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張北縣,草原天路串聯起多個(ge) 旅遊景點,帶動近10萬(wan) 群眾(zhong) 增收;
山東(dong) 蒙陰縣,縣道輻射城鄉(xiang) ,“四塞之固”變身大道通途,遊客紛至遝來;
雲(yun) 南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獨龍江公路貫通,讓獨龍族鄉(xiang) 親(qin) 出行不再難,生活水平節節高……
放眼神州大地,一條條農(nong) 村公路縱橫蜿蜒,為(wei) 千家萬(wan) 戶帶來富足希望。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多次就農(nong) 村公路發展作出重要指示,強調“既要把農(nong) 村公路建好,更要管好、護好、運營好,為(wei) 廣大農(nong) 民致富奔小康、為(wei) 加快推進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提供更好保障。”近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進一步做好“四好農(nong) 村路”建設作出重要指示強調,“新時代新征程,要持續發力,久久為(wei) 功,進一步完善政策法規,提高治理能力,實施好新一輪農(nong) 村公路提升行動,持續推動‘四好農(nong) 村路’高質量發展”。
牢記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囑托,各地區各部門紮實推進“四好農(nong) 村路”建設,“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成為(wei) 曆史,“出門硬化路、抬腳上客車”化作現實,農(nong) 村“出行難”得到曆史性解決(jue) ,農(nong) 民群眾(zhong) 獲得感不斷提升。
農(nong) 村公路覆蓋範圍、通達深度、管養(yang) 水平、服務能力和質量安全顯著提高
幾場雨後,夏季的井岡(gang) 山一片碧綠。步入江西井岡(gang) 山市茅坪鎮神山村,主幹道路麵平整、人車分流,遊人如織。
“過去上山下坳,隻有黃泥小道,不少壯勞力外出打工。”村原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彭水生說,2016年底,進村路從(cong) 3米拓寬到5米,不但全部硬化,還裝上了護欄。大巴直接開進村,觀光人數翻了幾番。2023年,神山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3萬(wan) 元,是2015年的近11倍。
要想富,先修路;修好路,有出路。“十年來,‘四好農(nong) 村路’建設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農(nong) 村公路覆蓋範圍、通達深度、管養(yang) 水平、服務能力和質量安全顯著提高。”交通運輸部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
農(nong) 村路網不斷延伸,出行條件便捷高效。
2014年至2023年,全國新改建農(nong) 村公路超250萬(wan) 公裏,累計解決(jue) 了821個(ge) 鄉(xiang) 鎮、7.06萬(wan) 個(ge) 建製村通硬化路難題,實現了具備條件的鄉(xiang) 鎮和建製村全部通硬化路。
縣道溝通城鄉(xiang) 、鄉(xiang) 道往來交織、村道阡陌縱橫,一張“外通內(nei) 聯、通村暢鄉(xiang) ”的農(nong) 村交通網絡已然織就。截至2023年底,我國農(nong) 村公路總裏程達460萬(wan) 公裏,其中縣道69.7萬(wan) 公裏、鄉(xiang) 道124.3萬(wan) 公裏、村道265.9萬(wan) 公裏,其中瀝青、水泥路比例達到91.8%。
管養(yang) 機製更加完善,公路治理規範有序。
浙江紹興(xing) 市,開發“路長製”APP,實現路網運行監測的動態可視化管理;山西中陽縣,優(you) 化養(yang) 護資金體(ti) 係,設立專(zhuan) 門賬戶專(zhuan) 項用於(yu) 農(nong) 村公路定期養(yang) 護……截至去年底,全國各級路長達67.7萬(wan) 人,已實現農(nong) 村公路“路長製”全覆蓋,管養(yang) 主體(ti) 責任進一步落實。
如今,農(nong) 村公路自動化檢測率已提升至70.14%,全國農(nong) 村公路基本實現“有路必養(yang) 、養(yang) 必到位”,優(you) 良中等路率為(wei) 91.1%,“暢安舒美”的農(nong) 村公路成為(wei) 廣袤山鄉(xiang) 的風景線。
運輸能力持續提升,服務更加優(you) 質普惠。
日益完善的農(nong) 村公路網絡,讓“人享其行、物暢其流”照進現實。十年來,全國新增1000餘(yu) 個(ge) 鄉(xiang) 鎮和5萬(wan) 餘(yu) 個(ge) 建製村通客車,實現具備條件的鄉(xiang) 鎮和建製村全部通客車、通郵,一半以上的建製村通了公交。全國超1100個(ge) 縣級行政區開展了農(nong) 村客貨郵融合業(ye) 務,開通客貨郵融合線路1.1萬(wan) 餘(yu) 條,客車年代運郵件快件超2億(yi) 件。
促進農(nong) 村發展、農(nong) 業(ye) 增效、農(nong) 民增收,為(wei) 紮實推進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提供有力保障
“四好農(nong) 村路”,鋪下的是路,連起的是心,通向的是富。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四好農(nong) 村路”建設主動融入農(nong) 村地區發展,一條條農(nong) 村公路化身旅遊路、資源路、產(chan) 業(ye) 路,成為(wei) 農(nong) 村地區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載體(ti) 。
特色產(chan) 業(ye) 因路而興(xing) 。
綠意浸染、風景環繞。駛入內(nei) 蒙古鄂托克前旗,平坦整潔的農(nong) 村牧區公路延伸向草原深處。“以前路不好,貨車不願來,買(mai) 賣牛羊都困難。”昂素嘎查牧民孟克巴雅爾感慨,如今水泥路通到家門口,牛羊肉、奶製品輕鬆就能賣到全國各地,“我還開了牧民超市和牧家樂(le) ,日子更有奔頭了。”
河南蘭(lan) 考縣張莊村的蜜瓜保鮮上市、遠銷海外;寧夏西吉縣的馬鈴薯飛出深山、美名遠揚……“四好農(nong) 村路”把農(nong) 村地區和全國大市場緊緊連在一起,促進人流、物流、資金流在城鄉(xiang) 之間雙向流通,助力一大批特色產(chan) 業(ye) 乘勢而起、知名地理標誌品牌接連湧現。
山鄉(xiang) 村寨因路更美。
綠樹成蔭,鳥鳴陣陣。江蘇溧陽市,一條帶著紅黃藍三色的公路蜿蜒向遠方,騎手不時穿行而過,不少遊客前來打卡拍照。經過上百次調色,溧陽一號公路融入山水,串聯起沿線312個(ge) 自然村和220多個(ge) 旅遊點,“交通線”化作“風景線”。
完善配套,山西太行一號旅遊公路建成騎行道等綠道150公裏;依形就勢,浙江安吉縣多條村道連起山野美景,不少村民就地辦起民宿、帶火鄉(xiang) 村旅遊……不少地區因地製宜開展農(nong) 村公路路域環境整治,美化農(nong) 村公路沿線景觀,更好助推美麗(li) 鄉(xiang) 村建設。
鄉(xiang) 親(qin) 百姓因路致富。
“路通業(ye) 興(xing) ,村子麵貌煥然一新!”湖南花垣縣十八洞村駐村第一書(shu) 記龍科說,過去村子交通閉塞、村民生活貧困。公路打通後,獼猴桃、黃金茶走出大山,“路在山腰繞、車在林中穿”的美麗(li) 鄉(xiang) 村路吸引了遊客前來打卡。2023年,全村累計接待遊客84萬(wan) 人次,實現旅遊收入近2000萬(wan) 元,村民人均純收入超2.5萬(wan) 元。
修好一條公路,搞活一片產(chan) 業(ye) ,帶富一方百姓。2023年,全國農(nong) 村公路完成固定資產(chan) 投資4843億(yi) 元,新改建農(nong) 村公路18.8萬(wan) 公裏,實施交通運輸領域以工代賑項目4214個(ge) ,吸納農(nong) 村勞動力約20萬(wan) 人,為(wei) 促進農(nong) 村發展、農(nong) 業(ye) 增效、農(nong) 民增收,紮實推進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提供了有力保障。
進一步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持續推動“四好農(nong) 村路”高質量發展
十年跋涉,十年耕耘,“四好農(nong) 村路”建設結出累累碩果,得益於(yu) 各地區各部門的共同努力。
“真金白銀”傾(qing) 情投入。交通運輸部持續加大中央車購稅等對農(nong) 村公路的補助,助力農(nong) 村公路加快建設。2014年至2023年,我國農(nong) 村公路累計投入車購稅資金7461億(yi) 元,帶動全社會(hui) 投資4.3萬(wan) 億(yi) 元。
“四梁八柱”更加夯實。從(cong) 《農(nong) 村公路中長期發展綱要》印發,到《農(nong) 村公路建設管理辦法》《關(guan) 於(yu) 推動“四好農(nong) 村路”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等規章出台……2014年至2023年,20多項事關(guan) 農(nong) 村公路發展的政策文件相繼落地,為(wei) 高效推進農(nong) 村公路發展保駕護航。
交通運輸部有關(guan) 負責人介紹,下一步將持續推動“四好農(nong) 村路”高質量發展:一是進一步建好,繼續深入實施新一輪農(nong) 村公路建設改造;二是進一步管好,健全完善“路長製”運行長效機製,加快構建符合我國國情的農(nong) 村公路治理體(ti) 係;三是進一步護好,加快完善農(nong) 村公路的長效管養(yang) 機製,全麵提升農(nong) 村公路養(yang) 護水平;四是進一步運營好,因地製宜促進農(nong) 村公路與(yu) 產(chan) 業(ye) 、旅遊、文化等融合發展,加快發展農(nong) 村公路路衍經濟。
不斷延伸的“四好農(nong) 村路”,將助力廣袤農(nong) 村加快發展、億(yi) 萬(wan) 農(nong) 民增收致富,為(wei) 更好支撐和服務中國式現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