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非遺+旅遊”雙向賦能 新疆阿合奇獵鷹文化“破圈”出彩

發布時間: 2024-05-25 16:32:00 來源: 中國新聞網

  位於(yu) 新疆天山南脈腹地的新疆阿合奇縣,非遺文化和非遺產(chan) 品引人注目,被譽為(wei) “瑪納斯之鄉(xiang) ”“獵鷹之鄉(xiang) ”“庫姆孜之鄉(xiang) ”和“柯爾克孜族刺繡之鄉(xiang) ”。

  近日,2024年新疆阿合奇縣獵鷹文化旅遊季拉開帷幕。與(yu) 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旅遊文化季,阿合奇縣主打“非遺+旅遊”,活動內(nei) 容涉及眾(zhong) 多非遺產(chan) 品,如千人《瑪納斯》演唱、百人庫姆孜彈奏、獵鷹民族舞表演、叼羊賽馬、獵鷹捕兔等。


近日,2024年新疆阿合奇縣獵鷹文化旅遊季拉開帷幕,現場小瑪納斯奇傳(chuan) 承人為(wei) 觀眾(zhong) 說唱《瑪納斯》。陶拴科 攝

  “非遺+”擴展旅遊新空間

  獵鷹馴養(yang) 是柯爾克孜族人的傳(chuan) 統技藝。盡管歲月流轉、時代變遷,養(yang) 鷹、熬鷹、馴鷹的技藝一直流傳(chuan) 至今。2011年,柯爾克孜族馴鷹習(xi) 俗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名錄。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今年阿合奇縣非遺文化和旅遊項目的融合讓傳(chuan) 統文化更具有活力。

  阿合奇縣文化體(ti) 育廣播電視和旅遊局黨(dang) 組書(shu) 記、副局長冷波介紹,隨著旅遊業(ye) 態的不斷完善,今年阿合奇縣獵鷹文化旅遊季主打“非遺+旅遊”和“文化+旅遊”,讓遊客實地體(ti) 驗柯爾克孜族民間馴鷹全過程。

  對柯爾克孜族人而言,有獵鷹在身邊,再深的山也敢進,再險的路也敢走。

  如今,阿合奇縣已培養(yang) 各級馴鷹傳(chuan) 承人87名。“在旅遊方麵,讓非物質文化傳(chuan) 承人為(wei) 遊客表演馴鷹、捕獵全過程,讓遊客深度體(ti) 驗柯爾克孜族馴鷹文化,進一步體(ti) 驗風土人情,感受獵鷹刺破蒼穹的速度與(yu) 激情。”冷波說。


近日,2024年新疆阿合奇縣獵鷹文化旅遊季拉開帷幕,馴鷹傳(chuan) 承人向遊客展示獵鷹文化。陶拴科 攝

  獵鷹文化“破圈”出彩

  今年的獵鷹文化旅遊季,最能吸引遊客的是獵鷹展示。柯爾克孜族馴鷹習(xi) 俗非遺傳(chuan) 承人頭戴白氈帽、騎著駿馬,手臂上架著目光炯炯的獵鷹,在開幕式現場走過,獵鷹高傲地仰著脖子,威風凜凜。

  來自青島的自媒體(ti) 網紅博主小格山月與(yu) 獵鷹來了次近距離接觸。她說:“第一次來新疆,近距離感受到神秘的鷹獵文化。這裏太美了,民俗文化底蘊深厚。作為(wei) 一個(ge) 自媒體(ti) 人,此次拍到了很好的素材,這趟新疆之行,收獲很大。”


近日,2024年新疆阿合奇縣獵鷹文化旅遊季拉開帷幕,遊客現場與(yu) 獵鷹互動。陶拴科 攝

  來自廣東(dong) 的西部計劃誌願者小陳告訴記者:“阿合奇縣去年舉(ju) 辦了第一屆獵鷹文化旅遊季活動,今年的遊客比去年更多。在阿合奇縣工作兩(liang) 年,我看到了變化,也深深愛上了這個(ge) 地方。”

  “全國有很多馴鷹的地方,但阿合奇縣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傳(chuan) 承地,因此其獨特性和唯一性會(hui) 給遊客帶來很多向往。在阿合奇縣,遊客能真正感受到馴鷹的習(xi) 俗。”冷波說,“我們(men) 要利用好、保護好、傳(chuan) 承好,讓非遺‘活’起來,讓旅遊和‘非遺’雙向賦能,破圈出彩。”

  打造獵鷹文化品牌

  馴鷹文化具有很大的旅遊開發價(jia) 值,近年來,阿合奇縣在保護馴鷹傳(chuan) 統文化方麵積極投入資金,同時對馴鷹文化產(chan) 業(ye) 園進行改造升級。

  “我們(men) 一定要擦亮非遺品牌的創新活力的傳(chuan) 播文化,讓其能夠綿延賡續,創造更大的創新力和價(jia) 值力。”冷波表示。

  阿合奇縣馴鷹習(xi) 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代表性項目傳(chuan) 承人庫爾馬西·胡特曼介紹:“養(yang) 鷹、馴鷹已經成為(wei) 柯爾克孜族人的習(xi) 俗。鷹就像家庭一員,我們(men) 每天要用最好的肉喂它,因為(wei) 這是延續下來的傳(chuan) 統。”


近日,2024年新疆阿合奇縣獵鷹文化旅遊季拉開帷幕,活動現場獵鷹手與(yu) 舞蹈演員共同演繹獵鷹舞。陶拴科 攝

  柯爾克孜族人在馴化獵鷹的曆史中,有一個(ge) 世代沿襲的傳(chuan) 統,那就是將獵鷹放生。一般養(yang) 大成年的鷹,等到五年後,主人就會(hui) 將其放回大自然,而放鷹的情景也往往令人動容、讓人難舍。

  為(wei) 了傳(chuan) 承獵鷹文化,當地政府將經過審批的馴鷹戶納入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傳(chuan) 承人”名單,每月給予一定的經濟補助。

(責編: 李雨潼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