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別山壁虎、北盤江鳳仙花、天鍾山泡頭菌、貴陽金線鲃……今年以來,我國多地陸續發現了一些新物種。喜訊頻傳(chuan) 背後,足見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積極成效。
今年5月22日是第24個(ge)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主題為(wei) “Be part of the Plan”,即“生物多樣性、你我共參與(yu) ”,旨在呼籲社會(hui) 各界積極參與(yu) 生物多樣性保護事業(ye) 。那麽(me) ,什麽(me) 是生物多樣性?為(wei) 什麽(me) 要保護生物多樣性?公眾(zhong) 怎麽(me) 做?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將生物多樣性定義(yi) 為(wei) 各種生物之間的變異性或多樣性,包括陸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態係統,以及生態係統中各組成部分間複雜的生態過程。據統計,全球有一半的GDP產(chan) 出都與(yu) 生物多樣性有關(guan) ;全球近40%人口的生計依賴海洋和沿海的生物多樣性;有50%以上的藥物成分來源於(yu) 動植物。生物多樣性為(wei) 人類社會(hui) 提供了衣、食、住、行及文化生活。可以這麽(me) 說,保護生物多樣性,其實就是在保護人類自己。
“萬(wan) 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yang) 以成”。生物多樣性使地球充滿生機,也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保護生物多樣性有助於(yu) 維護地球家園,促進人類可持續發展。我國幅員遼闊,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feng) 富的國家之一,也是最早簽署、批準《生物多樣性公約》的締約方之一。近年來,我國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深度參與(yu) 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生物多樣性保護之路,為(wei) 推動構建地球生命共同體(ti) 作出了積極貢獻。
中華穿山甲野外種群數量正在恢複,大熊貓從(cong) “瀕危”到“易危”,長江江豚不再是“稀客”……隨著我國生物多樣性治理體(ti) 係的持續完善,生物多樣性保護力度不斷加大,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li) 中國,正向我們(men) 走來。今天,人們(men) 不再熱衷於(yu) “參觀籠子裏的動物”,而是希望讓動物園回歸原生態,變成動物的家園乃至樂(le) 園,“人去動物家做客”正成為(wei) 越來越受推崇的理念。每一項成就,都體(ti) 現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意義(yi) ,也激勵更多人參與(yu) 生物多樣性保護實踐當中。
古人雲(yun) :“天不言而四時行,地不語而百物生。”地球不隻是人類的地球,更是萬(wan) 物的地球。生物不會(hui) 說話,所以才需要我們(men) 每一個(ge) 人積極為(wei) 它們(men) 來發聲。我們(men) 要樹牢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友好對待各種生物、友好利用各類資源。我們(men) 要在衣食住行各方麵養(yang) 成低碳環保的好習(xi) 慣,不違法捕殺、買(mai) 賣、食用野生動物,不隨意遺棄家養(yang) 寵物……當我們(men) 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去保護環境、保護生物多樣性,自然界會(hui) 帶來更多慷慨的饋贈。
生物多樣性是人們(men) 感受生態文明和地球生命共同體(ti) 的窗口。仰望夜空,繁星閃爍。地球是全人類賴以生存的唯一家園。把保護生物多樣性轉化為(wei) 全民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就能讓我們(men) 的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把每一份看似微小的行動乘以幾十億(yi) ,就能形成守護地球美麗(li) 家園的“燎原之勢”。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