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鑄牢共同體 中華一家親)

發布時間: 2024-06-19 08:56:00 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端午假期,位於(yu) 北京的民族文化宮遊人如織。代表史前文化大交流成果的馬家窯陶壺、出土自新疆的銅幣、元朝發行的紙幣實物中統元寶交鈔……一件件文物從(cong) 曆史深處走來,記錄著中華民族共同體(ti) 的形成曆史,吸引了不少參觀者駐足觀賞。

  “中華民族大家庭血脈相連、命運與(yu) 共”“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留言簿上,一句句樸實真摯的話語,訴說著對中華民族共同體(ti) 的深刻認同。

  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是國家統一之基、民族團結之本、精神力量之魂。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們(men) 黨(dang) 強調中華民族大家庭、中華民族共同體(ti)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ti) 建設等理念,鮮明提出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作為(wei) 新時代黨(dang) 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區各項工作的主線,進一步拓展中國特色解決(jue) 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形成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開辟了馬克思主義(yi) 民族理論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黨(dang) 的民族工作取得新的曆史性成就。

  各族人民牢固樹立休戚與(yu) 共、榮辱與(yu) 共、生死與(yu) 共、命運與(yu) 共的共同體(ti) 理念,“五個(ge) 認同”不斷增強

  走進群山環抱的西藏隆子縣玉麥鄉(xiang) ,一棟棟漂亮的住宅矗立鄉(xiang) 間。

  玉麥鄉(xiang) 地處喜馬拉雅山南麓,自然條件惡劣。30多年前,年輕的卓嘎扛起玉麥鄉(xiang) 鄉(xiang) 長的擔子,從(cong) 此數十年如一日,以放牧、巡邏的方式守護著數千平方公裏的國土。

  “家是玉麥,國是中國。”這是卓嘎對祖國最澄澈的愛。如今的玉麥,道路暢通,屋舍儼(yan) 然,群眾(zhong) 生活幸福。“日子好了,更要聽黨(dang) 話跟黨(dang) 走,當好神聖國土的守護者。有國才能有家,祖國疆域上的一草一木,我們(men) 都要看好守好!”卓嘎說。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就是要引導各族人民牢固樹立休戚與(yu) 共、榮辱與(yu) 共、生死與(yu) 共、命運與(yu) 共的共同體(ti) 理念。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多個(ge) 場合深入闡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的深刻內(nei) 涵和重大意義(yi) 。以此為(wei) 指引,新時代民族工作向縱深推進。

  ——將“中華民族”寫(xie) 入憲法,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寫(xie) 入新修訂的地方各級人大和政府組織法,推動多個(ge) 省區市製定民族團結進步條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被逐步納入法治化軌道。

  ——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教育進教材、進課堂、進評價(jia) 體(ti) 係,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教育融入國民教育、幹部教育、社會(hui) 教育之中,樹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華文化符號和中華民族形象、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以文化浸潤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各族群眾(zhong) 對偉(wei) 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認同不斷增強。

  “新石器時代,中原地區仰韶文化遺址出土的陶罐,和東(dong) 北地區紅山文化出土的陶罐有什麽(me) 相同和不同?”西南民族大學的課堂上,中華民族共同體(ti) 學院教師龔夢川提出的問題引人深思。通過對比不同地區陶罐花紋,學生們(men) 直觀認識到不同地域文化的交流與(yu) 融合,進一步理解了中華民族共同體(ti) 的形成與(yu) 發展曆程。

  隨著今年《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概論》教材出版發行,西南民族大學教師創新教學形式,讓學生切實感悟中華民族共同體(ti) 的曆史脈絡、豐(feng) 富內(nei) 涵和實踐路徑。“我們(men) 要切實開展好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教育,有效引導學生將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內(nei) 化於(yu) 心、外化於(yu) 行。”龔夢川說。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相關(guan) 部門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製定政策規劃,加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教育,強化中華民族共同體(ti) 理論體(ti) 係建設,各族群眾(zhong) 對中華文化更加熱愛、更加自豪、更加自信,各族群眾(zhong) “五個(ge) 認同”不斷增強,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深入人心。

  民族地區經濟社會(hui) 發展取得曆史性成就,各民族共同走向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

  大米粑粑製作體(ti) 驗、點篝火、打歌……夏日裏,雲(yun) 南騰衝(chong) 市清水鎮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裏遊人熙熙攘攘,來自天南海北的遊客在這裏感受民族風情、體(ti) 驗民俗文化。

  “司莫拉”在佤語中意為(wei) “幸福的地方”,但這裏曾經卻是“看寨不是寨,茅草壘成堆;夏恐屋漏雨,冬怕寒風吹”。“後來,經過‘草改瓦’、危房改造、傳(chuan) 統村落保護發展等,我們(men) 的佤族群眾(zhong) 住上了寬敞又舒適的房子。”清水鎮副鎮長、三家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趙家清見證了司莫拉佤族村的蛻變,“在中央財政少數民族發展資金的支持下,這些年我們(men) 還加強了村內(nei) 道路硬化,建起了大米粑粑加工廠,村民們(men) 在家門口吃上了‘旅遊飯’,村子越來越好。”

  司莫拉的巨大變化,是廣大民族地區飛速發展的一個(ge) 生動縮影。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全麵建成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一個(ge) 民族也不能少。”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黨(dang) 中央把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發展擺在全國改革發展全局中更加突出的位置,出台的政策措施之密集、扶持的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大涼山間,堅固的鋼梯鋪就懸崖村的“神奇天路”;彩雲(yun) 之南,民族地區建製村全部通硬化路,具備條件建製村通客車;賀蘭(lan) 山下,百萬(wan) 移民挪出了窮窩、換掉了窮業(ye)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在黨(dang) 中央親(qin) 切關(guan) 懷下,民族地區著眼民生福祉、致力民生改善,不斷加大投資力度、補齊民生短板。中央財政累計安排少數民族發展資金741億(yi) 元,重點推進興(xing) 邊富民行動、民族村寨保護與(yu) 發展、民族手工業(ye) 等特色產(chan) 業(ye) 發展等項目……隨著一項項扶持政策和資金項目落實落地,民族地區3121萬(wan) 貧困人口全部脫貧,420個(ge) 位於(yu) 民族自治地方的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發展的內(nei) 生動力顯著增強,各族群眾(zhong) 的生產(chan) 生活條件得到持續改善,邁上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麵推進強國建設、民族複興(xing) 偉(wei) 業(ye) 的新征程。

  “在內(nei) 蒙古這片熱土上,曾經發生過諸多民族團結的動人佳話:‘三千孤兒(er) 入內(nei) 蒙’‘各族人民建包鋼’……”內(nei) 蒙古興(xing) 安盟阿爾山市的氧心森林浴道景區,導遊蘆旺正帶著遊客在中華文化育道上行進。

  阿爾山地處祖國北疆,林業(ye) 資源豐(feng) 富。2012年“掛鋸停斧”後,許多伐木人實現了向“護木人”的轉變,越來越多人端上了生態飯碗。在阿爾山,民族團結標識與(yu) 旅遊景區、自然環境融為(wei) 一體(ti) ,讓遊客在沉浸式體(ti) 驗中深深感受到“東(dong) 西南北相承一脈、中華一家其樂(le) 融融”的濃厚氛圍。

  中華民族一家親(qin) ,同心共築中國夢,這是全體(ti) 中華兒(er) 女的共同心願,也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目標。進入新時代,民族地區經濟實力大幅躍升,人民生活極大改善,民族文化繁榮發展,生態環境根本好轉,民族地區經濟社會(hui) 發展取得曆史性成就,群眾(zhong) 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增強,各民族攜手並進,共同走向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

  各族群眾(zhong) 唱歌跳舞在一起,生活居住在一起,工作奮鬥在一起,中華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球場上角逐激烈、活力四射,觀眾(zhong) 席上鑼鼓喧天、歡呼不斷。這個(ge) 夏日,在貴州台江縣台盤村,第十二屆全國少數民族傳(chuan) 統體(ti) 育運動會(hui) “同心暢享”係列活動——民族團結“村BA”籃球邀請賽正火熱舉(ju) 行。

  比賽間隙,民族歌舞、流行歌曲等表演輪番登場,精彩紛呈、引人入勝。各個(ge) 民族的參賽球員們(men) 在球場上一起拚搏、揮灑汗水,來自全國各地的賓客共聚一堂、其樂(le) 融融。

  一部中華民族史就是一部各民族團結凝聚、共同奮進的曆史。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在黨(dang) 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各地推動建立相互嵌入式的社會(hui) 結構和社區環境,從(cong) 居住生活、工作學習(xi) 、文化娛樂(le) 等日常環節入手,為(wei)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創造了良好條件,各族群眾(zhong) 在城鄉(xiang) 之間、區域之間有序流動,交往交流交融的深度和廣度前所未有。各民族人心歸聚、精神相依,形成人心凝聚、團結奮進的強大精神紐帶。

  “哥哥嫂子最近有什麽(me) 困難嗎?需要什麽(me) 幫助盡管開口跟我講。”近日,新疆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消防救援支隊幹部陳飛又一次來到了結親(qin) 戶乃司丁·克裏木家中。嘮家常、話情誼、談發展,他們(men) 在一起有說不完的話。

  在新疆,“民族團結一家親(qin) ”和民族團結聯誼活動開展得紅紅火火。2019年,陳飛與(yu) 乃司丁·克裏木結對認親(qin) ,在相互關(guan) 心、往來互助中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我們(men) 都是一家人,要一代代相親(qin) 相愛下去。”乃司丁·克裏木說。

  中華一家,情深意長。各民族和睦相處、共同發展的動人場景,在全國各地處處可見。在四通八達的鐵路網絡上,幾十對公益性慢火車開行,重點麵向民族地區、偏遠地區,保障了各族群眾(zhong) 工作出行、求醫問診、走親(qin) 訪友等需求;在雲(yun) 南大理洱源縣鄭家莊,漢、白、彝、藏、納西、傣、傈僳7個(ge) 民族170多戶人家和諧共居,各族群眾(zhong) 手足相親(qin) ……2012年以來,全國已累計命名2055個(ge) 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示範單位,民族團結進步已經拓展到企業(ye) 、鄉(xiang) 村、機關(guan) 、社區、學校等。

  文化是一個(ge) 國家、一個(ge) 民族的靈魂,文化認同是最深層次的認同。“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建設主題文化活動”深入開展,通過人民群眾(zhong) 喜聞樂(le) 見、通俗易懂的形式推動各民族文化更加創新交融;全國各族少年兒(er) 童在“六一”之際參加“石榴籽祖國行”主題隊日、“向國旗敬禮”等係列活動;全國少數民族傳(chuan) 統體(ti) 育運動會(hui) 搭建起各民族展示風貌、交流互鑒、情感交融的舞台……近年來,隨著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持續深入,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越鑄越牢。各族群眾(zhong) 唱歌跳舞在一起,生活居住在一起,工作奮鬥在一起,中華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中華民族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鑄就,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也必將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實現。新征程上,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強領導下,全國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凝心聚力,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正向著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麵推進強國建設、民族複興(xing) 偉(wei) 業(ye) 的宏偉(wei) 目標奮勇前進!

(責編: 王東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文化中國行 |中國旅遊日裏的石榴籽風采

    當曆史的風吹拂帕米爾,高原上熠熠生輝地閃耀著“兩顆”璀璨的明珠。他們以藝術之韻、非遺之光,以及矢誌不渝的堅守與追求幸福的信念,描繪著中華民族文化多樣性的絢麗畫卷,展現著無與倫比的美麗與魅力。 [詳細]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