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閱讀
高質量發展是以新發展理念為(wei) 指導的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是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chan) 力質態。加快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推動高質量發展,需要深刻把握新質生產(chan) 力的新發展理念內(nei) 涵。
生產(chan) 力是勞動者運用勞動資料、作用於(yu) 勞動對象,對自然進行改造和利用的能力。人類社會(hui) 發展歸根結底取決(jue) 於(yu) 生產(chan) 力的發展。高質量發展,是體(ti) 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是創新成為(wei) 第一動力、協調成為(wei) 內(nei) 生特點、綠色成為(wei) 普遍形態、開放成為(wei) 必由之路、共享成為(wei) 根本目的的發展。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nei) 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新質生產(chan) 力已經在實踐中形成並展示出對高質量發展的強勁推動力、支撐力”“新質生產(chan) 力是創新起主導作用,擺脫傳(chuan) 統經濟增長方式、生產(chan) 力發展路徑,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chan) 力質態”。加快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必須堅持以習(xi) 近平經濟思想為(wei) 指導,深入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新質生產(chan) 力的重要論述,深刻把握新質生產(chan) 力的新發展理念內(nei) 涵。
符合創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chan) 力質態
新質生產(chan) 力的特點是創新,遵循科技是第一生產(chan) 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的形成邏輯。創新是一種具有滲透性的發展生產(chan) 力的要素,既能夠提高勞動者的勞動能力、促進資本積累、改進勞動資料特別是生產(chan) 工具的效率,也能夠通過把先進科學技術融入生產(chan) 過程,使生產(chan) 過程更加科學高效,對提高生產(chan) 力水平、促進經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從(cong) 經濟增長視角看,創新一般是指把新的生產(chan) 要素和生產(chan) 條件的新組合引入生產(chan) 體(ti) 係的活動,包括新產(chan) 品、新技術、新需求、新供給、新組織等。創新是提升全要素生產(chan) 率的根源。新質生產(chan) 力以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及其優(you) 化組合的躍升為(wei) 基本內(nei) 涵,其發展過程是具備相應知識、技能和素質的新型勞動者通過新型勞動工具作用於(yu) 新型勞動對象的過程。新質生產(chan) 力的發展,通過生產(chan) 要素及其優(you) 化組合的躍升,催生新產(chan) 業(ye) 、新模式,為(wei) 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這些如雨後春筍般勃發的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未來產(chan) 業(ye) 以及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的深度轉型,從(cong) 整體(ti) 上推進產(chan) 業(ye) 體(ti) 係從(cong) 傳(chuan) 統走向現代。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建設,是新質生產(chan) 力發展的基本路徑。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可以擺脫單純依靠要素數量擴張的粗放型增長方式,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實現經濟增長從(cong) 數量擴張向質量提升轉變。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深入發展,全球科技創新空前密集活躍。以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移動通信、物聯網、區塊鏈為(wei) 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以合成生物學、基因編輯、腦科學、再生醫學等為(wei) 代表的生命科學技術,以清潔高效可持續為(wei) 目標的能源技術,融合機器人、數字化、新材料的先進製造技術,正在加速推進製造業(ye) 向智能化、服務化、綠色化轉型,進而推動人類生產(chan) 生活方式全麵變革。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成果競相湧現,帶來生產(chan) 力要素結構中實體(ti) 性要素與(yu) 非實體(ti) 性要素結合的廣度、深度、頻度深入拓展,推動生產(chan) 力加速迭代躍升,體(ti) 現出與(yu) 傳(chuan) 統生產(chan) 力不同的質態。新質生產(chan) 力的提出,把握住了當今世界這個(ge) 影響深遠的變革趨勢,深刻揭示了現代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動力。
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必須高度重視以人工智能技術賦能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建設。人工智能是基於(yu) 算力、算法和數據等關(guan) 鍵要素發展起來的、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的戰略性技術,對經濟社會(hui) 發展具有重大而深遠的影響,是推動新質生產(chan) 力發展的典型代表性技術。要進一步加快以人工智能全方位、深層次賦能新型工業(ye) 化,針對裝備製造業(ye) 、電子信息、原材料、能源電力、消費品等重點行業(ye) ,構建重點行業(ye) 大模型和工業(ye) 知識庫,以場景應用為(wei) 牽引,大力發展智能產(chan) 品,以製造業(ye) 全流程智能改造實現人工智能和製造業(ye) 深度融合。
符合協調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chan) 力質態
堅持協調發展理念,要求學會(hui) “彈鋼琴”、增強發展的整體(ti) 性協調性平衡性,強調發展要素的優(you) 化組合、發展結構的平衡協調。以協調發展理念為(wei) 指導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要從(cong) 普遍聯係的角度處理好勞動者、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的關(guan) 係,不僅(jin) 要通過創新促進新型勞動者、新型勞動對象、新型勞動工具等新型生產(chan) 力要素從(cong) 量變向質變發展,更要實現新型生產(chan) 力要素合理匹配、優(you) 化組合的躍升,從(cong) 而形成更高效率、更高水平的生產(chan) 函數,推進全要素生產(chan) 率的持續、快速提升。
新質生產(chan) 力的協調發展內(nei) 涵,主要體(ti) 現在產(chan) 業(ye) 結構承載和區域結構布局的平衡性協調性。從(cong) 產(chan) 業(ye) 載體(ti) 看,要注意把握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的完備性、先進性、安全性,在加快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布局建設未來產(chan) 業(ye) 的同時,重視將科技創新成果應用到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和產(chan) 業(ye) 鏈上,著力改造提升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要科學布局科技創新、產(chan) 業(ye) 創新,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ti) 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zheng) 力的數字產(chan) 業(ye) 集群。從(cong) 區域布局看,要圍繞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區域重大戰略、主體(ti) 功能區戰略、新型城鎮化戰略等,優(you) 化新質生產(chan) 力布局,構建優(you) 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和國土空間體(ti) 係。同時,要因地製宜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根據資源稟賦、產(chan) 業(ye) 基礎、科研條件等,有選擇地推動新產(chan) 業(ye) 、新模式、新動能發展,積極促進產(chan) 業(ye) 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
符合綠色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chan) 力質態
以綠色發展理念為(wei) 指導的新質生產(chan) 力,是促進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生產(chan) 發展能力,要求人類社會(hui) 生產(chan) 活動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在遵循自然發展規律的前提下,開展生產(chan) 活動,推動人類自身發展。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新質生產(chan) 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chan) 力”“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chan) 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chan) 力”。這一係列重要論述,構成了新質生產(chan) 力的綠色發展內(nei) 涵,是對西方現代化理論以及人類發展與(yu) 環境保護關(guan) 係的科學反思,蘊含重大理論價(jia) 值。一方麵,將生態環境納入生產(chan) 力範疇,是對馬克思主義(yi) 生產(chan) 力理論的創新性發展,開辟了馬克思主義(yi) 政治經濟學中國化時代化的新境界,書(shu) 寫(xie) 了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政治經濟學新篇章;另一方麵,將生態環境等要素納入生產(chan) 函數,將生態係統作為(wei) 經濟社會(hui) 係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拓展了綠水青山與(yu) 金山銀山的雙向轉化路徑,也是對千百年來人與(yu) 自然關(guan) 係規律性認識的科學總結和理性升華,推動形成了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文明新範式。
以綠色發展理念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必須堅持大局觀、長遠觀、整體(ti) 觀,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定不移走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之路,高度重視自然資本增值,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要加快綠色科技創新和先進綠色技術推廣應用,做強綠色製造業(ye) ,發展綠色服務業(ye) ,壯大綠色能源產(chan) 業(ye) ,推動產(chan) 業(ye) 生態化和生態產(chan) 業(ye) 化,打造高效生態綠色產(chan) 業(ye) 集群,形成和完善綠色低碳供應鏈,在全社會(hui) 大力倡導綠色健康生活方式,推動經濟社會(hui) 全麵綠色低碳轉型,為(wei) 永續發展提供強大動力。
符合開放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chan) 力質態
馬克思主義(yi) 認為(wei) ,經濟全球化是社會(hui) 生產(chan) 力發展的客觀要求和科技進步的必然結果。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比較優(you) 勢的發揮和市場邊界的擴大,會(hui) 引發生產(chan) 規模擴大、分工進一步細化、專(zhuan) 業(ye) 化水平進一步提高、生產(chan) 要素進一步集中、生產(chan) 成本進一步降低、產(chan) 品質量進一步提高,從(cong) 而促進生產(chan) 效率和總產(chan) 出的大幅提升。特別是生產(chan) 要素在全球範圍內(nei) 流動,人員、知識和思想在全球範圍的交流,有力推動了技術創新和技術擴散,極大促進了生產(chan) 力發展。
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深入發展,現代信息技術催生萬(wan) 物互聯的數字社會(hui) 加速到來,社會(hui) 化大生產(chan) 和生產(chan) 力發展的全球化特征越發明顯。因此,必須堅持開放發展理念,在開放中不斷拓寬生產(chan) 力要素係統的邊界,支撐生產(chan) 力結構係統升級,並驅動生產(chan) 力功能係統的整體(ti) 協調與(yu) 全麵發展,實現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不斷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我國旗幟鮮明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被認為(wei) 是“世界上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的最大旗手”。堅持開放發展理念,實施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ti) 製,積極參與(yu) 全球治理體(ti) 係改革和建設,推動各國攜手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ti) ,構建廣泛的利益共同體(ti) ,既是經濟全球化潮流的發展方向,更是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的內(nei) 在要求。
符合共享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chan) 力質態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共享理念實質就是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這些重要論述,揭示了生產(chan) 力發展與(yu) 共享發展的關(guan) 係。生產(chan) 力發展為(wei) 共享發展奠定物質基礎。一個(ge) 國家或社會(hui) 要實現共享發展,前提是具有高水平的生產(chan) 力;實現共同富裕,則需要更高水平的生產(chan) 力。因此,推動共享發展,必須堅持生產(chan) 力標準是衡量社會(hui) 發展帶有根本性的標準。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正是新時代新征程堅持這一標準的體(ti) 現。應當看到,生產(chan) 力發展是一個(ge) 動態過程,共享發展也是一個(ge) 動態過程。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所要堅持的共享發展,不僅(jin) 包括最終目標意義(yi) 上的實現“全民共享”“全麵共享”,還包括實現途徑上的“共建共享”以及發展過程由低級向高級、從(cong) 不均衡到均衡的“漸進共享”。
以共享發展理念推動新質生產(chan) 力發展,要牢牢堅持促進人的全麵發展和社會(hui) 全麵進步這一發展的最終目標,在發展過程中形成人人參與(yu) 、人人盡力、人人都有成就感的生動局麵。尤其是隨著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深入發展,要提高數字經濟發展的包容性,積極預防和彌合城鄉(xiang) 之間、不同群體(ti) 之間的數字鴻溝,推動數字技術在不同行業(ye) 、不同地區、不同群體(ti) 之間最大程度地擴散應用,通過教育培訓推動勞動者技能更好適應數字技術進步,讓數字經濟紅利更廣泛惠及全體(ti) 人民。
(作者為(wei) 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