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大陸不斷推出惠台利民政策,越來越多的台灣青年來到大陸生活、就業(ye) 、創業(ye) 。“90後”台青、自媒體(ti) 創業(ye) 者陳筱婷就是其中之一。生活在福州,她用鏡頭記錄那裏的人間煙火氣,也努力挖掘當地非遺的獨特魅力,希望通過自己拍攝的短視頻,讓非遺煥發新生機。一起走進今天的《兩(liang) 岸一家人》。
“福州好玩嗎?在這座依山傍海的城市,上一秒還在眺望大海,下一秒就走在白牆灰瓦的巷弄。穿梭其中,在靜謐中品味千百年的繁華。”
來自台北的“90後”青年陳筱婷2015年來到福州後便愛上了這個(ge) 地方,她說福州是她的第二個(ge) 家。平時,她喜歡帶著她的小狗“老夫子”穿梭在福州的大街小巷,拍攝一些有趣的小視頻,展現福州的特色文化,讓更多人看到這片土地的美好。
第一次接觸軟木畫,陳筱婷就被其中承載的厚重文化所深深吸引。於(yu) 是,她萌生了一個(ge) 念頭,就是拍攝一係列關(guan) 於(yu) 福州非遺項目的短視頻。
“今天來到了上下杭這裏,體(ti) 驗了非遺文化的耳聾伯元宵。耳聾伯元宵從(cong) 清朝開始就有了,到現在已經有百年曆史了。”
台灣青年洪阡嫚表示,筱婷是一個(ge) 非常自信,很有想法的女生。他們(men) 希望透過筱婷這個(ge) IP,將兩(liang) 岸的朋友都聚在一起,大家一起做資源整合,把這個(ge) 事業(ye) 做得更好。
陳筱婷說,一開始她的素材都是在網上搜集來的,真偽(wei) 難辨,這讓她感到很困擾。福州市政協在調研時得知她的難題後,主動幫忙牽線找到了福州市政協委員、福州市文化館館長池小霞,與(yu) 陳筱婷“結對子”提供指導,這讓陳筱婷的創業(ye) 之路有了溫暖依靠。
福州市政協委員、福州市文化館館長池小霞笑著說:“可以說,我就是她(陳筱婷)在福州的堅強後盾。”
在與(yu) 池小霞“結對子”的一年裏,陳筱婷除了拍攝更多福州非遺文化的短視頻之外,還開始做起了文創產(chan) 品。
陳筱婷在福州紮根、安家,收獲了事業(ye) 、朋友與(yu) 愛情。同時,她也通過組織“兩(liang) 岸朋友圈”一係列活動,幫助來自台灣的朋友們(men) ,像她一樣,更好地融入福州“新家園”。
陳筱婷表示,在福州生活的這幾年,從(cong) 最初的懵懂無知到如今的篤定前行,她在福州找到了事業(ye) 的方向。她想通過更多的視頻製作,讓台灣朋友認識大陸、了解大陸。她也逐漸體(ti) 會(hui) 到了福州的魅力所在,希望自己能更好地融入這座城市。與(yu) 其做“台二代”,不如做“榕一代”。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