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隨著以軍(jun) 坦克開進拉法市中心,並多次襲擊難民營地,造成大量人員傷(shang) 亡。聯合國秘書(shu) 長古特雷斯在社交媒體(ti) 大聲疾呼:“加沙地帶已無安全之所,這樣的恐怖必須停止!”
然而,盡管國際社會(hui) 的譴責日益強烈,內(nei) 塔尼亞(ya) 胡政府仍然絲(si) 毫沒有收手的意思。
加沙地帶,正在上演不成比例的“罪與(yu) 罰”。
5月28日,巴勒斯坦加沙地帶最南端的城市拉法。
經過徹夜猛烈的轟炸後,以色列陸軍(jun) 裝甲部隊首次挺進拉法市中心。
據以陸軍(jun) 電台表示,以軍(jun) 在拉法的兵力已增加到6個(ge) 旅,正在與(yu) 哈馬斯進行近距離作戰。
災難再次降臨(lin) 到無辜的加沙民眾(zhong) 頭上。
巴勒斯坦難民:看在真主的份上,幫幫我們(men) 。街上到處是屍體(ti) ,沒有人同情我們(men) ,沒有人關(guan) 心我們(men) 。看在真主的份上救救我們(men) ,救救孩子們(men) ,隻救孩子們(men) 。
新一輪巴以衝(chong) 突爆發後,拉法收容了大量因早前加沙北部戰事流離失所的巴勒斯坦人,被稱為(wei) “加沙最後的避難所”。
如今,隨著以軍(jun) 在拉法不斷推進,“避難所”被戰火包圍,到處都是流離失所的人們(men) 。
巴勒斯坦難民:四處躲避,但不知道該去哪裏,爆炸就發生在我們(men) 頭頂上。甚至救護車和近東(dong) 救濟工程處都被疏散了,我們(men) 深陷戰火之中。
自5月初以軍(jun) 開始進軍(jun) 拉法以來,就不斷要求拉法東(dong) 部的人們(men) 轉移。根據聯合國的最新數據,自5月6日以來,已有約100萬(wan) 人根據以色列國防軍(jun) 的指示離開。
以軍(jun) 在薩拉赫丁公路以西劃定了一片人道主義(yi) 區域,範圍從(cong) 沿海的馬瓦西延伸到南部的罕尤尼斯和中部的代爾拜萊赫。
黎巴嫩真主黨(dang) 領導人 納斯魯拉:以方承諾保證他們(men) (難民)的安全並命令他們(men) 去那個(ge) 區域。所以他們(men) 去了那裏,搭起帳篷,這些甚至不是真正的帳篷,而是布做的。
據倫(lun) 敦大學金史密斯學院統計,自戰爭(zheng) 開始以來,以方至少五次改變了人道主義(yi) 區域的邊界。
最新的衛星圖像顯示,這些人道主義(yi) 區域布滿了帳篷和塑料布搭建的臨(lin) 時建築,甚至一路延伸到沙灘上,最近的一排距離大海隻有幾步之遙。
然而事實卻是,這隻是一種虛假的“安全承諾”,炮火之下,如今的加沙早就沒有什麽(me) “人道主義(yi) 區域”了。
拉法市中心西北約2公裏處的特爾蘇丹街區,這裏有一處大型聯合國設施以及圍繞其搭建的密密麻麻的避難帳篷。
5月26日夜間,做完晚禱的難民們(men) 哄著孩子進入夢鄉(xiang) 。突然一聲巨響傳(chuan) 來,這個(ge) 所謂的“安全區”瞬間變成了一片火海。
巴勒斯坦難民:突然一枚導彈落下,整片區域都被火光照亮。人們(men) 尖叫著,檢查誰遇難了,誰還活著。
熊熊燃燒的大火很快籠罩整個(ge) 營地,驚恐的尖叫聲此起彼伏。
多段視頻顯示,人們(men) 衝(chong) 入火海拖出受困者,很多人嚴(yan) 重燒傷(shang) 、肢體(ti) 殘缺。
5月27日,加沙地帶衛生部門表示,此次襲擊造成至少45人死亡,包括23名婦女和兒(er) 童,另有200人受傷(shang) 。
巴勒斯坦難民:我們(men) 在附近聽到了轟炸聲,就跑到這個(ge) 營地來。看到到處都是流離失所的人,有兒(er) 童、婦女、青年和老人。眾(zhong) 所周知,這個(ge) 營地是為(wei) 難民而建的,而他們(men) 幾乎都是從(cong) (加沙)北部逃到這裏的。
拉法的這場難民營慘劇震驚了世界。
德國總理 朔爾茨:這一事件再次表明為(wei) 什麽(me) 德國同許多其他國家一樣,公開反對(以軍(jun) )對拉法展開大規模地麵進攻。因為(wei) 那裏的平民得不到足夠的保護。
“難民營的畫麵證明了拉法是如何變成人間地獄的。”——聯合國近東(dong) 救濟工程處主任專(zhuan) 員 菲利普·拉紮裏尼
27日,以軍(jun) 發表聲明稱:“一架以色列國防軍(jun) 飛機襲擊了拉法一個(ge) 哈馬斯大院,重要的哈馬斯恐怖分子在那裏運作。此次空襲是根據國際法針對合法目標進行打擊,依照準確情報,對哈馬斯使用的地點使用了精確彈藥襲擊。”
以色列政府發言人 阿維·海曼:我們(men) 追捕的是兩(liang) 名哈馬斯指揮官,他們(men) 對朱迪亞(ya) 和撒瑪利亞(ya) (約旦河西岸)及加沙地帶的多次襲擊負責。
對於(yu) “人間慘劇”,以色列總理內(nei) 塔尼亞(ya) 胡的解釋則顯得更加“漠然”。
以色列總理 內(nei) 塔尼亞(ya) 胡:在拉法,我們(men) 已經疏散了大約100萬(wan) 非相關(guan) 居民,盡管我們(men) 盡了最大努力不傷(shang) 害非相關(guan) 居民。但不幸的是,昨晚發生了一場悲慘的事故。
在《以色列時報》看來,這一次,“以色列相對迅速地承認了錯誤。”然而,內(nei) 塔尼亞(ya) 胡雖然“認錯”了,卻並沒有打算就此“改錯”。他誓言要繼續戰爭(zheng) ,以打擊哈馬斯。
“我不打算在實現所有目標之前結束戰爭(zheng) 。”——以色列總理 內(nei) 塔尼亞(ya) 胡
5月28日,以軍(jun) 炮彈擊中所謂人道主義(yi) 區域馬瓦西帳篷營地,造成至少21人死亡,64人受傷(shang) 。
巴勒斯坦難民 馬納爾·坦布拉:以軍(jun) 告訴我們(men) 這裏是安全的,告訴我們(men) 轉移到南部就安全了,我們(men) 就來到這裏,可他們(men) 連住在帳篷裏的我們(men) 都不放過。
盡管難民營遭襲事件一再發生,盡管國際社會(hui) 譴責聲日益增強,但以色列仍繼續在拉法擴大軍(jun) 事攻勢。與(yu) 此同時,以軍(jun) 的行動也進一步阻礙了對加沙的人道主義(yi) 援助。
世衛組織發言人 哈裏斯博士:由於(yu) 邊境關(guan) 閉,我們(men) 有60輛供應卡車在阿裏什等候,無法進入拉法。
據聯合國統計,5月6日以來,隻有216輛援助卡車進入加沙,平均每天不足10輛。
而戰前這一數字是每天500輛。
拉法口岸與(yu) 埃及接壤,是援助物資進入加沙地帶的重要通道。
然而當地時間5月29日,聯合國人道主義(yi) 事務協調廳發布報告稱,自5月初以軍(jun) 開始推進拉法軍(jun) 事行動以來,進入加沙地帶的人道主義(yi) 援助物資減少了約三分之二。
極端封鎖之下,對於(yu) 大量僥(jiao) 幸從(cong) 戰火中逃生的難民來說,起碼的生存又成了一個(ge) 大問題。
巴勒斯坦難民 努爾·瑪洪:我們(men) 搬到這裏(汗尤尼斯)後,這裏並不是一個(ge) 適合生活的地方。我們(men) 坐在沙灘上和街上,我們(men) 睡在大街上。我們(men) 將去到哪裏,沒有地方可以去,這裏沒有食物也沒有飲用水。我們(men) 靠吃黃豆罐頭和豌豆罐頭活著。而且,我們(men) 的丈夫沒有工作,我們(men) 從(cong) 哪裏得到錢,我們(men) 也無法讓孩子喝到牛奶。
對逃難到漢尤尼斯的瑪洪一家來說,這樣四處避難、缺吃少穿的日子正是每天都在上演的現實噩夢。
當地時間5月29日,以色列土地管理局甚至通知聯合國近東(dong) 巴勒斯坦難民救濟和工程處在30天內(nei) 從(cong) 其位於(yu) 東(dong) 耶路撒冷的辦公場所撤離。同一天,以色列議會(hui) 還針對一項關(guan) 於(yu) 該機構的法案進行初步投票,該法案旨在將近東(dong) 救濟工程處定性為(wei) “恐怖組織”,並剝奪該機構工作人員的所有豁免權和特權。
對此,近東(dong) 救濟工程處駐加沙媒體(ti) 顧問哈斯納回應稱,以色列的上述舉(ju) 動是“危險的、不可理解的、前所未有的升級”。
然而,在內(nei) 塔尼亞(ya) 胡政府看來,如今沒有什麽(me) 比徹底清除哈馬斯殘部更重要了。
5月29日晚,以軍(jun) 突然宣布控製“費城走廊”,使巴以局勢急劇惡化。
以色列國防軍(jun) 發言人 哈加裏:過去幾天,以色列國防軍(jun) 在埃及和拉法邊界的“費城走廊”實現“戰術控製”。“費城走廊”是哈馬斯定期向加沙走私武器的“氧氣管道”。
哈加裏稱,以軍(jun) 在“費城走廊”附近發現了約20條地道,正在對其進行調查和摧毀。
“費城走廊”,是加沙地帶與(yu) 埃及之間的軍(jun) 事緩衝(chong) 區,全長約14公裏。
根據1979年埃及和以色列簽訂的和平條約,這裏被設立為(wei) 埃以緩衝(chong) 區,由以軍(jun) 控製和巡邏。
2007年哈馬斯獲得加沙控製權後,接管了“費城走廊”。
去年10月加沙衝(chong) 突升級後,埃及多次警告以色列,重新占領“費城走廊”將破壞兩(liang) 國關(guan) 係。
不過,急於(yu) 剿滅哈馬斯的以軍(jun) 還是對“費城走廊”出手了。
以色列國防軍(jun) 發言人 哈加裏:哈馬斯利用“費城走廊”在距離埃及邊境隻有幾十米的地方建造了基礎設施企圖躲避攻擊。
在卡塔爾多哈研究生院教授卡莫特看來,以軍(jun) 的這一行動已觸碰到埃及紅線,甚至將影響埃以和約。
半島電視台記者 薩拉·海拉特:對埃及來說,這是一個(ge) 棘手的局麵。因為(wei) 它與(yu) 以色列簽訂了和平條約,而且在外交上他們(men) 多年來一直保持和平,當然在軍(jun) 事上也是如此。但埃及對這種情況感到有些惱火。
事實上,這並非讓埃及惱火的唯一一件事。
早在5月27日,埃及與(yu) 以色列已在拉法口岸發生過武裝交火,導致一名埃及士兵喪(sang) 生。
盡管事後雙方都予以低調處理,但這起意外事件還是引發了外界對巴以衝(chong) 突升級甚至外溢的擔心。
在本輪巴以衝(chong) 突剛開始時,埃及就質疑以色列的動機。埃及官員一直擔憂以色列有意將加沙民眾(zhong) 趕入埃及的西奈半島,從(cong) 事實上讓加沙去巴勒斯坦化,並把難民問題甩鍋給埃及。
去年10月,埃及總統塞西就發出過警告,稱不允許以犧牲第三方利益的方式來解決(jue) 巴勒斯坦問題。
國際危機組織成員 拉米·達加尼:事實上,成千上萬(wan) 巴勒斯坦人現在基本上都擠在加沙南部的狹窄區域。所以埃及人對西奈半島邊境的事態發展非常擔憂。
加沙衝(chong) 突態勢的進一步複雜化,也讓以色列的內(nei) 部矛盾分歧進一步浮出水麵。
5月28日,以色列前總理奧爾默特公開表示,以軍(jun) 的行動早就該停止,以色列現任政府的行動並不符合以色列的國家利益。
以色列前總理 奧爾默特:以色列在拉法的軍(jun) 事行動,可能帶來的好處抵不上為(wei) 此付出的代價(jia) ,包括以色列士兵付出的代價(jia) ,以及可能因這次行動而受到傷(shang) 害的,無辜的巴勒斯坦平民付出的代價(jia) 。最重要的是我們(men) 可能會(hui) 失去以色列被扣押人員。
29日,以色列戰時內(nei) 閣觀察員埃森科特也在一場演講中指責內(nei) 塔尼亞(ya) 胡政府將拉法問題複雜化。
他表示,以政府在安全和經濟問題上都“失敗”了,內(nei) 塔尼亞(ya) 胡正使用“全麵勝利”的口號誤導民眾(zhong) ,建議下半年舉(ju) 行大選以“盡早替換掉”內(nei) 塔尼亞(ya) 胡。
而在此前,以色列戰時內(nei) 閣成員甘茨也呼籲提早舉(ju) 行大選,並向內(nei) 塔尼亞(ya) 胡下了最後通牒:如果不在6月8日前完成加沙戰後治理方案的製定,將帶領國家團結黨(dang) 退出戰時內(nei) 閣。
以色列戰時內(nei) 閣成員 甘茨:如果我們(men) 要繼續並肩作戰,戰時內(nei) 閣必須在6月8日前批準這項旨在實現六個(ge) 戰略目標的行動計劃。把人質帶回來,推翻哈馬斯的統治,確保以色列對加沙地帶的安全控製。
對此,內(nei) 塔尼亞(ya) 胡領導的利庫德集團則發表聲明予以回擊:“埃森科特和甘茨正在尋找借口,在沒有實現目標的情況下結束戰爭(zheng) ……他們(men) 不是在追求勝利,而是在玩政治把戲。”
內(nei) 鬥加劇導致內(nei) 塔尼亞(ya) 胡“帥位不穩”的隱患日益增大。
路透社甚至評論稱,內(nei) 塔尼亞(ya) 胡與(yu) 甘茨的交鋒引發了人們(men) 對以色列政府能維持多久的質疑。
而一些以色列民眾(zhong) 早就對為(wei) 這場戰爭(zheng) 忍無可忍了。
加沙作戰以軍(jun) 士兵的母親(qin) :這個(ge) 政府利用我們(men) 的兒(er) 子,以色列國防軍(jun) 的士兵,隻是為(wei) 了達到自己的目的,我們(men) 迫切要求達成政治協議。
“時間對內(nei) 塔尼亞(ya) 胡不利。”——今日俄羅斯電視台
在“今日俄羅斯”電視台看來,衝(chong) 突持續時間越長,內(nei) 塔尼塔胡政府在輿論中的地位就越脆弱。
加沙持續惡化的人道主義(yi) 危機在全球範圍內(nei) 引發了深度擔憂。
“強烈譴責”“難以忍受”“立即停火”等字眼一再出現在國際主流媒體(ti) 最醒目的位置上。
本周,挪威、西班牙、愛爾蘭(lan) 三國正式承認巴勒斯坦國。多個(ge) 歐盟國家也不斷向以色列施壓,要求其接受“兩(liang) 國方案”。這些不同尋常的動向,進一步表明以色列已遭到戰爭(zheng) 的反噬。
正如英國天空新聞所說:“內(nei) 塔尼亞(ya) 胡仍拒絕改變立場,但他正迅速失去朋友。”
5月28日,愛爾蘭(lan) 政府發表聲明,宣布正式承認巴勒斯坦是主權獨立國家。
兩(liang) 國建立全麵外交關(guan) 係,雙方駐對方國家的代表處將分別升級為(wei) 大使館。
愛爾蘭(lan) 總理 西蒙·哈裏斯:我們(men) 說過承認巴勒斯坦國的時刻越來越近了,現在這一時刻終於(yu) 到了。這對愛爾蘭(lan) 和巴勒斯坦來說都是曆史性的一天,重要的一天。
這的確是一個(ge) 曆史性的時刻,邁出這一步的歐洲國家不止愛爾蘭(lan) 一個(ge) 。
當天,挪威政府首先完成了承認巴勒斯坦國的程序。
挪威首相 約納斯·加爾·斯特勒:挪威將把巴勒斯坦視為(wei) 一個(ge) 獨立的國家,享有因此賦予的所有權利和義(yi) 務。
西班牙緊隨其後,當天召開的內(nei) 閣會(hui) 議批準承認巴勒斯坦國。
而在內(nei) 閣開會(hui) 前,西班牙首相桑切斯宣稱,承認巴勒斯坦國是實現巴以和平的“必要條件”。
西班牙首相 佩德羅·桑切斯:我們(men) 不會(hui) 允許“兩(liang) 國方案”被武力摧毀,這是這場可怕衝(chong) 突的唯一公正並可持續的解決(jue) 方案。
歐洲三國承認的是以1967年邊界為(wei) 基礎、包括加沙和約旦河西岸在內(nei) 、以東(dong) 耶路撒冷為(wei) 首都的巴勒斯坦國,這也正是國際社會(hui) 普遍支持的“兩(liang) 國方案”主要內(nei) 容。
多年來,巴勒斯坦建國進程雖然受阻,但其作為(wei) 一個(ge) 國家已得到廣泛承認。
此前,保加利亞(ya) 、塞浦路斯、捷克、匈牙利、波蘭(lan) 、羅馬尼亞(ya) 6國在加入歐盟前已承認巴勒斯坦國,2014年,歐盟成員國瑞典也承認巴勒斯坦國。
加上這三國,聯合國193個(ge) 會(hui) 員國中已有140多個(ge) 承認巴勒斯坦國,占比約四分之三。
“這是一個(ge) 重要時刻,我認為(wei) 它會(hui) 發出信號,告訴世界,在他人正試圖用轟炸毀滅‘兩(liang) 國方案’時,一個(ge) 國家能夠采取實際行動去協助捍衛‘兩(liang) 國方案’。”——愛爾蘭(lan) 總理 西蒙·哈裏斯
西班牙《世界報》評論員梅內(nei) 塞斯認為(wei) ,這三國的決(jue) 定將推動更多歐洲國家支持巴勒斯坦。
5月27日,在布魯塞爾的歐盟外長會(hui) 上,比利時也做出明確表態。
比利時外交大臣 拉比卜:比利時政府決(jue) 定,我們(men) 將承認巴勒斯坦以確保它與(yu) 巴勒斯坦人的權利和自由相一致。
當地時間5月30日,斯洛文尼亞(ya) 總理羅伯特·戈洛布表示,政府已決(jue) 定承認巴勒斯坦國。斯洛文尼亞(ya) 國民議會(hui) 將在6月4日對此作出決(jue) 定。
在西方陣營中,此前德、法、英等大國的立場是:“願意承認巴勒斯坦國,但前提是以巴雙方先就耶路撒冷地位、最終邊界等關(guan) 鍵議題談判達成一致”。
而隨著以軍(jun) 推進軍(jun) 事行動、加沙人道主義(yi) 災難日益惡化,西方大國麵臨(lin) 的反戰壓力越來越大,這一立場也在逐漸鬆動之中。
5月28日,正在德國訪問法國總統馬克龍表示:法國準備在情勢需要時承認巴勒斯坦國。
德國總理朔爾茨則再次重申了對“兩(liang) 國方案”的支持。
德國總理 朔爾茨:如果我們(men) 看看最近幾周和幾個(ge) 月的事態發展就會(hui) 意識到,這(“兩(liang) 國方案”)確實是可行的,以色列的鄰國對共同安全很關(guan) 切。
“以色列在去年10月7日積聚的國際善意幾乎蕩然無存。”——《紐約時報》
當地時間5月24日,聯合國國際法院在荷蘭(lan) 海牙發布“臨(lin) 時措施”,要求以色列立即停止在拉法的軍(jun) 事行動。
今年1月和3月,該機構曾兩(liang) 次要求以色列確保加沙平民人身安全與(yu) 物資供應。
國際法院院長薩拉姆表示,拉法的人道主義(yi) 狀況已達到“災難性”級別。
國際法院是聯合國主要司法機關(guan) ,致力於(yu) 解決(jue) 國家間爭(zheng) 端,其判決(jue) 和“臨(lin) 時措施”具有約束力且不得上訴。雖然國際法院缺乏執法機製,但其針對某國的法令可能影響該國的國際聲譽。
同一天,以色列總理內(nei) 塔尼亞(ya) 胡與(yu) 政府部長們(men) 進行緊急磋商,但立場依然強硬。
“地球上沒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止以色列保護其公民並追捕加沙的哈馬斯!”
在英國《衛報》看來,對以色列的不利裁決(jue) 實際上折射出了其日益受到國際孤立的跡象。
法國外交部長 塞茹爾內(nei) :法國的態度很明確,我們(men) 承認國際法院的獨立性。
沙特和土耳其也對國際法院的裁決(jue) 表示歡迎。埃及外交部也發表聲明稱“作為(wei) 占領國,以色列對加沙地帶不斷惡化的人道主義(yi) 狀況負有全部法律責任。”
歐盟外交與(yu) 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在社交媒體(ti) X上表示:“國際法院的命令對當事各方擁有約束力,必須得到充分、有效地遵守。”
美聯社記者 邁克爾·科德:以色列似乎不太可能遵守國際法院的這一命令,但這將增加國際社會(hui) 對這個(ge) 日益孤立的國家的壓力。
《以色列時報》也承認,24日的裁決(jue) 將增加以色列麵臨(lin) 的國際法律壓力。
而讓內(nei) 塔尼亞(ya) 胡備感壓力的,還有國際刑事法院。
5月20日,國際刑事法院首席檢察官卡裏姆·汗以涉嫌戰爭(zheng) 罪和反人類罪,申請國際刑事法院對以色列總理內(nei) 塔尼亞(ya) 胡、防長加蘭(lan) 特及3名哈馬斯領導人發出逮捕令。
對此,內(nei) 塔尼亞(ya) 胡壓力倍增,而美國國會(hui) 議員則第一時間站出來力挺以色列。
美國參議員 格雷厄姆:我反對國際法院的裁決(jue) ,我拒絕國際刑事法院的逮捕令。我將盡我所能確保國際刑事法院受到製裁。否則我們(men) (可能會(hui) )是下一個(ge) 。
令人困惑的是白宮的態度。
國際刑事法院申請逮捕令後,拜登總統表示此舉(ju) “令人憤慨”,稱美國將永遠與(yu) 以色列站在一起。
國務卿布林肯還在國會(hui) 聽證會(hui) 上透露,美政府將與(yu) 國會(hui) 就對國際刑事法院可能實施的製裁展開合作。
這一度讓美國國會(hui) 中唯一的巴勒斯坦裔議員特萊布怒不可遏。
美國議員 拉希達·特萊布:攻擊國際刑事法院的權威並幹預法律程序,無非是試圖阻止種族滅絕狂人內(nei) 塔尼亞(ya) 胡及其高級以色列官員為(wei) 反人類罪行負責。拜登總統你是個(ge) 幫凶。
令人困惑的是5月28日,白宮方麵突然改口,稱將反對國會(hui) 眾(zhong) 議院譴責國際刑事法院的努力。
這種混亂(luan) 的背後,讓外界更加搞不懂拜登政府對以色列的所謂“紅線”!
“美國的‘紅線’本身就是模糊的,是故意設計的,目的是避免被束縛。”——《紐約時報》引述專(zhuan) 家評論
外界所質疑的“紅線”問題,源於(yu) 美國總統拜登早些時候的言論。
3月9日,針對以軍(jun) 向拉法發動地麵進攻的計劃,拜登批評內(nei) 塔尼亞(ya) 胡的軍(jun) 事策略“不是在幫以色列,而是在害以色列”,如果以軍(jun) 攻入拉法,將是踩踏“紅線”。
不過他又接著說:但我永遠不會(hui) 不管以色列,保衛以色列依然十分關(guan) 鍵。所以不存在會(hui) 讓美國切斷武器輸送使以色列沒有“鐵穹”可用的紅線。
5月8日,拜登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專(zhuan) 訪時又表示,如果以色列軍(jun) 隊大規模進攻拉法,美國將停止為(wei) 其提供炸彈等武器。
拜登口中模棱兩(liang) 可的“紅線”一度讓外界認為(wei) ,美國或許可以約束內(nei) 塔尼亞(ya) 胡政府。
然而,當以軍(jun) 坦克進入拉法,肆意空襲難民營遭到全球譴責時,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hui) 戰略溝通協調員柯比卻表示,他不認為(wei) 以方行為(wei) 越過了拜登所說的“紅線”。
“拜登的紅線在哪裏?”卡塔爾半島電視台的質問,代表了全球多數輿論的聲音。
更有甚者,CNN聯合武器專(zhuan) 家對以色列轟炸拉法現場視頻、遺留痕跡的分析發現,5月26日,以軍(jun) 在對拉法難民營的致命襲擊中,使用了美國製造的GBU-39小直徑炸彈。
對此,國際危機組織高級顧問菲努凱恩憤怒地表示:“拜登政府繼續對以色列在加沙殺害平民——包括用美國的武器——持高度容忍態度。”
當地時間5月28日,美國國務院人口、難民和移民局高級顧問吉爾伯特宣布辭職,理由是,美國國務院篡改了向國會(hui) 提交的報告,錯誤地宣稱以色列沒有阻礙人道主義(yi) 援助物資進入加沙。
美國國務院人口、難民和移民局前高級顧問 吉爾伯特:以色列一直在阻止人道主義(yi) 援助進入加沙,這就像打開和關(guan) 閉水龍頭一樣。有時,援助能進去。通常,開關(guan) 是被關(guan) 閉的。
辭職後,吉爾伯特表示:“有大量證據表明,以色列對封鎖援助負有責任。否認這一點是荒謬和可恥的。”
俄羅斯《報紙報》評論指出:“中東(dong) 問題再次分裂了西方陣營。”
這背後則折射出拜登政府中東(dong) 政策的困境。美國給以色列劃出“紅線”卻一退再退,而一味偏袒以色列的做法也讓美國在國際社會(hui) 陷入空前的孤立之中。
正如美國伊斯蘭(lan) 關(guan) 係委員會(hui) 執行主任尼哈德·阿瓦德所言,美國持續向以色列提供武器,允許其在拉法犯下戰爭(zheng) 罪行,如今這既是以色列的種族滅絕,也是美國的種族滅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