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盛夏的海風拂過鷺島,一粒粒飽含希望的種子正在悄然間萌芽,在海峽兩(liang) 岸開出青春之花!
6月14日,第二十二屆海峽青年論壇在廈門開幕。
6月14日,第二十二屆海峽青年論壇在廈門開幕。本屆論壇以“青春同心創未來,攜手打拚謀複興(xing) ”為(wei) 主題,吸引來自海峽兩(liang) 岸的青年精英、專(zhuan) 家學者以及各界人士550人參加。在分享交流中,兩(liang) 岸青年以學習(xi) 、就業(ye) 、創業(ye) 的經曆和感悟,碰撞思想,暢敘友情,展示風采。
國家的希望,民族的未來在青年,兩(liang) 岸關(guan) 係的希望和未來同樣在青年。自2003年創辦以來,海峽青年論壇已連續舉(ju) 辦22屆,成為(wei) 構建兩(liang) 岸同胞文化認同、推動兩(liang) 岸融合發展、增強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青年先鋒力量的重要平台。論壇始終秉持“我們(men) 在一起播種希望,我們(men) 在一起耕耘未來”理念,吸引越來越多的兩(liang) 岸青年在這裏相聚相識、攜手並進,為(wei) 推動兩(liang) 岸和平發展,推進祖國統一和民族複興(xing) 寫(xie) 下青春新篇章。
“兩(liang) 岸青年能夠互相理解交流,建立共性,不僅(jin) 能夠強化彼此的聯係,更能進而帶動世界發展的趨勢。”開幕式上,第一次率團參加海峽青年論壇的中國國民黨(dang) 副主席連勝文表示,推動兩(liang) 岸合作發展,需要年輕人參與(yu) 、分享、主導,兩(liang) 岸青年應麵對麵溝通,在彼此認同中消弭誤解,成為(wei) 朋友。
兩(liang) 岸青年分享就業(ye) 感悟。
“兩(liang) 岸青年合作是未來中華民族發展的重要基礎,不管兩(liang) 岸形勢如何波動,我們(men) 還是要鼓勵兩(liang) 岸年輕人正麵交流。”連勝文認為(wei) ,未來兩(liang) 岸青年的交流,可以著重於(yu) 文化、觀光、體(ti) 育、科技等領域。當做一種充實自我的途徑,大家一起成長,共同進步。“兩(liang) 岸青年互相理解,建立共性,不僅(jin) 能夠強化彼此的聯係,更能進而帶動世界發展的趨勢,這是兩(liang) 岸共同的機會(hui) 。”
“青春不要留白,想要追夢,請你立刻馬上來!”活動現場,台灣世新大學新聞係教授江岷欽向廣大台灣青年發出誠摯邀請。他表示,兩(liang) 岸民間交流的優(you) 勢在於(yu) 沒有意識形態、沒有包袱。年輕人有活力,有熱情,他們(men) 能把自己的生命元素釋放出來,為(wei) 兩(liang) 岸交流注入新動能。
“我們(men) 常講‘搭建兩(liang) 岸溝通的橋梁’,橋的意義(yi) 就是要‘跨越障礙,連接兩(liang) 點’,兩(liang) 岸年輕人如果能夠把橋搭建起來,兩(liang) 岸最大的障礙就能夠簡單跨越。”江岷欽說,隻要能夠跨出去,台灣就不再是孤島,兩(liang) 岸也終將成為(wei) 一家。“無論海角天涯,此心安處是吾鄉(xiang) 。”
台灣陽明交通大學學生李亮頤在論壇上講述了自己隨同馬英九先生在大陸參訪交流的經曆。
青年是兩(liang) 岸交流中充滿朝氣的力量。兩(liang) 岸青年好,兩(liang) 岸未來才會(hui) 好。去年,馬英九先生率台灣青年學子與(yu) 大陸學生交流,在兩(liang) 岸青年之間播下友誼的種子。今年,馬英九先生再度率領台灣青年來祖國大陸參訪交流,一來一往中,兩(liang) 岸青年從(cong) 陌生到熟悉,友誼的種子逐漸生根。
作為(wei) 參訪團中的一員,台灣陽明交通大學學生李亮頤在論壇上講述了自己隨同馬英九先生在大陸交流的經曆。她說,印象最深的除了大陸高科技企業(ye) 、名勝古跡外,就是與(yu) 中山大學和北京大學的同學們(men) 互動。“記得馬先生常說,兩(liang) 岸青年交流是如此的‘渾然天成,欲罷不能’,我對此深有感觸。”李亮頤表示,我們(men) 有著相同的語言,相似的年紀,熱絡交流發自內(nei) 心,美好記憶深深印刻在彼此的腦海裏,自然越走越近、越走越親(qin) 。
鄉(xiang) 關(guan) 何處是,兩(liang) 岸皆故土。在福建,如火如荼推進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事業(ye) 中,台灣青年是一支活躍的力量,楊於(yu) 萱就是其中的一名。2019年,楊於(yu) 萱帶著台灣的社區營造理念,進駐到廈門天竺山麓下的過阪社區。“要像一滴水融入大海那樣融入到村子裏。”在楊於(yu) 萱看來,鄉(xiang) 村營造師不是簡單地寫(xie) 上幾個(ge) 策劃案,而是要像一個(ge) 護航者,深度參與(yu) 到鄉(xiang) 村發展過程中,為(wei) 古舊的村落凝聚起新的精神氣質,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建設家鄉(xiang) 。“村民們(men) 把我當成了自家人,而我也早已成為(wei) 了這個(ge) ‘家’中的一員。”
活動現場,兩(liang) 岸青年合唱歌曲《明天會(hui) 更好》。
“跨越淺淺的海峽,兩(liang) 岸永遠是一家。”畢業(ye) 於(yu) 台灣東(dong) 吳大學英語專(zhuan) 業(ye) 的陳於(yu) 萱,入職廈門航空已有7年。作為(wei) 廈航的首批台籍乘務長,陳於(yu) 萱個(ge) 人飛行裏程多達5000小時。她說,自己的祖籍在四川成都,小時候,爺爺經常會(hui) 跟自己講述他印象裏家鄉(xiang) 的樣子。正因如此,陳於(yu) 萱從(cong) 小就對大陸有著很深的感情。“目前廈門航空台乘隊伍中,已有19人在大陸成家立業(ye) 。”說到這裏,陳於(yu) 萱的臉上滿意笑意。“未來,我們(men) 將繼續在萬(wan) 米高空搭建兩(liang) 岸融合發展的橋梁,幫助更多的同胞暢行兩(liang) 岸,讓愛回家。”
心之所向,天涯也是咫尺。近年來,台灣青年在大陸探索、融入、奮鬥、成長的感人故事越來越多。他們(men) 以自己的汗水和智慧,與(yu) 大陸青年共同書(shu) 寫(xie) 著兩(liang) 岸融合發展的曆史篇章。當前,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曆史進程。麵向美好的未來,兩(liang) 岸青年要勠力同心,砥礪前行,用青春譜寫(xie) 民族複興(xing) 的華美樂(le) 章。
“唱出你的熱情,伸出你雙手,讓我擁抱著你的夢,讓我擁有你真心的麵孔,讓我們(men) 的笑容,充滿著青春的驕傲……”兩(liang) 岸青年在雙向奔赴中厚植友誼、攜手打拚,兩(liang) 岸關(guan) 係的明天一定會(hui) 更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