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畢業季職場新觀察 “我之所長”與“社會所需”相結合

發布時間: 2024-06-21 23:28:00 來源: 央視網

  就業(ye) 要穩存量,還要擴增量。每年的畢業(ye) 季,除了進入求職軌道之外,還有一部分高校畢業(ye) 生會(hui) 選擇自主創業(ye) 。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壯大鄉(xiang) 村人才隊伍”,如今,鄉(xiang) 村正在成為(wei) 年輕人創業(ye) 的熱土。在貴州省黔西南州板萬(wan) 村,有一個(ge) “聲音盒子”,就記錄著這樣一群年輕人與(yu) 鄉(xiang) 村的故事。

  “聲音盒子”裏裝著的是與(yu) 板萬(wan) 村有關(guan) 的一群年輕人的故事,而其中就包含“聲音盒子”的創作者,一位名叫別一格的“95後”。2024年3月,她辭掉了上海的工作,來到2000多公裏外的貴州冊(ce) 亨縣板萬(wan) 村,加入到當地的鄉(xiang) 村建設團隊當中。

  “板萬(wan) ”是布依族語“卜灣”的諧音,意思是“許多人到這裏聚居”。但由於(yu) 地理位置偏僻、道路交通不發達,村莊發展也一度陷入“瓶頸”。

  在加入板萬(wan) 村的鄉(xiang) 村建設創業(ye) 團隊後,別一格和夥(huo) 伴製定了許多“計劃”,逐步把鄉(xiang) 村市集、打卡板萬(wan) 、共建鄉(xiang) 村步道等想法變為(wei) 現實。

  隨著村裏的溶洞圖書(shu) 館、民宿、小酒館等設施逐步建成,板萬(wan) 村在周邊地區的知名度也不斷攀升,又迎來了新的發展機會(hui) 。

  如今,別一格所在的鄉(xiang) 村建設隊伍仍在不斷壯大,團隊中現已有來自本地和外地的十餘(yu) 位“95後”。

  “掘金”新藍海 “95後”小夥(huo) 成家政公司領頭人

  除了投身廣闊的鄉(xiang) 村,不少年輕的創業(ye) 者還會(hui) 選擇到一些“朝陽行業(ye) ”當中尋找機會(hui) 。“95後”的徐玉璽原本是沈陽農(nong) 業(ye) 大學動物醫學專(zhuan) 業(ye) 的一名學生,在校期間通過做生活服務等創業(ye) 項目賺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畢業(ye) 時,徐玉璽選擇一頭紮進家政行業(ye) 開始創業(ye) 。

  在江蘇蘇州的一家家政公司,徐玉璽正在給家政員們(men) 做每周一次的培訓。培訓結束後,不少家政員和徐玉璽說起了這段時間的煩心事兒(er) 。

  徐玉璽介紹,這樣的“吐槽會(hui) ”,大部分時間他都插不上嘴,一定得等家政員們(men) 傾(qing) 訴夠了,再給他們(men) 做情緒疏導。

  如今,徐玉璽管理著蘇州、杭州、南京、上海的1000多名家政員。盡管要忙的事兒(er) 越來越多,但是徐玉璽一直把服務培訓放在最重要的位置,這源於(yu) 他創業(ye) 之初的失敗經曆。

  躊躇滿誌的創業(ye) 團隊,人員、房租成本開支巨大,卻忽略了家政是一個(ge) 重服務且低利潤的行業(ye) ,徐玉璽選擇和家政員們(men) 一起到一線服務。

  隨著服務經驗越來越多,徐玉璽的家政公司也積累了不少“回頭客”。

  在努力做好服務的同時,徐玉璽也積極拓展線上、線下的銷售渠道。

  家政公司的生意越來越紅火,也讓不少家政員們(men) 得到了實惠。如今,大家對“95後”的徐玉璽既佩服又信任。

  昆蟲“變身”機器人 科研新突破拓寬創業(ye) 路

  科研成果轉化是連接科研和生產(chan) 的重要橋梁,也是很多高校學子創業(ye) 的第一步。最近,來自北京理工大學的一個(ge) 師生科研團隊,就憑借著他們(men) 在校期間的一項極為(wei) 特別的科研成果,拓寬了畢業(ye) 生的職業(ye) 選擇。

  大甲蟲、小蜜蜂……在遠程控製下,這些昆蟲可以做出不同的響應動作,甚至改變行進方向。這一最新發布的“黑科技”,未來有望讓昆蟲“變身”成為(wei) 能按指令工作的微型機器人,去執行特殊任務。

  2024年即將畢業(ye) 的研究生馬誌雲(yun) 是團隊主要成員之一。過去幾年研發中,他們(men) 麵臨(lin) 的最大挑戰就是,如何能將複雜的電路設計集成到一個(ge) 不到指甲蓋大小的微型控製器上。

  據了解,目前,該係統體(ti) 積與(yu) 重量僅(jin) 為(wei) 國際同類先進產(chan) 品的20%左右,可通過紅外或藍牙方式遙控,總共申請3項專(zhuan) 利,初步已應用在化學品泄漏檢測等場景中。

  憑借這一突破,團隊在大學生創新創業(ye) 大賽上取得優(you) 異成績。2024年臨(lin) 近畢業(ye) 的馬誌雲(yun) ,在求職市場也順利拿到多家單位的錄用通知。

  不過,他並沒有接受這些工作機會(hui) ,因為(wei) 他現在又有了新的選擇。這天上午,在校園內(nei) 另一側(ce) 的技術轉移中心裏,一家投資機構就專(zhuan) 程找上門來了解項目情況。

  負責此次項目接洽的校方老師陳柏強介紹,北京理工大學從(cong) 2016年起就專(zhuan) 門成立起了技術轉移中心,負責知識產(chan) 權保護、商業(ye) 模式設計、對接金融機構等各項工作。成立至今,他們(men) 已成功孵化出3家上市公司及50多家專(zhuan) 精特新代表企業(ye) 。

  馬誌雲(yun) 表示,下一步是科研成果進行實質性的轉化的一個(ge) 過程,希望繼續把他們(men) 這個(ge) 項目往前推,能走多遠就走多遠。

  讓“我之所長”與(yu) “社會(hui) 所需”相結合

  雖然3位年輕人各自選擇的“賽道”不一樣,但都是他們(men) 麵對就業(ye) 環境變化作出的新嚐試。可以說,在擇業(ye) 的過程中,他們(men) 都找到了“我之所長”與(yu) “社會(hui) 所需”的結合點。

  樹立積極的擇業(ye) 觀念,不斷提升自己的適應能力和創新能力,才能在職業(ye) 選擇時掌握更多主動,讓自己的職業(ye) 生涯擁有更多可能性。

(責編: 王智霖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