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地評線】中安時評: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閃耀在數字時代

發布時間: 2024-06-03 23:28:00 來源: 中安在線

  文化關(guan) 乎國本、國運。2023年6月2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文化傳(chuan) 承發展座談會(hui) 上鮮明提出中華文明五個(ge) 突出特性,深刻闡述“兩(liang) 個(ge) 結合”的重大意義(yi) ,發出“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的時代強音。一年來,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重要講話精神為(wei) 指引,於(yu) 文化傳(chuan) 承與(yu) 發展中汲取自信力量,億(yi) 萬(wan) 中華兒(er) 女向著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闊步前行。

  中華民族具有百萬(wan) 年的人類史、一萬(wan) 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中華文明博大精深,文化是我們(men) 的寶貴財富,是一個(ge) 國家、一個(ge) 民族的內(nei) 在氣質,也是我們(men) 砥礪前行的強大力量。當傳(chuan) 統文化遇上數字時代,將碰撞出不一樣的火花,創新文化宣傳(chuan) 表達方式,彰顯地方文化特色,拓寬宣傳(chuan) 麵,增強號召力、影響力、感染力,滿足人民群眾(zhong) 的精神文化需求,讓更多文化好故事走進千家萬(wan) 戶,更好地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精神價(jia) 值,讓文藝的“百花園”萬(wan) 紫千紅。

  追溯悠遠記憶,解碼千年墨韻。賞國風雅韻,悟中華文化。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是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的智慧結晶與(yu) 精神標識,既是當代中國文藝的根基,也是藝術創新的寶藏。新石器時代“7000歲”的陶人麵像、二裏頭遺址綠鬆石龍形器、商代象牙杯、周代銅犧尊……中國曆史研究院內(nei) 的中國考古博物館的展廳裏,一件件華夏瑰寶無聲講述著文明星河的賡續。觀眾(zhong) 注視著它們(men) ,眼中滿是對燦爛文明的驕傲。每一件展品,都是曆史的“記錄儀(yi) ”,都是文化自信的生動注腳,借助數字、文字、圖片等方式,帶我們(men) 在悠遠的曆史中,去了解千年文化的意蘊,在穿越時空中感受文化魅力,為(wei) 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凝聚強大精神力量。

  賡續文化血脈,增強文化自信。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xing) 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在新時代新征程上,我們(men) 要堅持利用數字技術,激活文化的生命力,創新敘事方式,既以更鮮活、更有趣、更生動的表達形式夯實文化根基,賡續文化血脈,又在加強文化遺產(chan) 保護傳(chuan) 承中,揚起文化自信風帆。在學習(xi)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中,要反複琢磨、汲取營養(yang) ,不斷思考、提煉、升華,更好地達到以文化人的作用,讓中國聲音傳(chuan) 得更響,中國故事傳(chuan) 得更遠,中國文化傳(chuan) 得更深。

  堅持守正創新,守住民族之魂。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要展現積極向上、昂揚振奮的精神麵貌。中華文明具有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要賡續文化薪火,秉持守正不守舊、尊古不複古的進取精神,方能讓中華文明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堅持在發展和創新中賡續文化血脈,既要堅持數字賦能,創新文化呈現方式,也要以“文化+”的新方式,促進文旅深度融合,展示中國形象,構築精神家園,增進文明互鑒,滿足人民對美好精神生活的新需求,讓文化融入精神血脈、融入日常生活,更好地達到培根鑄魂、凝心聚力的作用。

  推進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建設、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既要“把祖先留下的這份珍貴財富世世代代傳(chuan) 下去”,也要通過網絡視聽,以數字賦能方式,促進文化交流、文化傳(chuan) 承、文化傳(chuan) 播,讓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閃耀在數字時代。

 

(責編: 王智霖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