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中部六省加速崛起,有哪些“任務清單”?

發布時間: 2024-05-30 08:56:00 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部地區六省,領到了新任務。

  5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hui) 議,審議《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加快崛起的若幹政策措施》。會(hui) 議指出,要始終緊扣中部地區作為(wei) 重要糧食生產(chan) 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現代裝備製造及高技術產(chan) 業(ye) 基地和綜合交通運輸樞紐的戰略定位,著力推進各項重點任務,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取得新的重大突破。

  中部如何崛起?為(wei) 何要加快崛起?

  意義(yi) :大循環的“樞紐”

  中部六省占全國土地麵積的10.7%,承載了全國28.1%的人口,創造了全國約21.9%的GDP。同時,中部地區地處中國腹地,承東(dong) 啟西、連南接北,具有樞紐中心地位,交通網絡發達、糧食和能源資源豐(feng) 富、產(chan) 業(ye) 基礎成熟。

  中國區域經濟學會(hui) 副會(hui) 長、中國社科院工業(ye) 經濟所研究員陳耀向三裏河表示,中部在中國整體(ti) 發展中起到了“脊梁”的支撐作用,中部地區崛起對新時代中國經濟發展意義(yi) 重大。

  “中部地區的區位優(you) 勢和資源稟賦,使其能夠影響中國的經濟大循環,影響中國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的穩定。可以說,中部地區決(jue) 定了中國經濟的發展,特別對當前構建‘以國內(nei) 大循環為(wei) 主體(ti) 、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具有關(guan) 鍵核心作用,對統籌國家發展與(yu) 安全至關(guan) 重要。”

  速度:不僅(jin) 要崛起,而且要加快

  2019年5月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工作座談會(hui) 召開以來,中部地區不斷增強綜合實力和競爭(zheng) 力,加快構建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長株潭城市群、大南昌都市圈、鄭州都市圈、山西中部城市群湧現,中部地區走上新的發展軌道。

  然而,當前中部發展也麵臨(lin) 不少困難。國家發展改革委原副主任杜鷹表示,當前中部地區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依然比較突出。中部六省競相發展也帶來產(chan) 業(ye) 雷同、過度競爭(zheng) 、供應鏈配套能力不強等問題。中部地區普遍創新能力不夠強,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改造提升和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的培育任務艱巨。

  中部地區還麵臨(lin) 著城鎮化率較低、鄉(xiang) 村振興(xing) 任務艱巨等困難,崛起之路仍任重道遠。

  今年以來,中央對中部崛起的要求漸顯緊迫。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強國家戰略腹地建設”。3月20日,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座談會(hui) 召開。5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hui) 議,審議《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加快崛起的若幹政策措施》。

  陳耀表示,此次出台措施的“加快”二字尤其突出,反映出中央要求中部崛起的緊迫度進一步提升,加快中部崛起已在具體(ti) 落實階段。同時,此次出台的措施也更加突出“量體(ti) 裁衣”,針對性更強,含金量也更高。

  六省領取 “任務清單”

  此次出台的措施繼續錨定自2006年就確定的中部地區“三基地、一樞紐”(重要糧食生產(chan) 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現代裝備製造及高技術產(chan) 業(ye) 基地和綜合交通運輸樞紐)戰略定位,同時,也堅持問題導向,加入了“新時代”的新內(nei) 涵,比如,更加充分體(ti) 現新發展理念,更加突出科技創新,強調因地製宜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

  措施還要求細化實化各項任務,清單式推進落實,體(ti) 現出官方對此項工作的決(jue) 心。

  會(hui) 議提出,要充分發揮科教資源集聚的優(you) 勢,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加強原創性科技攻關(guan) 。要因地製宜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加快構建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做大做強實體(ti) 經濟,統籌推進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培育壯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謀劃布局未來產(chan) 業(ye) 。要發揮區位優(you) 勢,加強現代化交通基礎設施體(ti) 係建設,促進要素高效自由便捷流動,更好融入服務新發展格局。要協同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和綠色低碳發展,加快建設美麗(li) 中部。要堅持城鄉(xiang) 融合發展,紮實推進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要大力提升糧食能源資源保障能力,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相互促進。

  “三裏河”工作室出品

(責編: 王東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