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聚焦防汛抗旱丨用好每處水源 爭分奪秒灌溉——山東抗旱一線走訪記

發布時間: 2024-06-21 08:52:00 來源: 新華網

  入夏以來,齊魯大地持續高溫少雨,多地旱情加劇。盡管城鄉(xiang) 居民生活用水尚未受到明顯影響,但夏種期間需水量大,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麵臨(lin) 嚴(yan) 峻考驗。

  記者近日走訪多個(ge) 旱區看到,到處是爭(zheng) 分奪秒的抗旱景象:緊急調度黃河水、長江水、本地水資源,田野上、溝渠旁、河道邊,農(nong) 民、幹部、農(nong) 業(ye) 企業(ye) 員工、科研人員日夜忙碌,千方百計搶灌溉、保苗情,盡力減少旱災損失。

  6月18日,在山東(dong) 省菏澤市巨野縣麒麟鎮一處農(nong) 田,農(nong) 民江福華在灌溉玉米。新華社記者 王陽 攝

  用好黃河“及時水”

  記者在山東(dong) 省淄博市高青縣馬紮子引黃灌區看到,源源不斷的黃河水在這裏過堤進田。在剛剛完工的灌區水利工程疏導下,黃河水經過分水閘一分為(wei) 四,通過東(dong) 沉沙條渠、南沉沙條渠、南稻改溝、北稻改溝等河道深入高青縣西部農(nong) 田,為(wei) 農(nong) 業(ye) 灌溉帶來源頭活水。

  “在馬紮子引黃閘改造前,閘底比河底高,在黃河500個(ge) 流量時也引不出水來。前不久剛完成升級改造,這次旱情正好派上用場了,這段時間引水順利,解決(jue) 了‘有水用不上’的問題,讓老百姓能澆上地。”高青縣水利局農(nong) 業(ye) 節水灌溉服務中心主任馬繼泉說。

  記者沿著東(dong) 沉沙條渠行走時看到,目前河道內(nei) 水量充沛,農(nong) 田裏各種灌溉設備正在進行灌溉作業(ye) 。

  6月19日,位於(yu) 黃河高青段的馬紮子引黃閘在開閘引水(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徐速繪 攝

  據山東(dong) 省水利廳介紹,截至6月17日,受降水偏少和高溫天氣影響,山東(dong) 300.9萬(wan) 畝(mu) 農(nong) 作物受旱,733.1萬(wan) 畝(mu) 農(nong) 田缺墒。針對當前旱情,山東(dong) 省防指提早動員部署,水利、應急、黃河河務、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等部門進入應急聯動狀態,全力做好抗旱工作。

  及時增量引入的黃河水為(wei) 農(nong) 作物“解渴”。山東(dong) 省水利廳水旱災害防禦處處長於(yu) 靜介紹,水利部、黃委將小浪底水庫下泄流量加大至2200立方米每秒,向東(dong) 營、濱州、濟南等地調增應急引黃指標4.11億(yi) 立方米。目前,沿黃各市日均引黃水量已增加至5500萬(wan) 立方米。

  在菏澤市鄆城縣蘇閣引黃閘,記者看到當地正以當前最大能力引水,引黃流量達20立方米每秒。鄆城黃河河務局副局長羅永平說:“轄區內(nei) 有2座引黃閘開足馬力引水,黃河水灌溉麵積約148萬(wan) 畝(mu) ,可覆蓋本縣六成農(nong) 田。”

  下好一盤“調度棋”

  “現在正值秋糧作物出苗關(guan) 鍵期,‘出苗水’如果不能及時澆灌,勢必會(hui) 嚴(yan) 重影響秋糧的產(chan) 量。”聊城臨(lin) 清市排灌工程服務中心主任於(yu) 福明介紹,往年臨(lin) 清市主要灌溉水源來自位山灌區三幹渠調引黃河水和引漳衛運河水,但受工程建設等影響,麵臨(lin) 引水難題,聊城市決(jue) 定利用南水北調的長江水進行應急灌溉供水。

  聊城市重點水利項目服務中心主任張濤告訴記者,南水北調工程的設計用途主要是為(wei) 沿線提供工業(ye) 供水和生活用水。考慮到當前特殊時期,經協調,在保障市年度調水水量及下遊引水量的前提下,科學調整上下遊涵閘開啟,保障臨(lin) 清市南水北調涵閘可供水範圍內(nei) 農(nong) 田的灌溉用水。

  6月18日,在山東(dong) 省巨野縣麒麟鎮的一處抗旱應急取水點,水泵正在抽水輸入農(nong) 田灌溉渠道(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徐速繪 攝

  科學調度水源,發揮最大作用。5月1日以來,全省大中型水庫累計放水量3.12億(yi) 立方米,骨幹調水工程引調水3.3億(yi) 立方米。156處大中型灌區開展提引水灌溉,累計灌溉麵積1475.27萬(wan) 畝(mu) 。

  黃河水,長江水,本地水,旱情當下要用好每一滴水。

  在濟寧市微山縣韓莊鎮,東(dong) 張阿村提水站開動機組將微山湖水輸送到田間溝渠,農(nong) 民利用噴灌機抗旱澆地;巨野縣建立“應急取水點”,用大功率提水泵晝夜不停將洙水河航道內(nei) 的長江水提至躍進河,解了周邊村莊10餘(yu) 萬(wan) 畝(mu) 農(nong) 田的燃眉之急;位山灌區利用數字孿生技術、遙感技術,精準計算作物用水需求,通過遠程閘控係統調節水位,保障120萬(wan) 畝(mu) 玉米等農(nong) 作物灌溉用水。

  算細一本“節水賬”

  指針式噴灌機、地埋式噴灌設備、新式出水閥,在山東(dong) 得益農(nong) 業(ye) 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高標準農(nong) 田裏,這些灌溉“標配”齊上陣,讓夏灌保墒比以往省心省力。

  “新設備節水省工還降成本。”公司總經理助理劉建榮在該公司位於(yu) 高青縣青城鎮的農(nong) 田裏向記者介紹說,通過先進噴灌設備,持續保持土壤含水量,可以先播種再灌溉,改變了以往播種前先澆水造墒的流程,提高了種子成活率,節約了水資源。

  6月19日,在山東(dong) 省高青縣青城鎮,一台大型農(nong) 用澆灌設備用黃河水澆灌農(nong) 田。新華社記者 徐速繪 攝

  部分規模較大的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主體(ti) 發揮資金優(you) 勢,通過改造及新上灌溉係統,實現節水保灌。濰坊綠野農(nong) 機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理事長馬建海近期為(wei) 抗旱從(cong) 早到晚忙個(ge) 不停。“目前,我們(men) 已調動100多台套卷盤噴灌、1000多支立杆式噴灌設施投入抗旱保苗作業(ye) ,同時還緊急開工9600畝(mu) 地自動澆水係統工程。”馬建海說,麵對不可控的天氣,不僅(jin) 要算“用水賬”,還要算“節水賬”,新灌溉係統投用後,農(nong) 人“精準”抗旱更從(cong) 容。

  6月18日,在菏澤市鄆城縣玉皇廟鎮,農(nong) 戶取用黃河水為(wei) 玉米秧苗澆水。新華社記者 徐速繪 攝

  應用先進灌溉技術,有助減輕旱情影響。今年,在高唐縣杜立芝農(nong) 業(ye) 科技服務團隊的指導下,高唐縣鼎昇種植家庭農(nong) 場負責人李金陽應用了滴灌水肥一體(ti) 化技術,隻需要1個(ge) 人管理,兩(liang) 天就能澆完200畝(mu) 農(nong) 田,地裏還不會(hui) 存水。

  “滴灌帶的澆水效率是人工的好幾倍,在幹旱天氣,能及時補水造墒。這才兩(liang) 天時間,部分玉米已經出苗了。”李金陽綜合使用多種抗旱造墒方法,減輕幹旱天氣影響。他說:“這種天氣下,最重要的是保墒出苗。出苗後,田間管理也不能落下,及時補充底肥葉麵肥,才能保證苗齊苗勻苗壯,為(wei) 今秋豐(feng) 收打下基礎。”(記者朱舜、王陽、王誌、張力元、高天)

(責編: 王東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