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艘“從(cong) 童年駛來的”中國木質老帆船
在溫哥華長大的蒙哥馬利·斯科特·吉斯伯恩(Montgomery Scott Gisborne),中文名叫山龍。是一名工程師,也是太陽能動力方麵的專(zhuan) 家,他的故事始於(yu) 一艘名叫“海龍”號的中國木質帆船。
“海龍”的意思是“來自大海的龍”。而蒙哥馬利的中文名山龍,則是2009年中國朋友們(men) 給他起的,正是“龍”字將他和這艘來自中國的木質帆船聯係在了一起。
“海龍”號就像是從(cong) 蒙哥馬利的兒(er) 時穿越而來。大約在6歲時,蒙哥馬利看了一本關(guan) 於(yu) 鄭和下西洋的書(shu) ,他被鄭和7次下西洋的經曆所震撼,很多內(nei) 容至今都讓他印象深刻:比如鄭和帶去的茶葉、農(nong) 業(ye) 、貿易、和平。從(cong) 那時起,蒙哥馬利就夢想能擁有一艘真正的中國帆船。
△第二排左三 幼年時期的蒙哥馬利(山龍)
這個(ge) 兒(er) 時的夢想,終於(yu) 在2017年7月向他駛來。一個(ge) 偶然的機會(hui) ,蒙哥馬利在加拿大東(dong) 海岸的愛德華王子島找到了一艘真正的中國帆船,全世界這樣的老式帆船僅(jin) 存10艘左右。1968年,這艘帆船在香港用柚木製造而成,至今已有50多年曆史。
△修複後的“海龍”號局部
數千小時的修複改裝隻為(wei) 離鄭和近一些
由於(yu) 年久失修,這艘船需要花費很大資金和人力去維修,因為(wei) 沒有零配件,修複中又需要結合很多技能,因此,很多當地的船商和懂船的朋友讓他放棄。但是蒙哥馬利卻選擇一個(ge) 人把這艘來自中國的船保留下來。
△蒙哥馬利(山龍)在修船
資金、環境、材料、人手、天氣等等原因,導致整個(ge) 維修過程相當艱苦。每年11月到5月,是加拿大最寒冷的季節。工作間裏沒有暖氣,找不到合適的幫手,蒙哥馬利就一個(ge) 人從(cong) 早上8點幹到晚上11點。對他而言,喝上一口熱咖啡,聊聊修複改裝是每天最開心的時刻。從(cong) 2017年2月到6月,耗時5個(ge) 月,近3千小時維修,“海龍”號終於(yu) 重獲“新生”。
蒙哥馬利還利用自己的專(zhuan) 業(ye) 知識,給“海龍”號安裝了現代機械技術小裝備、船頭和船尾推進器,能讓“海龍”號在惡劣條件下,安全地進出碼頭。此外,蒙哥馬利還給“海龍”號配置了一塊大型的船載高容量電池,也消除了風帆被火星或熱氣體(ti) 點燃的風險。修複“海龍”號不僅(jin) 僅(jin) 是技術融合,更是中國近代航海文化的保留,例如“海龍”號船體(ti) 上繪製的眼睛圖案,就寓意著保佑航海平安。
2020年,蒙哥馬利成功地把“海龍”號從(cong) 加拿大東(dong) 海岸遷回溫哥華。
時間的使者默默呈現著一副畫卷
“海龍”號對於(yu) 蒙哥馬利來說,就像使者,讓他與(yu) 中國產(chan) 生了奇妙的連接。蒙哥馬利計劃未來對“海龍”號推進係統進行翻新,安裝“氫燃料”電池能量存儲(chu) 和轉換係統,以取代柴油發動機。這是一項非常超前的新能源技術。
△蒙哥馬利在中國
作為(wei) 新能源領域的專(zhuan) 家,蒙哥馬利曾多次前往中國。他說,七八年前,新能源在中國的利用還不普及,但現在,中國在可再生能源、電動船,甚至電動飛機等領域都取得了巨大的進步。而在蒙哥馬利看來,這巨大的進步不僅(jin) 僅(jin) 在新能源方麵,更體(ti) 現在更廣泛的領域。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