交通體(ti) 係,形成包含機場、動車、公路的立體(ti) 交通網。
2月21日,觀光巴士行駛在海南環島旅遊公路萬(wan) 寧正門嶺大橋路段(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郭程 攝
從(cong) 動車邁上海拔3000多米的川西北高原,到擁有世界最長海底高鐵隧道,再到墨脫公路正式通車讓我國實現公路“縣縣通”,如今,我國建成了全球最大的高速鐵路網、高速公路網,不僅(jin) 極大便利了沿線人們(men) 的出行,也推動了沿線經濟社會(hui) 發展。
觀光不是目的,體(ti) 驗才是出遊的心聲
在2024年5月19日,也就是第14個(ge) “中國旅遊日”前夕,全國六城接力開展倒計時直播活動:
在潮州的非遺美食集市體(ti) 驗當地飲食文化魅力;通過多種特色民俗、溫泉酒店解鎖“住在沈陽的N種方式”;從(cong) 正定的古塔古寺開始,感受“行者”的足跡;跟著《徐霞客遊記》暢遊寧波的詩情畫意;讓漫天煙花點亮鄂爾多斯的夜;在民族風情巡遊聯歡中,感受來自貴陽的民族文化盛宴。可謂吃、住、行、遊、購、娛——一樣都不能少。
熱播劇《我的阿勒泰》劇照。5月19日,“中國旅遊日”阿勒泰地區第六屆“千裏畫廊·百車自駕”活動將開啟
旅遊場景夠不夠反差、美食夠不夠吸引、旅遊產(chan) 品夠不夠有趣等,都構成了人們(men) 選擇旅遊目的地時的“參考係”。
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中國假日出行人數與(yu) 旅遊收入,均已超過2019年同期水平,層出不窮的傳(chuan) 統與(yu) 非傳(chuan) 統旅遊項目,也推動了旅遊產(chan) 業(ye) 持續繁榮。
1至4月,甘肅省鄉(xiang) 村旅遊接待遊客人次、實現旅遊收入同比分別增長9.58%、16.22%;一季度喀什古城景區接待遊客211.88萬(wan) 人次,同比增長424.1%;“五一”假期,雲(yun) 和梯田迎來獲評國家5A級旅遊景區後的首個(ge) 小長假,景區接待遊客總人次同比增長123.14%,實現旅遊綜合收入同比增長289.96%……
分析人士認為(wei) ,過去傳(chuan) 統意義(yi) 上“遊山玩水”、“走馬觀花”式的旅行需求,正逐漸向注重高品質體(ti) 驗式需求升級。觀光不再是唯一目的,在旅遊中“了解一座城、體(ti) 驗一座城、愛上一座城”,成了越來越多人出遊的心聲。各地也在著力進一步挖掘、開發、保護旅遊資源——不僅(jin) 要把遊客引過來,更要留得住。
外國遊客來華旅遊數量回升
從(cong) 平台數據看,“五一”假期期間,入出境旅遊訂單增速高於(yu) 國內(nei) 遊,尤其是入境遊客明顯增多。
國家移民管理局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外籍人員入境人次同比增長超3倍。據文化和旅遊部數據中心客流大數據監測,今年“五一”假期入出境遊客合計達367.2萬(wan) 人次,其中入境遊客177.5萬(wan) 人次。其中,備受外國遊客青睞的有曆史博物館、主題樂(le) 園、地標建築以及海南三亞(ya) 直升機低空飛行體(ti) 驗等新項目。
我國免簽“朋友圈”多次擴容。同新加坡、泰國互免簽證協定分別於(yu) 2月9日、3月1日起正式生效;自3月14日起,對瑞士等6國持普通護照人員試行免簽;更多國際航線恢複;5月15日,中國還宣布全麵實施外國旅遊團乘坐郵輪入境免簽政策。
麵對日益增長的需求,各地相繼推出入境便利化措:如上海博物館在英文版官網開通了境外遊客預約通道;西安城牆景區售票窗口均放有“外卡”POS機;在四川,入境旅客在機場隻需一本護照就能一站式快速完成國內(nei) 電話卡辦理、人民幣兌(dui) 換等。
業(ye) 內(nei) 人士認為(wei) ,隨著入境遊的便利程度和性價(jia) 比進一步增強,將吸引更多的外國遊客走進中國,了解中國,愛上中國。(閆雨昕/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