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百所高校大學生尋訪徐霞客足跡活動進入第二天,來自全國各地的50名大學生深入浙江寧海鄉(xiang) 村和海島,感受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時代氣息。
5月20日9時左右,大學生尋訪團來到位於(yu) 寧海縣大佳何鎮溪下王村的方孝孺紀念館。方孝孺是明初重要思想家,被譽為(wei) “讀書(shu) 種子”。紀念館館長王仁高向大學生詳細講解了方孝孺的生平事跡,以及他在中國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
隨後,尋訪隊伍前往位於(yu) 大佳何鎮團聯村的新晉網紅打卡地——南陽福園。據園區主理人介紹,“南陽福園”曾經是個(ge) 雜草叢(cong) 生的“石頭灘”,一度麵臨(lin) 發展停滯的困境。4個(ge) 月前,“南陽福園”以村內(nei) 閑置土地置換、廢舊老宅再利用等方式,融合當地獨特的文化資源,由高校師生團隊精心設計而成。
團聯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萬(wan) 昌澤說,村子火了,“駐村創客”功不可沒。南陽福園是寧海縣打造的鄉(xiang) 村創客孵化平台,其中,有牛棚改造而成的網紅茶舍,有非遺葫蘆烙畫體(ti) 驗館,還有懷舊混搭野營風的輕食館。這些新業(ye) 態的引入,不僅(jin) 豐(feng) 富了鄉(xiang) 村的文化內(nei) 涵,為(wei) 當地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為(wei) 遊客們(men) 帶來了全新的鄉(xiang) 村體(ti) 驗。
5月20日,浙江寧海,葫蘆烙畫作品 東(dong) 南大學 劉泯杉/攝
“南陽福園”的創客、“肆季小食”主理人馮(feng) 雪是一位土生土長的寧海人。“在這裏,我們(men) 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打造店鋪。”馮(feng) 雪告訴記者,當地政府的支持是她堅定選擇在此開店的重要原因。
如今,這個(ge) 小村莊已經吸引了9個(ge) 鄉(xiang) 村文旅和藝術研學類項目入駐。這些入駐的“創客”有一個(ge) 共同的心願,正如葫蘆烙畫非遺傳(chuan) 承人王小榮所說:“把這裏盤活,是眼下最重要的。”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讓我們(men) 看到了古老文化與(yu) 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的美景。”參加尋訪的一位中南大學學生說。
5月20日,浙江寧海,浙江寧海橫山島景區。東(dong) 北大學 陳浩陽/攝
離開“南陽福園”後,尋訪隊伍來到了寧海灣,並乘船前往橫山島,在船上品嚐特色的船餐。
東(dong) 北大學的陳浩陽說:“在這裏,我感受到了‘媽媽的味道’。”考慮到有同學對海鮮過敏,當地漁民貼心地在船餐中增加了不含海味的菜肴,確保每位同學能享受到美食的樂(le) 趣。善良真誠、熱情好客的寧海人民,給大學生們(men) 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隨後,大學生們(men) 踏上了橫山島,了解島上文化遺產(chan) 的保護現狀。他們(men) 表示,此次尋訪活動不僅(jin) 為(wei) 同學們(men) 提供了一個(ge) 深入了解寧海文化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寶貴機會(hui) ,還激發了他們(men) 致力於(yu) 文化傳(chuan) 播與(yu) 社會(hui) 發展的熱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