篁嶺曬秋大媽用農(nong) 作物曬出“活力中國”。人民網記者 時雨攝
5月29日,江西婺源,篁嶺古村遊人如織,錯落有致的徽派民居、曬匾裏的各類穀物,以及遠山、近水,一步一景,每一幀畫麵都定格在遊客的相機裏。
很多人不知道,這個(ge) “掛”在山崖上有著500多年曆史的古村,曾經麵臨(lin) “人走、屋空、田荒、村散”的尷尬,180多戶人家的村莊一度外遷到隻剩下68戶。
旅遊開發讓古村迎來了轉機。2009年,當地以“新村換古村、新房換古宅”的模式,對篁嶺進行保護性開發。村民搬進山下的新住宅,村集體(ti) 土地通過招拍掛的方式,讓企業(ye) 進行旅遊開發與(yu) 管理。
篁嶺通過對古村進行保護性開發,修複100餘(yu) 棟古建築,保護水口林等生態環境,還通過推出“曬秋”等一係列獨特的地域鄉(xiang) 土文化品牌,揚名全球。
如今的篁嶺,在保護好明清古建、打造萬(wan) 畝(mu) 梯田景觀、推出10餘(yu) 項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留住鄉(xiang) 俗鄉(xiang) 愁之外,又推出了美宿度假、流光森林夜遊等新業(ye) 態,讓古老的村落煥發新活力。(周賀、田興(xing) 春、王子涵、邱燁、時雨、羅娜、孔文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