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新華鮮報|占比達10%!中國數字經濟“長”得快

發布時間: 2024-05-25 09:37:00 來源: 新華社

  占比達10%!

  24日開幕的第七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hui) 上傳(chuan) 來好消息:2023年,我國數字經濟核心產(chan) 業(ye) 增加值占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GDP)比重達到10%。億(yi) 萬(wan) 民眾(zhong) 暢享“數智紅利”。

  當今世界,數字經濟已成為(wei) 全球未來的發展方向。2022年,國務院發布的《“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提出明確目標:到2025年,數字經濟核心產(chan) 業(ye) 增加值占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比重達到10%。

  如今,這一目標提前實現。

  一個(ge) 小苗茁壯成長,背後是從(cong) 技術革新到產(chan) 業(ye) 賦能的持續突破。中國數字經濟成長為(wei) “大塊頭”,其中蘊含著大智慧。

  ——以前沿技術不斷累積數字經濟發展勢能

  基於(yu) 多傳(chuan) 感器的城市道路車道線識別,工業(ye) 機器人集成安裝與(yu) 調試,端側(ce) 人工智能技術和應用創新……在由數字中國建設峰會(hui) 組委會(hui) 主辦的2024數字中國創新大賽上,一個(ge) 個(ge) 選題昭示著未來數字領域的技術新趨勢。

  數字經濟,本身是一門匯聚各種前沿技術的先進產(chan) 業(ye) 。

 
5月24日,在第七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hui) 現場體(ti) 驗區,觀眾(zhong) 在觀看“移動愛家機器人”。新華社記者魏培全攝

  當前,我國5G網絡、光纖寬帶網絡和移動物聯網絡覆蓋麵更廣,先進計算、人工智能等關(guan) 鍵核心技術不斷取得突破,量子計算、腦機接口等前沿技術研發進度不斷加快,2023年算力總規模居全球第二位……

  數字技術日益融入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各領域、全過程,在高質量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為(wei) 加快形成新質生產(chan) 力提供了土壤,不斷拓展著經濟發展的空間和潛力。

  ——以數據賦能有力托舉(ju) 產(chan) 業(ye) 轉型

  第七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hui) 主論壇上,首批20個(ge) “數據要素×”典型案例一一亮相。

  以工業(ye) 數據空間推進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加強信息共享,應用物流運單人工智能識別、智能沙箱等技術提升多式聯運承載能力和銜接水平,建立專(zhuan) 業(ye) 化新藥研發數據集進行智能化分析以有效降低新藥研發周期……一個(ge) 個(ge) 典型案例正是以數據要素促進產(chan) 業(ye) 轉型的真實寫(xie) 照。

  在長三角,一家新能源汽車整車廠可以在4小時車程內(nei) 解決(jue) 所需配套零部件供應。中國“智”造速度的背後,是產(chan) 業(ye) 配套能力完備性的體(ti) 現,更離不開數字化轉型這一重要支撐。

  數據顯示,我國智能製造裝備產(chan) 業(ye) 規模已超3.2萬(wan) 億(yi) 元,已培育421家國家級示範工廠、萬(wan) 餘(yu) 家省級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從(cong) 供應鏈到生產(chan) 線,數實融合進一步提速,不斷推動產(chan) 業(ye) 提質增效。

  ——以數字手段打造美好生活

  場館之外,冶山春秋園引入AR數字許願樹、泉山摩崖題刻科技拓印等數字藝術形式,打造馬球場遺址數字多媒體(ti) 秀……宋代的青綠福州、閩越開疆圖穿越而來,數字手段為(wei) 人們(men) 打開了無限想象空間。

  如今,數字化生活日益成為(wei) 中國社會(hui) 的重要生活方式:92.5%的省級行政許可事項實現網上受理和“最多跑一次”,2023年“網絡中國節·春節”主題活動相關(guan) 內(nei) 容總傳(chuan) 播量達304.5億(yi) 次,2023年我國數字閱讀用戶規模達5.7億(yi) ……

  成績之下,也要正視我國數據資源管理和利用整體(ti) 還處於(yu) 起步階段的現實,數據多元流通模式待完善、數據價(jia) 值有待進一步釋放等問題也應得到重視。

  立足當下,麵向未來,一個(ge) 數字經濟大國正不斷開拓數字經濟新藍海。

  策劃:陳芳

  統籌:鄒偉(wei) 、謝良

  記者:嚴(yan) 賦憬、顏之宏

  編輯:楊麗(li) 萍、苗夏陽

  新華社國內(nei) 部出品

(責編: 李雨潼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