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大灣區高等教育聚集優勢日漸顯現

發布時間: 2024-06-21 08:57:00 來源: 海外網

  香港城市大學(東(dong) 莞)校園。

  閆蘭(lan) 勤攝(人民視覺)

  香港科技大學與(yu) 香港科技大學(廣州)近日共同宣布推出“紅鳥跨校園學習(xi) 計劃”,以進一步加強兩(liang) 校學生在學術、科研及社會(hui) 活動方麵的互動交流,並於(yu) “港科大一體(ti) ,雙校互補”的框架下,通過“科目共享”和“學分互換互認”等機製,實現資源共享、優(you) 勢互補。

  數月前,深圳大學設立香港校區,中山大學也在香港設立了高等研究院。粵港澳高校合作辦學,從(cong) 先前港澳高校到內(nei) 地設立教學機構的“單向流動”,發展為(wei) 如今的“雙向奔赴”,大灣區高等教育聚集優(you) 勢日漸顯現,人才協同培養(yang) 機製加快完善,粵港澳教育交流合作更加緊密。

  增強大灣區教育協同效應

  香港作為(wei) 世界頂尖大學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有5所大學位列世界百強,教學質量與(yu) 科研水平享譽國際。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局長蔡若蓮表示,香港高等教育具有獨特優(you) 勢,教學質量高、基礎研究強、國際聯係廣、與(yu) 內(nei) 地合作實。推動香港與(yu) 內(nei) 地高等教育協同發展,在粵港澳大灣區內(nei) 地城市合作辦學,可將香港的優(you) 勢教育品牌、一流教育資源引進大灣區,發揮“國家所需、特區所長”的作用。

  截至目前,廣東(dong) 已建成4所內(nei) 地與(yu) 香港合作大學,包括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hui) 大學聯合國際學院、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香港科技大學(廣州)、香港城市大學(東(dong) 莞)。香港中文大學(深圳)今年迎來建校十周年,香港城市大學(東(dong) 莞)將於(yu) 9月開學。此外,香港理工大學(佛山)、香港大學(深圳)和香港都會(hui) 大學(肇慶)也都在籌建階段。

  自從(cong) 港科大(廣州)2022年9月開學以來,其與(yu) 港科大兩(liang) 校已有近1300名學生到訪對方校園,涵蓋實習(xi) 、文化交流、業(ye) 界考察及比賽等交流活動,另有超過250名同學參與(yu) 線上課程。

  港科大與(yu) 港科大(廣州)還將進一步深化“跨校園學習(xi) ”安排,落實“學分互換互認”,並通過“科目共享”機製,增加部分學科名額,以鼓勵兩(liang) 校學生深化互動。作為(wei) 大灣區首個(ge) 將傳(chuan) 統學科和融合學科結合的跨境、跨校園研修計劃,兩(liang) 校創新互聯的課程設計是“紅鳥跨校園學習(xi) 計劃”的重要一環,目前共計約有1500個(ge) 科目供本科生報讀,包括數據科學及人工智能等熱門學科。

  港科大校長葉玉如認為(wei) ,“紅鳥跨校園學習(xi) 計劃”將進一步匯聚兩(liang) 地校園的優(you) 質教育資源,為(wei) 兩(liang) 校學生帶來更靈活和多元化的學習(xi) 體(ti) 驗。“香港有實力、有能力通過與(yu) 內(nei) 地合作辦學的方式,積極參與(yu) 大灣區乃至國家未來人才的培養(yang) ,增強大灣區教育協同效應。”她說。

  助力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

  今年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實施五周年。綱要提出,支持粵港澳高校合作辦學,鼓勵聯合共建優(you) 勢學科、實驗室和研究中心。此前粵港澳高校合作辦學主要是港澳大學“北上”設校,如今隨著深圳大學、中山大學赴港辦學,大灣區高校合作辦學實現了“雙向流動”。

  “深圳大學設立了香港校區,接下來,將繼續推進優(you) 質教育資源的共建共享,開展聯合培養(yang) 、雙學位、學分互認等項目,加大力度鼓勵師生參與(yu) 跨境實習(xi) 、研究和創新項目,培養(yang) 具有國際視野的人才。”深圳大學校長毛軍(jun) 發說。

  深圳大學香港學院近日發布招生簡章,以港澳學生為(wei) 主要招生對象,實施四年製本科學曆教育。2024年招生專(zhuan) 業(ye) 為(wei) 網絡與(yu) 新媒體(ti) ,分為(wei) 視聽傳(chuan) 播方向和網絡傳(chuan) 播方向。除了設立香港校區,深圳大學還與(yu) 香港多所大學都建立了合作,覆蓋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八大公立大學,涉及教師合作科研、學生聯合培養(yang) 、共建實驗室和研究中心等。此外,深大參與(yu) 了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的創辦。

  中山大學今年也在香港設立了高等研究院,記者從(cong) 校方了解到,相關(guan) 建設工作正加緊推進,將充分借助香港的區位優(you) 勢,吸引全球頂尖學者,建設世界領先水平的實驗室,為(wei) 尖端技術的研發和轉化提供條件,自主培養(yang) 高水平創新人才。

  “中山大學地處粵港澳大灣區,已經在廣州、珠海、深圳這3個(ge) 灣區城市辦學,通過在香港設立高等研究院,將進一步擴大開放合作。”中山大學校長高鬆說,該校將積極融入大灣區,為(wei) 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人才高地做出新的貢獻。

  推動粵港澳產(chan) 學研深度融合

  隨著粵港澳高等教育交流融合持續深化,廣東(dong) 省招收港澳學生規模日漸擴大,如今具備招生資質的廣東(dong) 高校達71所,廣東(dong) 高校現有在讀港澳學生1.5萬(wan) 人,規模居全國首位。

  為(wei) 充分發揮粵港澳科技和產(chan) 業(ye) 優(you) 勢,通過粵港澳三方或兩(liang) 方的緊密合作,圍繞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先進製造、生物醫藥、環境科技、納米科學與(yu) 技術、土木工程等重點領域集智攻關(guan) ,廣東(dong) 分3批啟動建設粵港澳聯合實驗室31家,其中22家依托廣東(dong) 高校建立。在支持高校共享科技資源和成果方麵,廣東(dong) 高校大型科研儀(yi) 器設備可按規定向港澳開放。例如中山大學的國家超算廣州中心、“天琴中心”、精準醫學中心等科研基礎設施與(yu) 科研儀(yi) 器設備,均對港澳開放共享。

  在粵港澳高校合作辦學“雙向奔赴”中,同樣少不了產(chan) 學研深度融合。廣東(dong) 聯合香港共建18個(ge) 青創基地、聯合澳門共建5個(ge) 青創基地,協同港澳舉(ju) 辦粵港澳大灣區人才服務高質量發展大會(hui) ,合力優(you) 化港澳高校人才的政策、生活環境。在第一屆粵港澳大灣區博士博士後創新創業(ye) 大賽中,共2161個(ge) 團隊、近萬(wan) 人報名參賽,現場簽約項目73個(ge) ,意向合作金額12.5億(yi) 元,48個(ge) 大賽項目落戶珠海香洲。

  粵港澳大灣區特色職業(ye) 教育園區去年在深圳開園,這是大灣區首個(ge) 實際落地的特色職業(ye) 教育園區。深圳職業(ye) 技術大學目前已組建4個(ge) 科研平台入駐職教園,主動對接港澳產(chan) 業(ye) 發展需求,與(yu) 香港共同開展應用技術研發,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和企業(ye) 產(chan) 品落地。

  “我和夥(huo) 伴一起創辦的公司,很有幸成為(wei) 首批入園的孵化項目。對於(yu) 創業(ye) 青年,學校免租減費、提供技術指導,讓大家放心大膽去創去闖。”在深圳職業(ye) 技術大學就讀的香港學生劉康華說。

(責編: 王東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