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潘嶽:多元一體在新疆

發布時間: 2024-06-13 09:39:00 來源: 道中華微信公眾號

  6月12日,“中國新疆的曆史與(yu) 未來”國際論壇在喀什舉(ju) 辦。中央統戰部副部長,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hui) 主任、黨(dang) 組書(shu) 記潘嶽在論壇上致辭。以下致辭內(nei) 容來源於(yu) 中國網直播:

  6月12日,中央統戰部副部長,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hui) 主任、黨(dang) 組書(shu) 記潘嶽在“中國新疆的曆史與(yu) 未來”國際論壇致辭。民族畫報社記者 趙利 攝

  多元一體(ti) 在新疆

  ——在“中國新疆的曆史與(yu) 未來”國際論壇上的致辭

  潘嶽

  (2024年6月12日)

  尊敬的艾爾肯·吐尼亞(ya) 孜主席,

  尊敬的哈薩克斯坦駐華大使沙赫拉特·努雷舍夫先生,

  尊敬的各位專(zhuan) 家朋友們(men) ,大家好!

  “中國新疆的曆史與(yu) 未來”國際論壇,在著名的古絲(si) 路名城喀什舉(ju) 行。我代表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hui) ,對所有參會(hui) 嘉賓表示衷心感謝!

  中國國家主席習(xi) 近平先生指出,“我們(men) 要共同倡導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堅持文明平等、互鑒、對話、包容,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衝(chong) 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優(you) 越。”今天有來自各個(ge) 國家的新老朋友,也有中方的多位學者,很多都是曆史學、考古學、人類學、環境學的權威。吸引我們(men) 在這裏開會(hui) 的原因之一,是由國家民委所屬的中央民族大學對莫爾寺考古遺址的發掘與(yu) 研究,為(wei) 我們(men) 理解文明的多元交融提供了又一例證。


莫爾寺遺址發掘現場:遠處為(wei) 圓形塔,近處為(wei) 大佛殿和僧舍建築基址。

  新疆曆來是多元文化薈萃、多種宗教並存的地區。除了大量的佛教遺址外,塔什庫爾幹縣發現了2500年前的拜火教火壇;若羌米蘭(lan) 古城發現了1800年前希臘風格的“有翼天使”佛教壁畫;吐魯番修建於(yu) 1300年前的景教寺院出土了道教經典和基督教《聖經》,高昌故城壁畫中出現了1000年前的摩尼教禮拜儀(yi) 式場景;奇台縣的唐朝墩古城發現了1200年前始建的景教寺院,其壁畫描繪了“耶穌騎驢進耶路撒冷”的典故,古城內(nei) 還清理出1000年前古羅馬式的浴場。這些古代文化與(yu) 後來傳(chuan) 入的伊斯蘭(lan) 文化交融成新疆多元宗教文化。


唐朝墩古城大型公共浴場平麵圖。(圖片由中國人民大學提供)

  新疆文化既有多元,更有一體(ti) ,這一體(ti) 就是“中華文化”。

  國際上有一種不真實的敘事,將新疆文化與(yu) 中華文化分離開甚至對立起來。但大量的考古實證告訴我們(men) ,新疆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文化圈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石器時期,源自黃河流域的彩陶文化經甘青地區就已傳(chuan) 至天山南北;玉是中國獨特文化,象征著國家權力與(yu) 禮樂(le) 典儀(yi) ,而產(chan) 自新疆的和田玉在中原的仰韶、龍山、齊家、殷墟等文化遺址中均有發現。兩(liang) 千年前漢朝對新疆行使管轄權之前,昆侖(lun) 山西王母的神話就早已成為(wei) 中國神話體(ti) 係的核心之一。新疆出土了漢、晉、南北朝、唐、宋、元大量儒家文化遺存,如南疆樓蘭(lan) 古城、尼雅遺址、吐魯番阿斯塔那墓地出土的《詩經》《尚書(shu) 》《春秋》《左傳(chuan) 》《論語》《禮記》《孝經》等儒學典籍殘卷,更反映出中華文化在新疆開花結果的史實。前麵所提到各方傳(chuan) 入的文化之所以能在這裏發展,從(cong) 另一角度也說明了中華文化的包容性。儒家文化是人文主義(yi) ,不是宗教文化,沒有非此即彼的排他性,可以容納多元宗教共存發展。越包容開放就越被各方認同,就越被珍惜維護,就使得中華文明綿延至今從(cong) 不中斷。

  國際上還有一種違背事實的敘事體(ti) 係,把新疆與(yu) 中華文化的關(guan) 係描述成“被同化”。這是對中國曆史的無知。因為(wei) 西域人民自古以來也同是中華文化的共同創造者。例如,中國著名農(nong) 書(shu) 《農(nong) 桑撮要》是高昌畏兀兒(er) 農(nong) 學家魯明善所著。漢傳(chuan) 佛教的《金剛經》等多部典籍,是龜茲(zi) 高僧鳩摩羅什所翻譯,他創造的“慈悲”、“世界”、“覺悟”、“苦海”、“愛河”等詞匯成為(wei) 今天漢語中的常用詞;再比如元代畏兀兒(er) 人廉希憲是忽必烈的宰相兼儒學大師,力推中華文化,今天北京高校雲(yun) 集的魏公村,就是以廉希憲的魏國公封號命名的。中華文化與(yu) 中華民族代代相承。元朝取代了宋朝卻為(wei) 宋修史,明朝取代了元朝卻為(wei) 元修史,清朝取代了明朝卻為(wei) 明修史,在元朝推動恢複科舉(ju) 製、為(wei) 宋修史的康裏巎巎也是西域蒙古族人。中華文化共同體(ti) 是由包括西域各民族在內(nei) 的中華民族共同創造的。

  文化共同體(ti) 的基礎是經濟與(yu) 社會(hui) 的深度交融。帕米爾高原與(yu) 河西走廊的地理態勢,是西域經濟向東(dong) 融合的重要因素。西域與(yu) 中原的經濟結構互補共生,正因為(wei) 古代西域與(yu) 中原大市場實現了高度連接,才使西域具備溝通歐亞(ya) 大陸的能力。西域與(yu) 中原先民在共同開辟的這條古絲(si) 路上興(xing) 起了一座座貿易城市,喀什正是其中耀眼明珠。數千年裏,來自東(dong) 西南北的各族人民通過遷移、屯墾、商貿、通婚等方式,穿梭於(yu) 戈壁風沙與(yu) 大漠孤煙,你來我往、我去你來,最終形成新疆各民族共存共生局麵。新疆與(yu) 中原最終同屬於(yu) 一個(ge) 政治共同體(ti) ,正是以上經濟、社會(hui) 、文化共同體(ti) 發展的必然結果。

  有外國朋友擔心,新疆既然同屬於(yu) 一體(ti) ,是不是就沒有“多元”?按照西方“多元主義(yi) ”思路,多元和一體(ti) 總是有些矛盾。但中國哲學總能使多元與(yu) 一體(ti) 、相互矛盾的事物辯證統一。正如習(xi) 近平主席指出的中國學術思想史上重要的“儒釋道合流”現象。原始佛教通過新疆剛傳(chuan) 入中原時,其不事生產(chan) 、不敬祖先、不孝父母、不敬王者的教義(yi) 與(yu) 中國的儒道思想產(chan) 生了衝(chong) 突。但最終結果是,佛教吸收了儒家的忠孝倫(lun) 理,調和了因果輪回與(yu) 父母孝悌的關(guan) 係,吸收了道家的體(ti) 悟方式,形成了中國化佛教。而儒家也吸收了佛教的性理之學,形成了中國理學。今天,儒釋道三家並沒有變成一家,體(ti) 現的是哲學的多元;但三家思想又交融成中國人精神世界的更大共同體(ti) ,體(ti) 現的是一體(ti) 。多元融成一體(ti) ,一體(ti) 反哺多元,莫爾寺就是個(ge) 好例子。這座小小的遺址上,同時發現了印度犍陀羅式方形佛塔,中亞(ya) 和新疆本土的回字形佛殿,以及漢傳(chuan) 佛教的大佛殿建築。前後跨越700年,體(ti) 現的是早期印度佛教在塔裏木盆地演化成西域特色佛教而繼續向東(dong) 傳(chuan) 入中原,而幾百年後的中國化佛教又回過頭來反哺西域,在它最初進入中國的地方修建了漢傳(chuan) 佛寺。

  伊斯蘭(lan) 教進入中國也有相似經曆。一條路線是海上絲(si) 路到泉州,另一條是陸上絲(si) 路到新疆並與(yu) 佛教發生衝(chong) 突,南疆佛教遺址中可見其痕跡。但最終結果是,進入中國的伊斯蘭(lan) 教,在明末清初時開始與(yu) 儒家、道家乃至佛家哲學相融通,產(chan) 生了“伊儒會(hui) 通”思想。當時的中國伊斯蘭(lan) 教譯著家們(men) 特別強調“敬真主,忠國家”的思想,認為(wei) 伊斯蘭(lan) 教“忠信孝友”與(yu) 儒家倫(lun) 理有相通之處。烏(wu) 魯木齊有個(ge) “陝西大寺”,是清朝乾隆年間建的,體(ti) 現了伊儒會(hui) 通建築風格。中國的伊儒會(hui) 通精神與(yu) 伊斯蘭(lan) 世界中的理性思維有共通之處,是協調國家與(yu) 民族、教義(yi) 與(yu) 世俗關(guan) 係的重要嚐試。馬來西亞(ya) 剛剛召開了伊儒對話峰會(hui) ,馬來西亞(ya) 總理安瓦爾說,“通過關(guan) 注伊斯蘭(lan) 和儒教之間的交匯點,我們(men) 選擇遠離不和諧”,又說,“通過擁抱伊斯蘭(lan) 和儒教思想的智慧,我們(men) 可以努力創造一個(ge) 不僅(jin) 在技術上先進,還有在倫(lun) 理上開明的未來”。伊儒會(hui) 通精神仍在今天反哺新疆。

  不管是佛教進入中國,還是伊斯蘭(lan) 教進入中國,都經曆了碰撞融合,都成為(wei) 中國化的佛教與(yu) 中國化的伊斯蘭(lan) 教。這種碰撞融合,不是為(wei) 了消滅彼此,而是為(wei) 了提升彼此,交融出更先進的文明。新疆故事充分證明中華文明始終在兼收並蓄中曆久彌新。

  世界上凡關(guan) 心中國的政治家與(yu) 學者們(men) 都應當了解研究習(xi) 近平主席提出的馬克思主義(yi) 與(yu)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相結合。這種結合產(chan) 生了深刻的“化學反應”,造就了新的文化思想。馬克思主義(yi) 與(yu) 中華文明連續性相結合,決(jue) 定了中國道路蘊含著從(cong) 未中斷的文明邏輯。馬克思主義(yi) 與(yu) 中華文明創新性相結合,決(jue) 定了“結合”不是複古,而是開啟新的思想解放。馬克思主義(yi) 與(yu) 中華文明統一性相結合,決(jue) 定了國土不能分、國家不可亂(luan) 、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斷的基本理念。馬克思主義(yi) 與(yu) 中華文明包容性相結合,決(jue) 定了中華文明從(cong) 來不用單一文化代替多元文化,而是由多元文化匯聚成共同文化。馬克思主義(yi) 與(yu) 中華文明和平性相結合,決(jue) 定了中華文明始終追求美美與(yu) 共和平共贏。一個(ge) 數千年基本沒發生宗教戰爭(zheng) 的中國,一個(ge) 數千年從(cong) 不搞殖民擴張與(yu) 文化強製輸出的中國,其和而不同、多元一體(ti) 的經驗也許能為(wei) 今天世界上仍存在的民族宗教衝(chong) 突問題提供借鑒。

  在座的專(zhuan) 家們(men) 大都研究古老文明,古老文明體(ti) 都蘊含著天然的多元,都在用各自的方式為(wei) 多元尋找一體(ti) 與(yu) 團結。我們(men) 雖不見得完全認同彼此尋求一體(ti) 的方式,但都衷心希望彼此都能獲得團結凝聚的力量。共同追求,彼此借鑒,各自實現。

  作為(wei) 多元文明交融薈萃之地,曆史的新疆與(yu) 未來的新疆,必會(hui) 堅持多元一體(ti) 道路,建設更加安全和諧的新疆;必會(hui) 更好地發揮樞紐作用,聯結中國與(yu) 中亞(ya) 、西亞(ya) 、歐洲;必會(hui) 更好地發揮支撐作用,打造“一帶一路”建設核心區;必會(hui) 更好地保護各民族優(you) 秀文化以豐(feng) 富發展絢麗(li) 多彩的中華文明。因此,新疆不僅(jin) 僅(jin) 是中國的新疆,也是世界的新疆。讓曆史、今天、未來的新疆走向世界,是我們(men) 共同的願景。

  最後,預祝論壇取得圓滿成功。謝謝大家。

(責編: 於超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