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這兩(liang) 天,在江蘇蘇州太湖生態島,一支在這裏持續多年觀測和研究蝴蝶的團隊,開啟了今年的工作。
蝴蝶科考首先是用肉眼辨認品種,有的還要捕獲近距離進行觀測,同時做好品種、地點、濕度溫度等信息的記錄。李朝暉帶領的這支小分隊已經在太湖生態島連續十六年進行觀測。
隊員們(men) 在一個(ge) 公交站台旁,驚喜地發現了一片“寶藏地”,幾平方米的地方,生物多樣性非常豐(feng) 富。肉眼便可見兩(liang) 條蝴蝶幼蟲正緊挨著進食。
一路上,蝴蝶科考的成員們(men) 一共發現了共計5科12種五彩斑斕的蝴蝶,這讓他們(men) 十分驚喜。
南京曉莊學院應用生態研究所所長 李朝暉:通常蝴蝶隻吃一種甚至一類植物,植物的存在與(yu) 否,我們(men) 也能通過蝴蝶的存在與(yu) 否或者多少直接能夠顯示。
從(cong) 蝴蝶看生態 太湖生物多樣性不斷豐(feng) 富
蝴蝶種類的多少能反映當地生物多樣性的豐(feng) 富程度。從(cong) 這些年的觀察結果來看,太湖生態正不斷向好、生物多樣性正不斷豐(feng) 富。
李朝暉教授從(cong) 2009年開始在太湖生態島開展蝴蝶科考的工作,這些年,一些喜人的變化,讓他越來越有信心。
南京曉莊學院應用生態研究所所長 李朝暉:在太湖生態島整個(ge) 記錄的蝴蝶種類,這幾年穩中有進。最難忘的還是我們(men) 2021年在縹緲峰的頂峰記錄到了中國非常珍稀的一種鳳蝶——寬尾鳳蝶。珍稀蝴蝶的出現已經是對生態環境保護很好的一個(ge) 回應。
蘇州環境監測中心生態監測科科長 李繼影:我們(men) 是從(cong) 2021年開始對太湖(生態島的)西山島開展蝴蝶的監測,2023年又進行了一次,從(cong) 兩(liang) 次的數據來看數量是呈增長趨勢,種類大概是增加了12種。
這些年,蘇州市在太湖進行了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工作,為(wei) 的是全麵掌握生物多樣性本底狀況,並結合科考和觀測結果,提出針對性保護舉(ju) 措。例如一片生長在路邊看似是雜亂(luan) 無章、未被清理的雜草,其實是灰絨麝鳳蝶的主要食物來源馬兜鈴。專(zhuan) 家針對西山島的情況提出了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建議。相較於(yu) 使用單一植物的綠化翻新,保護生態的原貌更為(wei) 重要。
蘇州環境監測中心生態監測科科長 李繼影:我們(men) 主要是堅守三個(ge) 原則,對重要的生態空間是保持麵積不減少,功能不降低,性質不改變,保護所有的棲息在裏麵的生物。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