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也可以收獲喝彩嗎?
在22天的極限時間內(nei) ,24歲的宋興(xing) 宇與(yu) 朋友一起製作了一架可操控的“航天飛機”,並成功發射。他放飛了童年的“紙飛機”,給了18年前的自己一個(ge) 回答。
盡管這次的飛行結果與(yu) 他的原計劃完全背離,但仍然獲得了上百萬(wan) 次的播放量和10萬(wan) 多次點讚。
一次放手一搏的發射
這次發射名為(wei) “回聲計劃”。
我國對空域使用和管理有嚴(yan) 格規定,任何航空器在使用之前,一般要向軍(jun) 民航的空域使用部門進行任務審批。
在相關(guan) 單位和部門的支持下,宋興(xing) 宇和朋友們(men) 前往2000公裏外的西北無人區,準備在那裏將“航天飛機——回聲一號”和發射架一起,由8個(ge) 探空氦氣球送到40000米的高空。
按照計劃,“回聲一號”將在預定高度脫離發射架,通過手動遙控或自動返航的方式飛回起飛地點。
氣象數據顯示,他們(men) 抵達發射地點的第二天,是未來一個(ge) 月最好的窗口期。
然而,無人區內(nei) ,一行人遭到了狂風突襲。第一天,氣溫驟降,風速逐漸加強;第二天,狂風幾乎摧毀了發射營地,“回聲一號”的發射架被損壞,探空氣球也損失殆盡。
物資不足、裝備受損、身心疲累……為(wei) 了大家的安全考慮,宋興(xing) 宇一度決(jue) 定放棄發射,撤出無人區。這時,同伴提出了最後的方案:去掉發射架,用僅(jin) 剩的氣球送“回聲一號”升空。“哪怕隻有1%的成功概率,就該試一試。”
承載著放手一搏的勇氣,“回聲一號”以最簡陋的方式“起飛”了。
“回聲一號”帶來了回聲
隻是這一次,好運仍未眷顧他們(men) 。
升空後不久,“回聲一號”的分離點火係統出現故障,緊接著定位係統也丟(diu) 失了信號。
那個(ge) 瞬間,宋興(xing) 宇的腦子裏一片空白。“我們(men) 這麽(me) 多個(ge) 日夜的心血就這樣杳無音訊,石沉大海了。”
短暫的慌亂(luan) 過後,宋興(xing) 宇立刻開始分析現有信息,試圖尋回“回聲一號”。根據軌跡預測,他最終在距離發射地點直線距離600公裏外的一處山腰上,找到了墜落的飛機。
拿回飛機上的掛載相機,宋興(xing) 宇發現,在消失的幾個(ge) 小時裏,“回聲一號”竟然完成了一部分使命。它被氣球帶上了40000米高空,拍下了廣袤而又壯麗(li) 的地球。
至今,宋興(xing) 宇仍無法用言語形容看見畫麵那一刻的震撼與(yu) 欣喜。
但他知道,18年前的自己終於(yu) 等到了答案。
童年裏“最了不起的東(dong) 西”
2000年,宋興(xing) 宇出生在湖北恩施巴東(dong) 縣一個(ge) 偏遠山村裏,他的家庭條件不算好,連一件像樣的玩具都沒有。
直到宋興(xing) 宇6歲那年,母親(qin) 某天下班時給他帶回一個(ge) 別人家孩子丟(diu) 掉的航天飛機模型。雖然缺了不少零件,外表的油漆也被磕掉不少,但宋興(xing) 宇十分珍惜他人生中的第一個(ge) 玩具模型。
因為(wei) 這個(ge) 模型,宋興(xing) 宇對航天飛機產(chan) 生了越來越濃厚的興(xing) 趣,“我覺得那是人類造出來的最科幻、最了不起的東(dong) 西”。他還萌發了一個(ge) 夢想:長大了,要在太空駕駛這個(ge) 了不起的機器。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航天飛機逐漸退出曆史舞台,宋興(xing) 宇也被現實生活絆住了腳步。
初中時,宋興(xing) 宇在網絡上認識了許多無人機愛好者,還建立了QQ群供大家交流。盡管在網絡上擁有來自天南海北的好友,生活中的他卻因性格內(nei) 向遭到校園霸淩,並兩(liang) 度休學。
高二那年,宋興(xing) 宇決(jue) 定放棄學業(ye) ,踏上闖蕩社會(hui) 的道路。
開過家具廠、創辦過無人機外殼製造廠、做過穿越機飛手……多年來,宋興(xing) 宇嚐試過許多份工作,但仍時不時地想起童年裏那些未曾實現的夢想。
終於(yu) ,帶著孩童時期的奇思妙想,宋興(xing) 宇回到了老家的村子,將父親(qin) 留下的廢廠房改造成了一間“實驗室”。他想做一個(ge) 為(wei) 自己“圓夢”的自媒體(ti) 。
收拾雜物時,那個(ge) 航天飛機模型出現了。6歲那年種下的種子,此刻終於(yu) 發芽。
“願每個(ge) 孩子
都有自己的‘航天飛機’”
宋興(xing) 宇坦言,從(cong) 技術上講,“回聲一號”的發射絕對不算成功,但他覺得,自己已經盡力給了18年前的小孩一個(ge) 回答。
接下來,宋興(xing) 宇準備繼續進行“回聲計劃”,下一次發射一定更科學、更穩定、更靠譜、更安全。他還想製造一台超高空載人飛行器,“這個(ge) 需要很多時間和錢,短期內(nei) 肯定無法實現,但我已經在推進了。”
在未來的計劃中,宋興(xing) 宇還準備在家鄉(xiang) 建一個(ge) 科學冒險基地。“我們(men) 村裏有很多留守或是半留守兒(er) 童,我想帶著他們(men) 做一些有趣的事,讓他們(men) 了解一些大山裏很難接觸到的東(dong) 西。”
去年,宋興(xing) 宇曾帶著村裏的孩子們(men) 用撿來的垃圾製作了一架無人機並成功起飛。“製作的過程中我教了他們(men) 一些原理。也許這些知識他們(men) 現在有點難理解,但從(cong) 小接受科學教育一定會(hui) 對他們(men) 有幫助。”
宋興(xing) 宇期待著,這些孩子也能擁有自己的“航天飛機”,並在未來的某一天,衝(chong) 上雲(yun) 霄。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