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灣海峽,隔不斷血脈相連的親(qin) 情。無論風雨滄桑,無論歲月流離,兩(liang) 岸同宗同祖,都在說著同一種語言,用著同一種文字,有著同一種情懷。
如今,越來越多的台灣年輕人一路向西、跨越山海,登陸創業(ye) 、生活,書(shu) 寫(xie) 新時代兩(liang) 岸融合發展的新篇章。6月3日起,《中國新聞》推出係列節目《兩(liang) 岸一家人》,講述台灣同胞在大陸創業(ye) 興(xing) 業(ye) 中的親(qin) 情故事。第一集走進浙江寧波,來看“00後”台灣姑娘在寧波海邊小村築起的“詩和遠方”。
位於(yu) 浙江省寧波市象山縣賢庠鎮青萊村的“最北營·海風巷子”露營地,依山傍海,風景秀美。山腳下,幾間集裝箱改造的小屋別具風情。寬敞的草坪上,一張小桌,幾把椅子,帳篷下,遊客煮茶閑聊;山頂上,星空房內(nei) 幕天席地,這是“00後”創業(ye) 者、台胞王美淳的“詩和遠方”。
台灣青年、象山縣“最北營·海風巷子露營地”主理人王美淳回憶稱:“其實剛剛接觸的時候,我還完全沒有親(qin) 自來過,都是透過爸媽他們(men) 傳(chuan) 照片給我,或者是說跟他們(men) 視訊去了解這個(ge) 地方。等我回來親(qin) 自來看到這個(ge) 地方之後,就真的很喜歡,感覺這裏風景很美,感覺很輕鬆自在。”
王美淳來自台灣南投,她的父母早年在大陸開設工廠,經營至今。2023年8月,在父母的資助下,在意大利學習(xi) 服裝設計的王美淳迫不及待地來到象山,在這座海邊小村創辦了“最北營·海風巷子”。
王美淳稱:“它雖然可能看起來會(hui) 比較輕鬆一點,但是我覺得工作當中會(hui) 學到很多經驗,比如要策劃活動,要跟不同的客人溝通。其實營地也需要一些設計方麵的想法,所以我覺得雖然跟自己的專(zhuan) 業(ye) 相差很大,但是設計方麵還是相關(guan) 一點。”
小到插花擺件,大到營地LOGO,都傾(qing) 注了王美淳的靈感。
王美淳介紹:“這種就是自己營地的logo,它其實就是一個(ge) 烏(wu) 龜的形狀,中間這裏就是烏(wu) 龜,這個(ge) 是象山的那個(ge) 山跟海邊。像我們(men) 外圍這個(ge) 圓圈,就是像我們(men) 外麵白牆那個(ge) 同心圓,所以就是把整個(ge) 象山跟我們(men) 營地結合在一起。選擇象龜,是因為(wei) 有象山的寓意,又包含歸來的意思,就是“鄉(xiang) 歸”。”
歸來便是家,這樣的設計靈感,也來自營地成立後,象山當地對美純一家貼心的照顧。
麵朝大海,春暖花開。美淳一家也有了新的計劃。
王美淳母親(qin) 沈芳瑜稱:“我覺得其實這就是兩(liang) 岸一家親(qin) ,兩(liang) 岸沒有多大的差異點。所以我才會(hui) 想說把我的家人帶過來,來這裏生活,其實也很好。”
王美淳稱:“也會(hui) 希望把一些台灣跟象山的文化做一個(ge) 結合,也想要把營地做成一個(ge) 兩(liang) 岸的交流基地。像我們(men) 現在也準備跟賢庠鎮的政府一起去做一個(ge) 文創方麵的計劃,所以來這裏,其實機會(hui) 也蠻多。”
血濃於(yu) 水的親(qin) 情以及大陸經濟社會(hui) 的快速發展,讓越來越多的台灣年輕人將大陸作為(wei) 創業(ye) 、生活學習(xi) 的理想之地。享受同等待遇,也成為(wei) 一係列惠台政策的關(guan) 鍵詞。
浙江省寧波市台辦副主任方晴表示:“比如我們(men) 給優(you) 秀的創業(ye) 台青提供最高200萬(wan) 元的創業(ye) 信用貸款。所以正是在這一些政策的刺激之下,我們(men) 很多的台青,比如說像最北營的主理人王美淳這樣的台青湧現了一批,將近800名的台灣青年在寧波逐夢圓夢。”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