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國際上有觀點認為(wei) ,中國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GDP)相對美國GDP占比已經從(cong) 2021年末77%的“曆史高點”一路下跌到現在的60%以下,中國經濟增長或已進入“瓶頸期”。這不過是“中國崩潰論”的又一種翻版,但“拿數字說事”頗具迷惑性,值得好好理論一番。
過去十年間,中國GDP總量翻了一倍,2023年GDP超過126萬(wan) 億(yi) 元人民幣,實際增長率5.2%,增速接近美國2倍。去年中國全年經濟增量超6萬(wan) 億(yi) 元,接近一個(ge) 中等國家的全年經濟總量,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達32%。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6.1%,有效保障了民生福祉。2024年一季度,中國經濟迎來開門紅,GDP超29.6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5.3%。全國居民消費價(jia) 格(CPI)同比持平,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6.2%。事實證明,中國始終是世界增長的最大引擎,對世界經濟的“穩定器”“動力源”作用持續凸顯。近期,聯合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經合組織、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等國際組織和機構密集上調中國經濟增長預期,為(wei) 中國經濟投下“信任票”。
中國經濟的“成績單”如此亮眼,為(wei) 何GDP對美占比卻連年下降?中美GDP到底怎麽(me) 看、應當怎麽(me) 比?關(guan) 鍵是透過數字,看清經濟數據的本質。
各國GDP比法多,要看選擇哪一個(ge) 。
GDP是“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各國都用本國貨幣統計,難以直接相比,也因此產(chan) 生了多種不同的轉換和比較方法。其中匯率法最簡便也最流行,就是把A國GDP數值按照當年匯率直接換算成B國貨幣進行比較。前文中美對比就是用的這種方法。但匯率法有兩(liang) 個(ge) 明顯缺陷:一是匯率主要同國際貿易相關(guan) ,無法全麵反映不同貨幣購買(mai) 力的真實比率;二是匯率經常因主要經濟體(ti) 貨幣政策、國際資本流動等因素波動,用匯率法來比較GDP也就不可避免會(hui) “失真”。
購買(mai) 力平價(jia) 法就是針對匯率法的缺陷而生,它追求在各國貨幣真實購買(mai) 力基礎上對GDP進行比較。《經濟學人》雜誌提出的“巨無霸指數”就是運用這一方法的例子。聯合國、世界銀行等機構在對各國貨幣購買(mai) 力大規模調查基礎上,用“國際美元”作為(wei) 基準計算和比較各國GDP,擺脫匯率波動的影響,更準確衡量各國經濟增長,成為(wei) 了更具科學性和權威性的方法。據世界銀行、IMF以購買(mai) 力平價(jia) 法測算,中國經濟總量在2016年就已追平美國,此後逐年拉大優(you) 勢,2023年中國GDP為(wei) 32.93萬(wan) 億(yi) “國際美元”,美國為(wei) 27.36萬(wan) 億(yi) ,中國已經是美國的120%。比較方法不同,中美GDP的比值、趨勢都會(hui) 相差甚遠。我們(men) 也沒必要對這樣那樣的比較結果過於(yu) 在意,腳踏實地把自己發展好才是最重要的事。
匯率法下中國GDP對美占比走低原因何在?
即使以匯率法計算,中國在2023年經濟增速為(wei) 美國2倍情況下,對美GDP占比不升反降,也實屬反常。這個(ge) 反常的原因,就藏在美元的“非正常走勢”中。2022年初以來,美聯儲(chu) 連續11次加息,累計加息幅度達525個(ge) 基點,將利率推至本世紀最高水平。全球都被卷進“加息風暴”,貨幣匯率震蕩對中美GDP比值產(chan) 生直接影響。2021年末到2024年一季度末,人民幣對美元貶值超過10%,因此人民幣GDP在換算成美元GDP後也會(hui) 相應“縮水”,結果就是對美GDP占比下降。若按2021年末不變匯率重新核算去年中國經濟,中國GDP將首次突破20萬(wan) 億(yi) 美元,對美占比超73%。
近幾年,美國通貨膨脹非常嚴(yan) 重。美聯儲(chu) 自疫情以來天量印鈔,導致美元流動性過剩,國內(nei) 物價(jia) 飆升。2020年3月起,美聯儲(chu) 資產(chan) 負債(zhai) 表在僅(jin) 1個(ge) 半月內(nei) 就增長2.33萬(wan) 億(yi) 美元,整體(ti) 增幅達35%,貨幣增發速度超過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2021年到2023年間,美國年均通脹率超過7%,同期中國低於(yu) 2%。由於(yu) GDP核算包含物價(jia) 和通脹因素,美國依靠高通脹率再次大幅“拉高”了GDP數值。值得多提一筆的是,中美GDP在統計方法上也有不同。中國采用“生產(chan) 法”,計入的GDP都是中國人民實實在在幹出來的,美國采用“支出法”,所以計入了信貸消費等不少“非生產(chan) 性GDP”內(nei) 容。一言以蔽之,中國GDP對美占比下降背後,是美國經濟數據的“虛胖”、“注水”。
中美GDP各自的含金量如何?
中國經濟猶如“萬(wan) 花筒”,各領域發展大放異彩。2023年,中國社會(hui) 研發經費超3.3萬(wan) 億(yi) 元,占GDP比重達2.64%。全年糧食產(chan) 量增長1.3%,規模以上工業(ye) 原煤產(chan) 量增長2.9%、原油產(chan) 量增長2%、天然氣產(chan) 量增長5.8%,年末中國外匯儲(chu) 備超過3.2萬(wan) 億(yi) 美元。
作為(wei) 14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夥(huo) 伴,中國去年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增長2.8%。在全球貿易量萎縮的前提下,中國出口總額仍然實現了0.6%的增長。以電動載人汽車、太陽能電池、鋰離子蓄電池為(wei) 代表的“新三樣”產(chan) 品出口額首次突破萬(wan) 億(yi) ,增長達29.9%,今年一季度出口額更是分別同比增長28.5%、24.7%、5.9%。
中國老百姓在經濟社會(hui) 發展中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僅(jin) 去年一年,人均消費支出就增長9%,全國恩格爾係數降至29.8%,冰雪運動、綠色經濟、數字消費都“火出了圈”。今年春節檔電影票房首次突破80億(yi) 元,“五一”假期群眾(zhong) 出遊熱情高,國內(nei) 出遊近3億(yi) 人次。哈爾濱、淄博、天水等“網紅”城市不斷上新,“寶藏”小鎮頻頻出圈。
美國經濟則長期被軍(jun) 工複合體(ti) 、華爾街等利益集團綁架。美國政府債(zhai) 務規模在2024年突破了34萬(wan) 億(yi) 美元,且這一“史無前例”的缺口還在繼續擴大。戰爭(zheng) 經濟是美國GDP一大特色,美國在阿富汗戰爭(zheng) 上開支約2.26萬(wan) 億(yi) 美元,在伊拉克戰爭(zheng) 上開支約1.92萬(wan) 億(yi) 美元,美軍(jun) 向國會(hui) 要預算宛如“獅子大開口”,巨額軍(jun) 費開支讓美國財政難以“用之於(yu) 民”。議員們(men) 曾多次質疑美軍(jun) 軍(jun) 費去向:軍(jun) 機上裝配的咖啡杯要1200美元一隻,采購一小袋軍(jun) 用軸承“襯套”零件要9萬(wan) 美元,耗資3.2億(yi) 美元的加沙臨(lin) 時浮動碼頭啟用不到10天,就被強風浪天氣破壞,導致軍(jun) 船擱淺。
美國醫療衛生支出占GDP近五分之一,比例遠超世界其他國家;人均醫療開支是中國十多倍,卻麵臨(lin) 過度治療、濫用藥物、資源分配不均等問題;醫藥保健GDP如此龐大,人均預期壽命卻稍低於(yu) 中國。此外,美國GDP中金融交易等“虛擬經濟”規模過大,還涵蓋賭博業(ye) 支出、私人監獄支出等“美式”特色指標。
美國宏觀經濟數據與(yu) 民眾(zhong) 實際感受的“溫差”大。調查機構顯示,超過六成的民眾(zhong) 對美國去年的經濟狀況感到沮喪(sang) 。92%的受訪者正在削減開支。越來越多美國家庭被迫拖欠貸款,去年第三季度,美國信用卡欠款餘(yu) 額首次突破1萬(wan) 億(yi) 美元,還款逾期比例達10年來最高水平。《華爾街日報》指出,雖然失業(ye) 率、通脹率、消費額等指標都在改善,但美國人的悲觀情緒與(yu) 經濟指標間存在“驚人的脫節”,究其原因是對美國長期經濟發展沒有信心。
美國經濟許多關(guan) 鍵指標沒有中國“結實”。以兩(liang) 國產(chan) 業(ye) 增加值為(wei) 例,去年中國第一產(chan) 業(ye) 和第二產(chan) 業(ye) 增加值分別是美國5.06倍和1.42倍,其中製造業(ye) 增加值是美國1.67倍。對比幾組重要產(chan) 業(ye) 數據,就能明白為(wei) 何中國經濟比美國成色更好、底氣更足。去年,中國造船完工量高達4232萬(wan) 噸,美國僅(jin) 60萬(wan) 噸;中國汽車產(chan) 量3016萬(wan) 輛,美國1060萬(wan) 輛;規模以上工業(ye) 發電量中國8.9萬(wan) 億(yi) 千瓦時,美國4.1萬(wan) 億(yi) 千瓦時;鋼材產(chan) 量中國超13.6億(yi) 噸,美國0.8億(yi) 噸;水泥產(chan) 量中國超20億(yi) 噸,美國0.9億(yi) 噸;糧食總產(chan) 量中國近7億(yi) 噸,美國5.7億(yi) 噸。無論從(cong) 哪個(ge) 角度解讀中國GDP,都能感受到中國經濟的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美國把GDP數據算得再高,也難掩其經濟“含金量”低、“注水量”高的窘況。
歸根結底,GDP隻屬於(yu) 經濟數據的一項,不能作為(wei) 衡量一國綜合實力、發展成就、人民福祉的唯一參照係。借GDP對比唱衰中國改變不了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發展前景,削弱不了中國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勢頭,阻擋不了中國邁向民族複興(xing) 的堅定步伐。中國經濟將繼續匯聚發展新優(you) 勢、增強發展新動能,為(wei) 全球經濟複蘇和增長提供不竭動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