槳板拍打水麵,激起陣陣浪花,一艘艘龍舟如離弦之箭衝(chong) 出起點。
剛剛過去的端午假期裏,在山東(dong) 省東(dong) 營市東(dong) 營區,“甲辰龍騰 盛世中華”2024年全國龍舟大聯動活動沿黃九省(區)暨山東(dong) 省第十四屆全民健身運動會(hui) 暨山東(dong) 沿黃九市龍舟賽在龍棲湖濕地公園舉(ju) 行。
“龍居鎮是黃河流經東(dong) 營的第一站,擁有省級森林公園、省級濕地公園,旅遊資源豐(feng) 富。‘為(wei) 一場賽事奔赴一座城’,去年以來,龍居鎮已承辦鐵人三項賽等省市級大賽5場,帶動了旅遊業(ye) 發展。”龍居鎮黨(dang) 委書(shu) 記隋海偉(wei) 接受媒體(ti) 采訪時表示。
不僅(jin) 如此,傍晚時分,非遺市集上還會(hui) 有短穗花鼓表演、傳(chuan) 統鹽垛鬥虎表演、呂劇表演。東(dong) 營區呂劇保護傳(chuan) 承發展中心和莊戶劇團的演員們(men) 一同登台,為(wei) 遊客們(men) 帶來充滿魅力的戲曲表演。
每年的龍舟賽,各地都會(hui) 迎來眾(zhong) 多遊客。今年的龍舟賽,格外受到遊客們(men) 的追捧。各地文旅部門抓住時機,充分開發與(yu) “賽龍舟”相關(guan) 的經濟活動與(yu) 文旅產(chan) 業(ye) ,讓這股“國潮熱”為(wei) 假日經濟再添新活力。
文化和旅遊部10日發布的信息顯示:2024年端午假期(6月8日至10日),全國文化和旅遊市場總體(ti) 平穩有序。據測算,國內(nei) 旅遊出遊合計1.1億(yi) 人次,同比增長6.3%;國內(nei) 遊客出遊總花費403.5億(yi) 元,同比增長8.1%。
在福建省福州市長樂(le) 區江田鎮三溪村,夜幕之下,10多艘龍舟前後交錯,鑼鼓聲鏗鏘有力,槳下濺起朵朵浪花。
“自古龍舟日競渡,獨有三溪夜賽航。”三溪村黨(dang) 委書(shu) 記潘銀官接受媒體(ti) 采訪時表示,三溪村自古有端午龍舟競渡的習(xi) 俗。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村民白天外出勞作,傍晚收工後才挑燈競渡,就有了夜渡龍舟的習(xi) 俗,並一直保留至今。
據潘銀官介紹,得益於(yu) 文旅融合,2023年三溪村人均年收入達3.63萬(wan) 元,村財年收入達53萬(wan) 元,2024年村財年收入預計達到55萬(wan) 元。
賽龍舟、吃粽子、唱山歌、賞古曲……端午假期,以“賽龍舟”為(wei) 載體(ti) ,各地推出特色活動和新型消費場景,豐(feng) 富群眾(zhong) 文化和旅遊生活,讓傳(chuan) 統節日文化內(nei) 涵與(yu) 旅遊發展深度融合。
6月10日,貴州省黔東(dong) 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鎮遠縣,一年一度的賽龍舟活動如期而至。
據了解,此次端午龍舟賽期間,鎮遠還設置了非遺活態展演和文藝專(zhuan) 場秀,黔東(dong) 南州各市縣也借此機會(hui) 展現當地的民族歌舞和服飾工藝等。
“借助這些活動,讓遊客的體(ti) 驗更加豐(feng) 富,也讓我們(men) 的文化被更多人了解。”鎮遠縣文化館館長陳金國表示。文旅深度融合,鎮遠縣現已成為(wei) 貴州旅遊東(dong) 線上的一顆璀璨明珠。2023年,鎮遠縣接待遊客820.09萬(wan) 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91.81億(yi) 元。
將傳(chuan) 統民俗、民間藝術有機融入消費場景,端午主題特色活動持續釋放消費活力。交通運輸部數據顯示:端午假期,預計全社會(hui) 跨區域人員流動量為(wei) 61671.9萬(wan) 人次,日均約20557.3萬(wan) 人次,比2019年同期增長12.8%,比去年同期增長5.8%。
端午節臨(lin) 近,重慶市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龍潭鎮舉(ju) 行劃龍舟比賽,吸引來自湖北、重慶等地的15支隊伍參加角逐。新華社發 冉川 攝
“看見古鎮的文化遺產(chan) ,看見旅遊的生生不息。”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表示,“古村、古鎮、古城,已經成為(wei) 區域旅遊發展的重要支撐,呈現出旺盛的生活力和廣闊的發展前景。要穩步推進古鎮曆史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等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創造性傳(chuan) 承和創新性發展。”
“寶藏小眾(zhong) 縣域、古鎮村落逐漸走向大眾(zhong) 視野,其本質是對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的探尋。”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旅遊科學學院院長、教授呂寧表示,文化是一個(ge) 漫長的積累過程,深度的文化體(ti) 驗對遊客而言也充滿魅力,“國潮風”帶動文旅發展,要注重文化積澱與(yu) 文化體(ti) 驗,將一時的爆紅轉化為(wei) 恒久的長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