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了解的中國太片麵了,這次的新疆之行,讓我感受到了中國的多元和包容、中國人的熱情和友好!”新疆行的最後一天,日本創價(jia) 學會(hui) 大阪總務局職員長間敏夫充滿了不舍。
今年是日本創價(jia) 學會(hui) 名譽會(hui) 長池田大作首次訪華並受到周恩來總理親(qin) 切接見50周年。5月底,應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hui) 和中日友好協會(hui) 邀請,創價(jia) 學會(hui) 會(hui) 長原田稔率百名青年代表訪華,在新疆這片廣袤無垠又厚重深沉的土地上,他們(men) “刷新”並“豐(feng) 富”了對中國的印象,更對“中日友好”四個(ge) 字有了具象化的感受。
“到了新疆,才真正理解絲(si) 綢之路”
從(cong) 飛機上俯瞰烏(wu) 魯木齊,城區平坦開闊,遠處綿延的天山山脈將其抱入懷中。首次來到中國的代表團成員長瀨千秋談起烏(wu) 魯木齊的初印象時說:“這個(ge) 地方看起來就像是我的故鄉(xiang) 北海道,壯闊的自然風光讓我倍感親(qin) 切。”
古絲(si) 綢之路綿亙(gen) 萬(wan) 裏,延續千年,新疆自古就是絲(si) 綢之路東(dong) 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樞紐。5月的吐魯番陽光炙熱,走進柏孜克裏克千佛洞遺址,一陣悅耳的熱瓦普琴聲飄來,帶來一絲(si) 清涼。這裏是吐魯番市現存石窟中洞窟最多的石窟群,其中有壁畫的洞窟有42個(ge) ,這些壁畫和佛像見證了多元文化在此交流融合。仔細聆聽完千佛洞的講解,代表團成員中岡(gang) 弘樹表示:“透過殘留的精美壁畫,我似乎依然可以看到曾經的盛景。這是偉(wei) 大的人類文化遺產(chan) ,給了我無盡的浪漫想象。”
“白日登山望烽火,黃昏飲馬傍交河。”唐代詩人李頎《古從(cong) 軍(jun) 行》詩中的交河,位於(yu) 吐魯番市西郊約10公裏的雅爾乃孜溝兩(liang) 河床之間的台地上。“壯觀!宏大!”參觀完交河故城後,代表團成員神田莉佳和吉田知德不約而同給出了這樣的評價(jia) 。作為(wei) 絲(si) 綢之路的交通要道,建築藝術、宗教信仰等多種文化在這裏交流互鑒,留下了豐(feng) 富的印記。從(cong) 院落、官署、高台、佛塔的斷壁殘垣,成員們(men) 想象著這裏曾經繁榮的城市風貌、融合的風土人情。
新疆博物館有一件鎮館之寶——“五星出東(dong) 方利中國”織錦護臂。1995年,該文物由中日尼雅遺址學術考察隊在新疆民豐(feng) 縣尼雅遺址發現,被譽為(wei) 20世紀中國考古最偉(wei) 大的發現之一。文物見證著昔日絲(si) 綢之路的繁榮,講述著絲(si) 綢之路東(dong) 西方文化交流的曆史。成員們(men) 在這件展品前端詳許久,想要了解更多背後的故事。長瀨千秋表示,“通過這些文物,我仿佛看到了絲(si) 綢之路真實的樣子。感謝一代代人的努力,讓東(dong) 西方文化、藝術、宗教經絲(si) 綢之路傳(chuan) 播交流,我才有機會(hui) 站在這裏親(qin) 身觀察和感受。”代表團成員本田光司說,幾千年來,超越國籍、民族、語言的文化交流融合每天都在新疆這片土地上上演,來到新疆,才真正理解絲(si) 綢之路的重要意義(yi) 。
“原來我對中國的認識隻有皮毛而已!”
在烏(wu) 魯木齊市文化中心規劃館等待出發的間隙,代表團成員茅根美保買(mai) 了一杯由機器人製作的咖啡。選擇口味下單,手機掃碼支付,點擊一鍵製作……喝到一杯香氣撲鼻的咖啡隻花費了幾十秒。和茅根美保一樣,很多成員來到中國之後嚐試了手機支付,掃碼購買(mai) 、無感支付帶給他們(men) 便利又新鮮的購物體(ti) 驗。
從(cong) 烏(wu) 魯木齊開車到吐魯番的路上,一排排巨大的風力發電設備吸引了成員們(men) 的目光。他們(men) 不時拿出手機拍照,向導遊詢問這些電能將被用到何處。成員們(men) 紛紛表示,印象中的新疆是沙漠和戈壁,實際上新疆不僅(jin) 風景優(you) 美,文化多元,經濟社會(hui) 發展也非常迅速。“百聞不如一見,隻有來到了中國,才能更加了解中國。”
大約20年前,長間敏夫還是一名大學一年級學生,那是他第一次和朋友們(men) 來到中國旅行。“當時我看到北京的主要交通工具是自行車,但是現在路上有非常多的電動汽車。不僅(jin) 是北京這樣的大城市,遙遠的烏(wu) 魯木齊同樣高樓林立。這20年間,中國的飛速發展可見一斑。” 長間敏夫說,這次的新疆行,讓他認識到對中國的了解還遠遠不夠,踐行中日友好,加深理解是第一步。
1974年,創價(jia) 學會(hui) 會(hui) 長原田稔在陪同池田大作訪問中國時,上班族朝氣蓬勃的麵貌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當時池田大作就斷言,未來的中國一定會(hui) 是一個(ge) 了不起的國家,兩(liang) 國青年一定要堅持世代友好,並提出“願在日中兩(liang) 國之間架設通向和平的金橋”。原田會(hui) 長表示,此次訪華團的大多數成員是第一次來到中國,希望他們(men) 用自己的眼睛多觀察,用自己的方式與(yu) 中國青年多交流,增進對中國經濟社會(hui) 的真實立體(ti) 全麵了解,為(wei) 增進兩(liang) 國友誼而不懈努力。
中日友誼金橋曆久彌堅
中日關(guan) 係,希望在人民,基礎在民間,未來在青年。青年肩負著繼承發展中日友好事業(ye) 的光榮使命。在新疆師範大學,中岡(gang) 弘樹遇見了一位第一次見到日本人的日語係學生,在他的陪同下,中岡(gang) 體(ti) 驗了中國茶藝,觸摸了新疆民族樂(le) 器,還和機器人進行了一場棋藝博弈。
“雖然我們(men) 國籍、年齡都不相同,但是和學生們(men) 交流就像是老朋友見麵一樣,一下子就拉近了心與(yu) 心的距離。他們(men) 的熱情、活力也感染著我。”吉田知德說,中日友好關(guan) 係始於(yu) 每個(ge) 人之間的友情,通過和學生們(men) 的交流,他更加深刻體(ti) 會(hui) 到了這一點。
傍晚時分,新疆國際大巴紮遊人絡繹不絕。代表團一行在這裏品嚐剛出爐的烤饢和奶茶,欣賞琳琅滿目的樂(le) 器,和當地舞者跳起了民族舞蹈。“快速發展”“開放包容”“熱情好客”,代表團成員畠山宏美這樣總結了她對新疆的印象,她說,已經開始期待去中國其他地方看一看。代表團成員小泉玲菜說,所到之處都是人們(men) 熱情友好的笑臉,新疆的所見所聞給她留下了無比美好的印象,回國後,會(hui) 和親(qin) 友分享這些珍貴的感受。“想要和更多中國人做朋友,想要成長為(wei) 可以為(wei) 兩(liang) 國友好做出更多貢獻的人,通過青年一代的努力,讓日中友誼金橋越走越寬。”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