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ti) 報道,最近一段時間,小城,不再是讓人覺得不好意思提及的聊天主題,或者是“土氣”“落後”等刻板印象的代名詞。相反,生於(yu) 茲(zi) 、長於(yu) 茲(zi) 的年輕人希望抓住每個(ge) 機會(hui) ,讓家鄉(xiang) 被更多的人知曉。社交媒體(ti) 上,越來越多的年輕網友把自己鏡頭裏、筆尖下的家鄉(xiang) 美食、勝景和風土人情“安利”給他人。
拍攝文旅宣傳(chuan) 片、創作宣傳(chuan) 曲、報名當活動誌願者……不論是到大城市闖蕩,還是留在家鄉(xiang) 發展,小城青年都不再對自己的家鄉(xiang) 避而不談,而是逐漸發揮自己的能力與(yu) 才華爭(zheng) 當“家鄉(xiang) 推介官”。
這樣的轉變,一方麵,在於(yu) 家鄉(xiang) 日新月異的變化帶來的底氣——今時不同往日,小城市裏,人們(men) 的吃穿用度、思維方式和大城市的差距越來越小,基礎設施建設越來越完善和便利,城市麵貌和接待能力也越來越好。這樣的變化給了小城青年更多為(wei) 家鄉(xiang) “打call”的理由。另一方麵,在於(yu) 小城青年自身觀念的轉變——在大城市打拚的年輕人,往往更能心生與(yu) 家鄉(xiang) 同呼吸、共命運的連接感,希望能為(wei) 家鄉(xiang) 的發展出一份力;留在家鄉(xiang) 的年輕人也在互通互聯、新業(ye) 態新潮流的催動下,眼界更開闊、思維更活躍,看到、意識到了家鄉(xiang) 的自然美景、風土人情也是一種“新潮”,蘊藏著巨大的發展潛力。
近年來,“縣域文旅熱”的興(xing) 起,讓從(cong) 前一些不知名的小城逐漸走入了人們(men) 視野。小城青年主動推介自己的家鄉(xiang) ,順應了這一趨勢,也把更多樣、更優(you) 質的文旅資源帶到了公眾(zhong) 麵前。他們(men) 既是土生土長的“鄉(xiang) 親(qin) ”,也是網絡社交媒體(ti) 的主流用戶;他們(men) 可以精準掌握一座小城的“閃光點”,也清楚怎樣的推介和創意才能更吸引眼球。不難想見,如果各地文旅能夠打開思路,積極與(yu) 一些有意願、有才能、有想法的年輕人合作探索,用大眾(zhong) 更喜聞樂(le) 見的方式宣傳(chuan) 地方文旅的獨特魅力,讓青春與(yu) 家鄉(xiang) 發展相互成就、“雙向奔赴”,極有可能產(chan) 生1+1>2的效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