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活力寧夏丨科技為“小紅果”插上騰飛翅膀

發布時間: 2024-06-17 08:44:00 來源: 人民網-寧夏頻道

  “寧夏枸杞,貴在道地;中寧枸杞,道地珍品。”枸杞既是寧夏的“地域符號”和“紅色名片”,也是具有競爭(zheng) 優(you) 勢和品牌優(you) 勢的區域特色主導產(chan) 業(ye) 。

  枸杞采摘園內(nei) 掛在枝頭的枸杞。人民網 周航攝

  從(cong) “保溫杯裏泡枸杞”的傳(chuan) 統吃法到枸杞原漿、鎖鮮枸杞等新產(chan) 品的研發與(yu) 市場投放,科技創新讓寧夏“土特產(chan) ”枸杞有了更多新形態,迎來了新機遇。

  在百瑞源枸杞研發中心的實驗室內(nei) ,工作人員正忙著提取枸杞紅素,進行實驗室階段的片劑產(chan) 品應用轉化。

  研發人員進行枸杞產(chan) 品研發。人民網 肖聰聰攝

  “研發中心由2位院士領銜,形成了以寧夏枸杞新品種培育、枸杞加工工藝技術研究、枸杞功效物質基礎研究、新產(chan) 品研發為(wei) 主的國內(nei) 枸杞行業(ye) 技術研發團隊。”百瑞源枸杞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郝萬(wan) 亮表示,企業(ye) 先後創新推出了鎖鮮枸杞、枸杞原漿、枸杞保健食品等七大類70多種枸杞精深加工產(chan) 品,帶動枸杞產(chan) 業(ye) 擺脫了低質低效發展的困局,蹚出高質量發展的路子,迎來供銷兩(liang) 旺。

  通過科技賦能,一粒小枸杞的功能附加值會(hui) 產(chan) 生倍增效應,這對助推枸杞產(chan) 業(ye) 的轉型升級意義(yi) 重大。

  枸杞標準化種植示範園。人民網 周航攝

  在寧夏中寧縣,一場關(guan) 於(yu) “鹽堿地栽培枸杞模式”的試驗已進行多年。在百瑞源種植基地,寧夏農(nong) 林科學院枸杞科學研究所的“增碳隔鹽”試驗田裏,新栽的枸杞苗長勢正旺,漫步枸杞田,火紅的頭茬枸杞果掛在枝頭,嬌豔欲滴。

  “以前這裏土地鹽堿成分太高,種植不了枸杞和其他農(nong) 作物,近幾年我們(men) 進行改良,已經初見成效。”郝萬(wan) 亮說。先在溝底鋪設20厘米厚的玉米秸稈,再在兩(liang) 側(ce) 鋪設棚膜。打好基礎後,鋪上1/3的粗砂,最後將挖出的土壤加入一定比例的牛糞,充分混合改良後回填。這種由寧夏農(nong) 林科學院開發的技術被稱為(wei) “增碳隔鹽”,在降低土壤鹽分的同時,可以改善作物根係環境以提升土壤肥力。

  中寧縣枸杞產(chan) 業(ye) 發展服務中心研究員劉娟說,“開展鹽堿地綜合改造利用,能夠拓展我們(men) 枸杞產(chan) 業(ye) 的發展空間。唯有不斷通過科技創新為(wei) 枸杞產(chan) 業(ye) 賦能,才能解決(jue) 枸杞產(chan) 業(ye) 發展過程中的問題”。

  截至2023年底,寧夏枸杞保有麵積32.5萬(wan) 畝(mu) ,鮮果產(chan) 量32萬(wan) 噸、加工轉化率35%,精深加工產(chan) 品涵蓋功能飲品、保健食品、休閑零食等10大類100餘(yu) 種,全產(chan) 業(ye) 鏈綜合產(chan) 值達290億(yi) 元。

  小紅果既是寧夏農(nong) 民的致富果,也是寧夏的富民產(chan) 業(ye) 。“下一步,我們(men) 將繼續做好枸杞產(chan) 業(ye) ‘帶一產(chan) 、強二產(chan) 、活三產(chan) ’這篇文章,讓小紅果不但紅遍中國,更要紅向世界。” 中寧縣副縣長孟躍軍(jun) 說。(張玉珂、趙文瑞、曲源、肖聰聰、樊美琪、許崢、穆國虎、李甜甜、高嘉蔚、周航)

(責編: 王東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