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第一視點丨一步一步往前走 一項一項往前推——深入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綜述

發布時間: 2024-06-06 20:11:00 來源: 中國藍新網

  長三角三省一市,以4%的國土麵積,集聚全國17%的人口,創造全國近四分之一的經濟總量,是我國經濟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


寧波舟山港在推動長三角一體(ti) 化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浙江海港供圖

  推動長三角一體(ti) 化發展,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親(qin) 自謀劃、親(qin) 自部署、親(qin) 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早在2003年,時任浙江省委書(shu) 記習(xi) 近平在長三角學習(xi) 考察期間提出倡議:建立長三角省市黨(dang) 政主要領導層的定期會(hui) 晤機製。2018年,習(xi) 近平主席在首屆進博會(hui) 上宣布,支持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ti) 化發展並上升為(wei) 國家戰略,一體(ti) 化加速推進。

  2023年11月30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主持召開深入推進長三角一體(ti) 化發展座談會(hui) 指出,“推動長三角一體(ti) 化發展取得新的重大突破,在中國式現代化中走在前列,更好發揮先行探路、引領示範、輻射帶動作用”。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更囑咐大家“一步一步往前走、一項一項往前推”。

  一次次關(guan) 鍵指引,一聲聲親(qin) 切關(guan) 懷。承載殷切期望,擔當重大使命,長三角正在新征程上譜寫(xie) 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6月5日至6日,2024年度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hui) 在浙江溫州舉(ju) 行。今年的主題是“譜寫(xie) 長三角一體(ti) 化新篇章 勇當中國式現代化先行者”。

  一次出行

  ——著眼於(yu) “主動接軌、全麵融入、發揮優(you) 勢、實現共贏”


嘉善經濟技術開發區工業(ye) 園區內(nei) 企業(ye) 忙生產(chan) ,加快融入長三角步伐。嘉善經濟技術開發區供圖

  要不要“走出去”?要不要接軌上海?如今看來毋庸置疑的問題,在20年前的浙江,曾引起一番爭(zheng) 議。

  “習(xi) 近平同誌剛到浙江工作時,浙江經濟正經曆陣痛。經過20多年的高速發展,先發優(you) 勢不再,資源約束加劇,陸域小省的發展局限開始凸現。”時任省發展計劃委員會(hui) 副主任劉亭回憶,當時一些民營企業(ye) 家麵對資源瓶頸,選擇到外省投資,但省內(nei) 有不同看法,認為(wei) 這是資本外流、企業(ye) 外遷。

  對於(yu) 接軌上海,省內(nei) 不少幹部也心存疑慮,有“無需接軌”的狹隘觀念,有“無法接軌”的消極態度,也有“無從(cong) 接軌”的畏難情緒。

  在毗鄰上海的嘉興(xing) ,思想的交鋒更為(wei) 激烈。

  嘉湖地區曆來就是“江南糧倉(cang) ”、魚米之鄉(xiang) ,老百姓的小日子很富足,自我感覺良好。“當時不少人說‘大樹底下不長草’,認為(wei) 和上海接軌,反而會(hui) 受虹吸效應的影響。”嘉興(xing) 市發改委副主任張國強回憶。

  浙江還處於(yu) 思想博弈時,北麵的江蘇已經行動起來。一些縣(市、區)政府人員和企業(ye) 老板常常蹲守在上海,抓住機會(hui) 就把客商和項目往回帶。為(wei) 了加速接軌上海,江蘇第一條高速公路就是連接上海的“滬寧高速公路”。

  “主動接軌,就是要乘上海之船出海,攀上海之梯登高,借上海之力發展。”習(xi) 近平同誌看得透徹。

  當時我國加入WTO不久,正值開放發展機遇期,上海地處開放前沿,集聚了各國資本、人才、技術,浙江亟須接軌上海補上吸引外資的這塊“短板”。同時,上海作為(wei) 國際大都市,其全球眼光、戰略思維和高標準定位都是浙江邁向現代化發展的學習(xi) 樣板。

  2003年1月,習(xi) 近平同誌在省政府工作報告中就首次提出“主動接軌上海”。在廳局和地方調研中,他一次又一次強調,如果說中國經濟是世界經濟的一大亮點,那麽(me) 長三角的發展則是中國的最亮點;特別要注重“北接上海、東(dong) 引台資”……

  要改變接軌上海“北重南輕”的局麵,首先要從(cong) 思想上破冰。

  2003年3月21日,習(xi) 近平同誌帶領60多人組成的黨(dang) 政代表團出發前往長三角主要城市“走親(qin) ”,各廳局、各市一把手齊齊出動。

  在綠樹環抱的上海西郊賓館翠園廳,習(xi) 近平同誌用16個(ge) 字表明來意:虛心學習(xi) 、主動接軌、真誠合作、實現共贏。正是在那次會(hui) 麵中,他首次提出倡議:在現有基礎上,建立滬蘇浙三省市黨(dang) 政主要領導的定期會(hui) 晤機製。

  考察結束後,在《浙江日報》連續推出的《關(guan) 注長三角》專(zhuan) 版上,十餘(yu) 位“一把手”積極撰文談感想、談發展——

  “接軌上海戰略是新世紀浙江提前實現現代化所必須采取的一大戰略舉(ju) 措……杭州已經提出了‘接軌上海、優(you) 勢互補、錯位發展’的新的工作要求、新的理念和新的目標。”

  “嘉興(xing) 作為(wei) 我省接軌上海的前沿陣地,我們(men) 有決(jue) 心、有信心搶抓新機遇……”

  人心一齊,長三角“這壺水”在浙江越燒越熱。

  順勢而為(wei) ,再添一把柴!


長三角智慧交通示範項目杭紹甬高速杭紹段。潮新聞記者 董旭明 拍友 梅青 攝

  2003年5月,浙江省委、省政府出台《關(guan) 於(yu) 主動接軌上海積極參與(yu) 長江三角洲地區合作與(yu) 交流的若幹意見》。2003年7月,在省委十一屆四次全會(hui) 上,習(xi) 近平同誌親(qin) 自擘畫實施“八八戰略”,其中第二條明確提出“進一步發揮浙江的區位優(you) 勢,主動接軌上海、積極參與(yu) 長江三角洲地區合作與(yu) 交流,不斷提高對內(nei) 對外開放水平”。

  浙江的主動接軌也點燃了長三角的熱情。2003年12月中旬和下旬,上海市、江蘇省黨(dang) 政代表團先後訪問考察浙江省。三省市合作水平不斷提高,共同提出共建“3小時都市圈”設想,浙江首條通往省外的高速公路滬杭高速公路拓寬工程加速開工;在滬金融機構開始向江蘇、浙江的一些大企業(ye) 直接大規模發放貸款,提供金融服務;上海技術產(chan) 權交易所杭州分所正式創立,為(wei) 長三角經濟實質性一體(ti) 化提供了創新範例……

  2005年12月,在杭州西湖,第一次滬蘇浙三省市主要領導座談會(hui) 舉(ju) 行,由此長三角地區開始進入省級最高決(jue) 策層麵推動的長期性、全麵性合作的新階段。

  “正是有了高層決(jue) 策層的推動,長三角一體(ti) 化的推進速度和層次都不斷提升,合作機製不斷完善。”作為(wei) 時任省發改委地區經濟處(長三角合作辦公室)處長(主任),張善坤是這項工作的具體(ti) 執行者。

  他回憶,那個(ge) 時期,國家層麵對推進長三角地區改革開放和區域經濟一體(ti) 化也日漸重視。2008年9月,國務院印發了《關(guan) 於(yu) 進一步推進長江三角洲地區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指導意見》,這是一個(ge) 合力推進長三角區域經濟一體(ti) 化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同年12月在浙江寧波召開的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hui) ,正式明確建立“三級運作、統分結合、務實高效”的區域合作機製,安徽受邀加入,長三角三省市變為(wei) 三省一市;此後,全國首個(ge) 跨省區重要規劃《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規劃》出爐……

  就這樣,長三角一體(ti) 化發展這把火越燃越旺。

  一次跨越

  ——使長三角真正成為(wei) 區域發展共同體(ti)


杭州灣跨海鐵路大橋南岸施工棧橋和工作碼頭。中交二航局供圖

  杭州灣南岸,千根樁基正朝海麵深處進發。這裏是杭州灣跨海鐵路大橋,也是世界上在建長度最長的高速鐵路跨海大橋,這條線路,將串起寧波、嘉興(xing) 、蘇州、南通等城市,大幅拉近長三角主要城市間的時空距離。

  項目東(dong) 側(ce) ,曾經的“世界第一”杭州灣跨海大橋,長虹臥波。

  上海與(yu) 寧波,直線距離不到150公裏,曾因杭州灣“喇叭口”的阻隔,需從(cong) 陸上繞行400公裏。“早上5點起床,繞道杭州,晚上8點才到上海。”往返兩(liang) 地做生意的慈溪人陳元遠,仍記得當年的不易。

  跨過海,接軌大上海,寧波人迫切想從(cong) 海上打開一條通路,從(cong) 1993年就開始針對大橋建設做論證。

  這個(ge) 北接上海的大工程,習(xi) 近平同誌第一次去寧波調研時就十分關(guan) 注,提出要千方百計爭(zheng) 取早日把大橋建成。

  “不誇張地講,這座橋是幾代寧波人的夢想。”方太廚具名譽董事長茅理翔當時是慈溪市人大代表,一連五屆都在為(wei) 建橋呼籲。

  2003年1月,習(xi) 近平同誌作的省政府工作報告讓茅理翔精神一振。“省裏把建設杭州灣跨海大橋,以杭州灣地區為(wei) 先導,接軌上海,融入長江三角洲地區的發展思路寫(xie) 進了報告。”很快,方太將總部遷到大橋南岸正在開發的慈溪經濟開發區。

  習(xi) 近平同誌對這個(ge) 長三角互聯互通工程的關(guan) 注,時任杭州灣跨海大橋工程指揮部總指揮王勇記憶猶新。

  2005年,正處於(yu) 建設高潮的大橋工程因為(wei) 個(ge) 別貸款銀行“變卦”,一度遭遇資金難題。海上有300多條船、將近1萬(wan) 人在施工,問題再不解決(jue) ,後續影響難以估量……

  困難重重之際,習(xi) 近平同誌親(qin) 自過問,積極協調有關(guan) 部門解決(jue) 問題。同年4月14日,在全省重點建設暨“五大百億(yi) ”工程工作會(hui) 議上,他還專(zhuan) 門表態省委省政府積極支持杭州灣跨海大橋建設,希望民營企業(ye) 各個(ge) 股東(dong) 積極配合支持大橋投資建設。

  “這之後,大橋建設再也沒因為(wei) 資金原因卡過殼。”王勇說。


2008年5月1日,杭州灣跨海大橋試運營通車。新華社記者 王小川 攝

  2008年5月1日,杭州灣跨海大橋全線通車,一虹飛架,兩(liang) 岸煥發新機。因橋而興(xing) 的慈溪經濟開發區,長成了能級更強的前灣新區,累計吸引40餘(yu) 個(ge) “滬”字頭項目和平台落戶,正進一步強化區域資源的互補整合,建設前灣滬浙合作發展區。

  未來,兩(liang) 條跨杭州灣交通大動脈將聯動寧波都市圈與(yu) 上海都市圈、蘇錫都市圈,引領新區邁入“雙橋時代”。

  2014年國際工程科技大會(hui) 現場,習(xi) 近平主席向全世界講述了杭州灣跨海大橋的故事,他說:“這一工程不僅(jin) 促進了當地從(cong) 交通末梢到交通樞紐的飛躍,更通過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匯聚和擴散影響了經濟社會(hui) 發展各個(ge) 領域,促進了蘇浙滬經濟圈發展。”

  誠然,要實現一體(ti) 化發展,互聯互通是先手棋。

  2018年,第一張長三角地鐵“通票”在上海、杭州、寧波三地誕生,一年後,溫州、合肥、南京、蘇州、無錫、徐州、常州相繼加入陣營;

  2020年12月28日,浙江姚楊公路—上海金山葉新公路正式開通。這是長三角一體(ti) 化發展上升為(wei) 國家戰略後,兩(liang) 地通車的首條省際斷頭路。

  “原先縣裏要打通這樣一條路,涉及到兩(liang) 地的協調,得經由嘉興(xing) 市交通局匯報到浙江省交通廳、再聯係到上海市交通委。”嘉善縣交通局規劃科副科長陳曉棟說,而今,互聯互通體(ti) 製機製更順暢,兩(liang) 省一市交通部門定期會(hui) 商省際對接道路進展及計劃,道路規劃升級到標準跨區域銜接,浙江嘉善、上海金山和青浦同步編製路網規劃,一條公路是兩(liang) 車道還是四車道、什麽(me) 等級,大家“商量著來”。


2024年4月7日,滬蘇湖鐵路鋪軌進入湖州吳興(xing) 段。拍友 閔峰 攝

  截至目前,長三角鐵路營業(ye) 裏程已超1.4萬(wan) 公裏,杭州與(yu) 上海、南京、合肥之間基本實現高頻次“1小時交通圈”,通蘇嘉甬、如通蘇湖、滬蘇嘉等一批“軌道上的長三角”項目加快建設。即將建成通車的滬蘇湖鐵路、杭溫鐵路,將為(wei) 沿線城市帶去新的發展機遇。

  一場遷徙

  ——勇當我國科技和產(chan) 業(ye) 創新的開路先鋒


G60科創雲(yun) 廊。新華社記者 丁汀 攝

  2003年,正泰集團邁出了接軌長三角的重要一步。這一步,與(yu) 一次辦公室長談息息相關(guan) 。

  “當年我們(men) 確實有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尤其是有發展國際業(ye) 務的實際需求,想到更開放更前沿的上海進一步發展。”南存輝回憶,但作為(wei) 土生土長的浙江企業(ye) ,提出要向外發展,會(hui) 獲得省裏的支持嗎?他心裏沒底。

  正在此時,一則省裏要求主動接軌上海、打造先進製造業(ye) 基地的電視新聞觸動了他的神經。試一試!

  不久後,南存輝拿著實施國際化戰略、打造先進電器製造企業(ye) 方案趕到杭州,走進了習(xi) 近平同誌的辦公室。

  技術如何創新、市場如何布局、金融怎麽(me) 配套、項目如何落地……習(xi) 近平同誌耐心聽完南存輝的匯報後,說:“正泰很積極,響應速度非常快,是省裏最早響應號召並拿出實際舉(ju) 措的企業(ye) 之一。”隨後,正泰正式選址上海鬆江,正泰電氣鬆江工業(ye) 園建起來了。

  地方政府領導為(wei) 何支持企業(ye) 到外地發展?2004年初的全省知名民營企業(ye) 家座談會(hui) 上,習(xi) 近平同誌這樣說:要充分利用國際國內(nei) 兩(liang) 種資源、兩(liang) 個(ge) 市場,不斷提高外向發展水平,敢於(yu) 打到省外去,敢於(yu) 打到國際市場去。

  之後不久,浙江省委、省政府製定發布《關(guan) 於(yu) 推動民營經濟新飛躍的若幹意見》。敏銳的浙商觀海聽濤、迅速響應,引進上海項目、趕赴上海投資,一時風起。

  在上海發展幾年後,南存輝真正體(ti) 會(hui) 到了習(xi) 近平同誌的戰略意圖。“長三角科技資源多、創新能力強,企業(ye) 得以擁抱更廣闊的市場,整合優(you) 勢資源承接更大的發展紅利。”他說。

  及至今日,超60萬(wan) 浙商活躍在上海,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ti) 化發展格局中。借“海”出海的正泰,在溫州、杭州、嘉興(xing) 、上海實現多元化產(chan) 業(ye) 布局,業(ye) 務版圖拓展至14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正泰鬆江園區依托G60科創走廊建設,開展科創中心、高端製造和智慧能源的探索,還建起科創孵化園區。

  置身於(yu) 中國經濟最發達、產(chan) 業(ye) 體(ti) 係最完備、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三省一市產(chan) 業(ye) 發展如何形成更強合力?

  2020年8月20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主持召開紮實推進長三角一體(ti) 化發展座談會(hui) ,給出了清晰的方向:“讓要素在更大範圍暢通流動,有利於(yu) 發揮各地區比較優(you) 勢,實現更合理分工,凝聚更強大的合力,促進高質量發展。”

  沿著這一方向,長三角產(chan) 業(ye) 協同、科技協同加快一體(ti) 化步伐——

  一輛新能源汽車,上海提供芯片、軟件,江蘇提供動力電池,浙江提供車身,4小時車程內(nei) ,周身零部件全部配齊;

  一顆升空的衛星,研發團隊來自浙江,太陽能電池、能源係統來自蘇州,衛星總裝、總測及火箭發射等配套在上海完成。

  生機勃勃的長三角,集成電路產(chan) 業(ye) 規模占據全國五分之三,人工智能和生物醫藥占比近三分之一,新能源汽車占比超四成,但這位“優(you) 等生”仍不滿足。

  跨區域的科技創新、產(chan) 業(ye) 創新,還能不能更緊密?

  2021年,第三屆長三角一體(ti) 化發展高層論壇上,長三角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車等四個(ge) 產(chan) 業(ye) 鏈聯盟成立。而今,三省一市共建產(chan) 業(ye) 鏈聯盟已發展至9個(ge) ,浙江關(guan) 鍵核心技術(產(chan) 品)斷鏈斷供風險點三分之二左右可在長三角實現備份。

  以重大科技攻關(guan) 任務為(wei) 牽引,滬蘇浙皖高起點運行合肥國家實驗室、紫金山實驗室等,今年的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hui) 上,三省一市還將聯合設立長三角跨區域創新聯合體(ti) 。


位於(yu) 嘉興(xing) 市南湖區的正泰智慧能源華東(dong) 科創產(chan) 業(ye) 園。嘉興(xing) 市南湖區委宣傳(chuan) 部供圖

  隨著鬆江工業(ye) 園的壯大,正泰又在嘉興(xing) 落地了一片配套產(chan) 業(ye) 園。正泰智慧能源華東(dong) 科創產(chan) 業(ye) 園一期建設2021年底完成,二期建設熱火朝天。每天,這裏都要接待許多來自上海的意向客戶。“上海是高端業(ye) 務和銷售對接的大腦,嘉興(xing) 則是我們(men) 華東(dong) 區域製造業(ye) 的引擎,這就是長三角產(chan) 業(ye) 協作的魅力。”產(chan) 業(ye) 園相關(guan) 負責人說。

  持續深化的科技創新和產(chan) 業(ye) 創新跨區域協同,將讓一體(ti) 化發展的勢能迅速轉化為(wei) 發展動能,推動區域一體(ti) 化邁向更深層次。

  一場改革

  ——率先形成更高層次改革開放新格局


正在建設中的方廳水院項目效果圖。長三角管委會(hui) 供圖

  勇於(yu) 改革才能享受時代機遇帶來的紅利。嘉善,正是抓住了長三角一體(ti) 化發展這一改革機遇,實現了後來居上。

  2004年2月5日,習(xi) 近平同誌到嘉善考察,希望嘉善“要充分發揮區位優(you) 勢,主動接軌上海,努力建設成為(wei) 我省開放型經濟的前沿陣地。”

  那一天,時任嘉善縣委書(shu) 記高玲慧深受觸動:緊鄰上海,就是嘉善最大的優(you) 勢,這裏正是浙江接軌上海的“橋頭堡”。

  率先接軌的是產(chan) 業(ye) 。當時,嘉善的招商人員,隔三岔五去上海招商。但那時的嘉善沒什麽(me) 名氣,他們(men) 所到之處多受冷遇。

  “要把名片上的區號021變成0573,我們(men) 才不來。”“嘉善的資源配套,能和上海比嗎?”……

  許多人至今仍記得,“閉門羹”吃了不少,招來的也大多為(wei) 產(chan) 業(ye) 鏈下遊企業(ye) ,甚至還有企業(ye) 看中這裏便宜的地價(jia) ,隻建倉(cang) 儲(chu) 基地。

  失落的同時,大家不禁擔憂起來:兩(liang) 地間愈發便利的交通,會(hui) 不會(hui) 反而加速虹吸效應?

  2005年4月,習(xi) 近平同誌再次來到嘉善調研視察。他特別談到,嘉善不僅(jin) 要抓住產(chan) 業(ye) 接軌這一重點錯位發展,更要圍繞“上海需要什麽(me) ,我們(men) 能做什麽(me) ,我們(men) 能給什麽(me) ”設計工作和活動載體(ti) 。

  “是啊,隻有公共服務、民生等全領域實現同城化,兩(liang) 地才算真正融合。”回想起洽談項目時上海客戶的顧慮,高玲慧明白了。

  不破行政隸屬、打破行政邊界,一場向更深層次更寬領域拓展的改革,開始了。但融合,並沒有想象中那麽(me) 容易。

  生態改革就是一例。


整治後的太浦河。嘉善市委宣傳(chuan) 部供圖

  行走嘉善,太浦河的故事讓人口口相傳(chuan) 。這條河,將上海青浦、江蘇吳江和嘉善三地緊密串聯。

  但也正因為(wei) 此,這裏曾“一河三標準,各有各的理”。上世紀90年代起,上遊吳江就把太浦河定位為(wei) 泄洪通道,最多時,在河周邊分布了上萬(wan) 家紡織企業(ye) 。而下遊青浦和嘉善,卻將其定位為(wei) 飲用水水源。

  “各種水生植物泛濫,三地交界處,還總有人偷倒渣土。”嘉善姚莊鎮銀水廟村村民潘根龍的家就在太浦河旁,眼看著母親(qin) 河一天天變髒,他和村民們(men) 很是發愁。

  治也治不好,管也管不到位。怎麽(me) 辦?

  轉機出現在2018年11月5日——長三角一體(ti) 化發展上升為(wei) 國家戰略。

  “一體(ti) 化”逐漸從(cong) 沒有約束力的概念和協議,成為(wei) 切切實實的製度。2019年8月,青吳嘉簽署協同治水協議;兩(liang) 個(ge) 月後,三地建立聯合河長製。

  潘根龍和幾位村民自發成立了聯合護水隊,現在他們(men) 每周都會(hui) 一起巡河,這些村民有吳江的,也有青浦的。“一家人不幹兩(liang) 家事,護水也一樣。”潘根龍說。

  如今,太浦河水質已從(cong) 五年前的Ⅳ類提升至Ⅱ類標準。

  2019年11月1日,又一個(ge) 屬於(yu) 嘉善的閃光時刻——嘉善與(yu) 上海青浦、江蘇吳江一起,被納入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ti) 化發展示範區。

  嘉善牢牢抓住這一契機,體(ti) 製機製創新不斷提速。


嘉興(xing) 市秀洲區王江涇鎮便民服務中心的“跨域通辦·雲(yun) 綜窗”窗口。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

  老百姓最關(guan) 注的教育、醫療等民生領域成效尤為(wei) 顯著:嘉善公交卡可用來乘坐上海地鐵;與(yu) 滬浙名校合作共建12所附屬學校;嘉善人可在上海各大醫院實現刷卡結算,也能在本地醫院預約上海專(zhuan) 家……

  體(ti) 製機製創新帶給嘉善的變化,同樣發生在長三角大地上。

  上升為(wei) 國家戰略後,體(ti) 製機製的突破更為(wei) 有力——2019年,《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ti) 化發展規劃綱要》印發,標誌著這一國家戰略進入了全麵實施階段;當年11月,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ti) 化發展示範區正式掛牌,一批批製度創新成果從(cong) 這裏誕生;通過建立區域協調合作機製,長三角區域內(nei) 的居民,憑借手中的一張社保卡就可以辦理長三角人社、公安、民政、醫保等多領域政務事項,長三角地區跨省醫保關(guan) 係轉移接續也已實現全麵覆蓋……

  “更好發揮先行探路、引領示範、輻射帶動作用……”20年來,改革始終是長三角一體(ti) 化發展不變的主旨,2023年底那場深入推進長三角一體(ti) 化發展座談會(hui) 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長三角發展的這番新要求,更是充滿了破浪前行的改革意味。

  今年春天,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會(hui) 議,審議《關(guan) 於(yu) 持續深入推進長三角一體(ti) 化高質量發展若幹政策措施的意見》,會(hui) 上再次傳(chuan) 來對長三角一體(ti) 化的殷殷期待——

  上海市要更好發揮帶動作用,江蘇、浙江、安徽三省要各揚所長,凝聚強大工作合力,不斷譜寫(xie) 長三角一體(ti) 化發展新篇章……

  字裏行間,推動長三角一體(ti) 化發展初心如磐,“取得更大突破”厚望如山。

  心懷總書(shu) 記殷殷囑托,6月5日至6日,長三角三省一市主要領導會(hui) 聚浙江溫州,共商落實之計,共謀發展新局。“譜寫(xie) 長三角一體(ti) 化新篇章 勇當中國式現代化先行者”的主題,定將化為(wei) 新招實舉(ju) ,一步一步往前走,一項一項往前推。

  (中國藍新聞記者 金亮 李琳 黃利偉(wei) 朱賢勇 陳旺 潮新聞記者 陳佳瑩 祝梅 王雨 嘉善台 嘉興(xing) 台 舟山台 溫州台 湖州台 慈溪台 海寧台)

  終審:孟文林 孫 宇

  責編:徐雯婷

  編輯:張歆宜

(責編: 陳衛國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