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5月24日新西蘭(lan) 克賴斯特徹奇藝術中心拍攝的路易·艾黎塑像。新華社記者 郭磊 攝
在中國人民的老朋友路易·艾黎的故鄉(xiang) ——新西蘭(lan) 南島最大城市克賴斯特徹奇,一座路易·艾黎塑像矗立在克城藝術中心的入口處。路易·艾黎右手托腮沉思,凝視遠方。
路易·艾黎自1927年起在華工作生活60年,與(yu) 中國人民風雨同舟,是工業(ye) 合作社運動發起者,山丹培黎學校創辦者,將畢生獻給了中國民族獨立和國家建設事業(ye) ,為(wei) 中國和新西蘭(lan) 架起了一座友誼之橋。
這是5月24日拍攝的新西蘭(lan) 克賴斯特徹奇藝術中心。新華社記者 郭磊 攝
今年5月24日至25日,路易·艾黎塑像揭幕等一係列紀念活動在克賴斯特徹奇及其所屬的坎特伯雷地區舉(ju) 行。路易·艾黎塑像是中國和平發展基金會(hui) 向克賴斯特徹奇市議會(hui) 捐贈的,由中國畫家、雕塑家袁熙坤主持製作。
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部長劉建超在塑像揭幕儀(yi) 式上表示,時至今日,路易·艾黎先生的事跡和精神仍然激勵著我們(men) 。克賴斯特徹奇與(yu) 中國多個(ge) 省市開展廣泛合作,結下深厚友誼,這既是“路易·艾黎精神”的體(ti) 現,更是長期以來中新友好事業(ye) 的縮影。
這是5月25日在新西蘭(lan) 斯普林菲爾德拍攝的路易·艾黎紀念亭。新華社記者 郭磊 攝
克賴斯特徹奇市市長梅傑表示,路易·艾黎是新中友好的象征。路易·艾黎曾就讀於(yu) 克賴斯特徹奇藝術中心。在此豎立塑像,可以更好地銘記這位坎特伯雷的偉(wei) 大兒(er) 子,鼓舞兩(liang) 國人民繼承路易·艾黎留下的新中友好寶貴財富。
路易·艾黎1897年出生於(yu) 克賴斯特徹奇附近的小鎮斯普林菲爾德,在克賴斯特徹奇度過了中學時光,自1927年起在華工作。上世紀40年代,路易·艾黎來到甘肅省山丹縣,在那裏創辦培黎工藝學校,吸收大量勞動人民子弟,培養(yang) 了一批實用技術人才。
這是5月25日在新西蘭(lan) 斯普林菲爾德拍攝的路易·艾黎紀念公園。新華社記者 郭磊 攝
路易·艾黎的堂妹喬(qiao) 斯林·艾黎·沃特金曾訪問山丹縣。她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回憶道:“我們(men) 到山丹縣那天,山丹人民熱烈歡迎路易·艾黎的家人。這份感情如此深厚,讓人永生難忘,相信這份友情會(hui) 傳(chuan) 承下去。”
路易·艾黎弟弟皮普的孫女莎拉·斯圖爾特說:“我受邀去中國時,感受到了路易·艾黎所做事情的影響力,我非常欽佩他的付出。”
這是5月25日在新西蘭(lan) 斯普林菲爾德拍攝的路易·艾黎紀念公園。新華社記者 郭磊 攝
克賴斯特徹奇-中國友好城市委員會(hui) 主席米歇爾·麥克威廉告訴記者,路易·艾黎在甘肅省山丹縣生活了約10年,山丹的風景很像他的出生地斯普林菲爾德。克賴斯特徹奇1984年與(yu) 甘肅省建立友好省市關(guan) 係也是源自路易·艾黎的倡議。
麥克威廉說,在最近的教學改革中,新西蘭(lan) 政府決(jue) 定增加更多曆史內(nei) 容,路易·艾黎的事跡有望寫(xie) 入地區學校的曆史課本,相信這將更好地幫助傳(chuan) 承“路易·艾黎精神”,進一步深化兩(liang) 國傳(chuan) 統友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