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來,我國經濟延續回升向好態勢,為(wei) 實現全年發展目標打下堅實基礎。尤其值得關(guan) 注的是,我國呈現諸多結構性亮點,“結構轉型效應”成為(wei) 支撐經濟穩中有進的重要力量。產(chan) 業(ye) 、消費、投資、外貿等若幹維度的結構轉型升級,不僅(jin) 是短期內(nei) 經濟運行回暖的具體(ti) 表現,也是帶動經濟中長期高質量發展的關(guan) 鍵過程。
結構轉型升級成為(wei) 經濟運行突出特征
從(cong) 供給端看,產(chan) 業(ye) 結構持續轉型升級,新動能新賽道加速成長。第一,高技術製造業(ye) 帶動工業(ye) 生產(chan) 整體(ti) 加快。2024年一季度,我國高技術製造業(ye) 增加值同比增長7.5%。在高技術製造業(ye) 的帶動下,全國規模以上工業(ye) 增加值同比增長6.1%。特別是新能源汽車、高端船舶、充電樁、3D打印設備、電子元件產(chan) 品等重點行業(ye) 生產(chan) 表現突出,新質生產(chan) 力加速積聚,對工業(ye) 經濟的帶動效應凸顯。第二,服務業(ye) 活躍度進一步上升。一方麵,春節和清明假期旅遊市場旺盛,主要指標達到甚至超過2020年以前水平。假日經濟是社會(hui) 發展水平和成熟度提升的標誌之一,近年來成為(wei) 我國越來越重要的經濟增長點。另一方麵,現代物流以及以大數據、雲(yun) 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為(wei) 支撐的新興(xing) 服務業(ye) 高速增長,在創造經濟增加值的同時,還能夠降低其他經濟活動的交易費用,提升經濟整體(ti) 運行效率。
從(cong) 需求端看,消費市場擴容提質,高技術產(chan) 業(ye) 投資強勁,出口結構逐步改善。一是消費市場擴容提質。2024年一季度,我國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4.7%,服務零售額同比增長10.0%。其中,發展型、升級型消費增長較快,限額以上單位體(ti) 育娛樂(le) 用品類、通信器材類商品零售額增速分別達14.2%、13.2%。消費形態繼續朝著數字化、智能化、融合化方向演進。同時,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11.6%,占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達23.3%。二是高技術產(chan) 業(ye) 投資強勁。三大類投資呈現“兩(liang) 高對衝(chong) 一負”格局。2024年一季度,製造業(ye) 投資最為(wei) 亮眼,增速達9.9%,基礎設施投資增長6.5%,兩(liang) 者疊加有效對衝(chong) 了房地產(chan) 投資下滑造成的缺口。扣除房地產(chan) 開發投資之後,民間投資增速達7.7%。高技術製造業(ye) 和高技術服務業(ye) 投資分別增長10.8%和12.7%。航空航天器及設備製造業(ye) 、計算機及辦公設備製造業(ye) 、電子商務服務業(ye) 、信息服務業(ye) 等領域投資持續保持高速增長。三是出口結構逐步改善。2024年一季度,我國在出口規模再度擴大的同時,出口產(chan) 品結構升級,出口目的地更加多元化。以汽車出口為(wei) 例,在地域上呈現“多點開花”態勢,不僅(jin) 受到印度、泰國、菲律賓等發展中國家歡迎,還逐步在英國、法國、比利時、澳大利亞(ya) 等國市場打開局麵。在車型品類上更加豐(feng) 富,既有低價(jia) 實惠、主打性價(jia) 比的低端車型,也有在性能和品質上高舉(ju) 高打、設計前衛、定位高端的中高端車型。
結構轉型效應促進經濟邁上新台階
經濟發展過程,本質上是經濟結構尤其是產(chan) 業(ye) 結構不斷轉型升級的過程。從(cong) 曆史邏輯看,一國的經濟發展往往是非線性的,經濟邁上新台階必須通過經濟結構轉型升級來實現。18世紀中後期,英國率先開啟了工業(ye) 革命,推動了向工業(ye) 經濟的轉型升級,進而成為(wei) 世界上第一個(ge) 工業(ye) 化國家。19世紀中後期到20世紀初,美國在第二次工業(ye) 革命中占領先機,較早地實現了電氣化轉型和現代企業(ye) 組織模式創新,實現了生產(chan) 效率的極大提高,成為(wei) 占據世界領先地位的國家。20世紀中後期的信息技術革命再度強化了美國的優(you) 勢地位。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離不開產(chan) 業(ye) 結構轉型升級。巴西、阿根廷等拉美國家,許多工業(ye) 化進程緩慢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則由於(yu) 經濟結構轉型失敗,經濟陷入長期停滯。
從(cong) 現實邏輯看,中國麵臨(lin) 後有追趕、前有圍堵的嚴(yan) 峻外部競爭(zheng) 環境,必須通過經濟結構轉型升級來實現突圍。據世界銀行的最新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人均國民總收入(GNI)水平在全球20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中排第71位。一方麵,相比越南、印度、墨西哥等發展中國家,我國經濟發展長期依賴的勞動力成本優(you) 勢已明顯減弱,隻有使勞動生產(chan) 率增速高於(yu) 工資上漲速度,才能減緩紡織、服裝、家具、電子產(chan) 品組裝等中低端製造業(ye) 的外遷趨勢。另一方麵,與(yu) 排名靠前的高收入國家相比,我國經濟發展水平仍有較大差距。近年來,美國持續加大科技封鎖力度,企圖遏製我國高技術產(chan) 業(ye) 發展,將我國產(chan) 業(ye) 結構“規鎖”在全球價(jia) 值鏈中低端。隻有在產(chan) 業(ye) 、消費、投資、出口等多個(ge) 方麵加快轉型升級,才能有效應對嚴(yan) 峻的外部環境挑戰,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多方因素共促結構轉型效應發揮
展望未來,“結構轉型效應”將繼續支撐我國經濟向好發展,進而經過一段時期的積累後達到量變引起質變的效果,帶動中國經濟邁上更高水平的台階。
第一,產(chan) 業(ye) 配套體(ti) 係的基礎支撐。完備的產(chan) 業(ye) 配套體(ti) 係,為(wei) 我國經濟結構轉型升級提供了堅實、有效的基礎支撐,不僅(jin) 有利於(yu) 細化專(zhuan) 業(ye) 分工,提高生產(chan) 效率,降低生產(chan) 成本,還有利於(yu) 加強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協同,加快科創成果從(cong) “實驗室”走向“應用場”。這一點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尤為(wei) 突出。正是由於(yu) 我國在傳(chuan) 統燃油車領域形成了包括車身、底盤、發動機及各類零部件在內(nei) 的產(chan) 業(ye) 配套體(ti) 係,加之後來興(xing) 起的電池、電控、電驅係統以及電子產(chan) 品和軟件供應體(ti) 係,我國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在短短幾年之內(nei) 快速發展壯大,實現了汽車產(chan) 業(ye) 的“換道超車”。目前,我國不僅(jin) 成為(wei) 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汽車生產(chan) 國和消費國,而且在新能源汽車出口的帶動下,2023年我國汽車出口總量已超越日本,位居世界第一。
第二,自主創新能力的重大突破。科技創新是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根本動力。近年來,我國持續加大研發投入,研究與(yu) 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多年保持高速增長。從(cong) 科技創新成果的產(chan) 業(ye) 化應用來看,近年來,我國在5G通信、芯片、民用航天等領域不斷取得重大突破。5G技術朝著定製化、輕量化方向演進,使得應用場景更加豐(feng) 富,帶動工業(ye) 互聯網推廣擴麵。芯片研發和製造成為(wei) 熱門賽道,華為(wei) 麒麟9000S處理器性能大幅提升,增強了我國應對外部科技遏壓的底氣。國產(chan) 大型客機C919加速商業(ye) 化部署,國產(chan) 大型郵輪製造技術趨於(yu) 成熟,民間商業(ye) 航天市場破土成長。這些自主創新能力的重大突破,為(wei) 我國經濟結構轉型升級不斷注入新動力。
第三,超大規模市場的需求牽引。經濟發展既要靠技術創新驅動,也離不開需求牽引。科學技術是生產(chan) 力,有效市場需求也是一種“生產(chan) 力”。規模經濟特征越典型的領域,需求牽引的重要性就越凸顯。我國擁有14億(yi) 多人口,人均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超1.2萬(wan) 美元,由此形成超大規模市場的需求優(you) 勢,正在對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應用形成強大牽引力。近年來,我國在電子產(chan) 品製造、數字經濟、清潔能源、新能源汽車等領域的快速發展,都在不同程度上得益於(yu) 此。從(cong) 全球市場來看,擁有超80億(yi) 人口的全球經濟是一個(ge) 更大規模市場。這也提醒我們(men) ,要高度重視參與(yu) 國際經濟循環,深度融入全球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體(ti) 係,參與(yu) 全球市場分工協作。隻有統籌用好國內(nei) 國際兩(liang) 個(ge) 市場、兩(liang) 種資源,才能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贏得主動。
第四,商業(ye) 組織模式的快速迭代。企業(ye) 是現代經濟中最富活力的主體(ti) ,商業(ye) 組織模式的更新換代是驅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已有大量文獻研究表明,中國企業(ye) 在捕捉用戶需求、適應市場變化、應對外部衝(chong) 擊等方麵具有更強的敏捷性、靈活性和韌性,中國商業(ye) 組織模式的迭代速度明顯快於(yu) 美國、日本以及歐洲國家。這既得益於(yu) 產(chan) 業(ye) 基礎雄厚和配套體(ti) 係完備等優(you) 勢,也是中國人民和中國企業(ye) 家的勤勞、智慧、敢為(wei) 人先精神在市場經濟環境下的具體(ti) 體(ti) 現。當前,商業(ye) 組織模式快速迭代的優(you) 勢,已在互聯網平台、物流配送、新能源汽車等領域得到驗證,未來這一優(you) 勢仍將是驅動我國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活力所在。
(作者係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數量經濟與(yu) 技術經濟研究所研究員)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