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瞭望·治國理政紀事|統籌做好“茶文章”

發布時間: 2024-06-22 13:53:00 來源: 《瞭望》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

  作為(wei) 我國重點茶區,福建的茶文化源遠流長,茶產(chan) 業(ye) 規模居全國前列,涉茶人口眾(zhong) 多,是多彩中國茶大家族中一顆閃亮明珠。千百年來,茶深深融入百姓日常生活,成為(wei) 文化傳(chuan) 承發展的重要載體(ti) 。

  既關(guan) 文脈,又係民生,小小茶事牽動著總書(shu) 記的心。

  早在福建工作期間,習(xi) 近平同誌就把茶業(ye) 作為(wei) 精心培育的七大優(you) 勢產(chan) 業(ye) 之一,調研足跡踏遍重點茶區。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總書(shu) 記在地方考察中多次深入茶鄉(xiang) ,為(wei) 茶業(ye) 健康發展指明方向。

  2021年3月22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福建考察期間強調,要統籌做好茶文化、茶產(chan) 業(ye) 、茶科技這篇大文章,堅持綠色發展方向,強化品牌意識,優(you) 化營銷流通環境,打牢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產(chan) 業(ye) 基礎。

  以此為(wei) 指引,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等多部門先後出台《關(guan) 於(yu) 促進茶產(chan) 業(ye) 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等文件,加強引導扶持,提升茶產(chan) 業(ye) 質量效益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2021年8月,福建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出台《關(guan) 於(yu) 統籌做好“茶文化、茶產(chan) 業(ye) 、茶科技”這篇大文章推動茶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的若幹意見》,製定專(zhuan) 項政策措施,各茶葉重點市縣相繼成立工作小組、工作專(zhuan) 班,通過挖掘資源弘揚茶文化,集聚發展做強茶產(chan) 業(ye) ,持續創新提升茶科技,努力促進三者統籌發展、相互促進、共同提升。


福建省武夷山市大坪洲生態茶園舉(ju) 行的采茶和製茶活動(2024 年 5 月 1 日攝) 邱汝泉攝

  “一縷香”弘揚千載中華文化

  縷縷茶香,氤氳著哲思與(yu) 詩意,是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重要標識。弘揚中國茶文化,有助於(yu) 推進文化自信自強。

  “工夫茶,閩中最盛。”茶是福建名片,早在《茶經》誕生前300多年,福建便有關(guan) 於(yu) 茶的摩崖石刻。曆史悠久、影響深遠的茶文化,在這裏留下了豐(feng) 富的遺跡、習(xi) 俗和技藝。福建深入挖掘保護茶文化資源,大力推動茶文化傳(chuan) 播,持續推進茶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全力保護厚重茶遺產(chan) 。北苑禦焙遺址位於(yu) 福建南平建甌市,作為(wei) 400多年禦貢茶史的見證,這裏也是我國唯一的國保級涉茶遺址。2021年,建甌市為(wei) 北苑貢茶重點文物(重要遺址)投保4億(yi) 元,聘請考古專(zhuan) 家組團開展考古調查。2022年,北苑禦焙考古遺址公園被福建省文物局公布為(wei) “福建省第二批省級考古遺址公園”。

  這是福建省挖掘保護茶文化資源的一個(ge) 縮影。“我們(men) 鼓勵茶葉主產(chan) 區收集整理當地茶史、茶俗、茶技等茶文化相關(guan) 資料、遺存,積極編纂地方茶誌,修繕保護茶文化遺址,深化茶文化研究,形成了一批茶文化成果。”福建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二級巡視員林德福說。

  豐(feng) 富多樣的傳(chuan) 統製茶技藝,是福建茶文化的重要資源,也是傳(chuan) 承保護重點。近年來,福建建立“國省市縣”四級非遺保護體(ti) 係,加強傳(chuan) 統製茶技藝傳(chuan) 承保護與(yu) 創新運用。2022年,“中國傳(chuan) 統製茶技藝及其相關(guan) 習(xi) 俗”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代表作名錄,福建有6個(ge) 項目在列。

  福建省文化和旅遊廳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福建現擁有與(yu) 茶相關(guan) 的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6項,國家級非遺項目6項,省級非遺項目29項,在全國產(chan) 茶省份中位居首位。

  促進茶文旅融合發展。龍岩永福台品櫻花茶園,一樹樹櫻花競放。行走在萬(wan) 畝(mu) 茶園中,茶綠櫻紅交相呼應,遊客行在畫中,感受雙份浪漫。

  憑借高“顏值”,永福櫻花茶園已成為(wei) 火爆出圈的拍照打卡地。茶園負責人謝東(dong) 慶介紹,櫻花盛時平均每天有2萬(wan) 至3萬(wan) 名遊客前來參觀。

  以茶興(xing) 旅、以旅促茶,是福建創新發展茶文化的重要抓手。

  武夷山是萬(wan) 裏茶道起點,也是世界自然與(yu) 文化雙遺產(chan) 地、武夷山國家公園所在地。“我們(men) 推動茶文旅深度融合,打造‘吃有茶宴、住有茶宿、行有茶徑、遊有茶園、購有茶禮、娛有茶戲’的新業(ye) 態,武夷茶文化已成為(wei) 文旅發展的一道靚麗(li) 風景。”南平市委常委、武夷山市委書(shu) 記楊青建說。

  福建瞄準“茶旅+”,鼓勵各地將農(nong) 耕文化、傳(chuan) 統工藝、民俗禮儀(yi) 、風土人情等融入茶文化,茶園生態遊、茶鄉(xiang) 體(ti) 驗遊、茶保健旅遊、茶事修學遊等以茶為(wei) 主題的旅遊體(ti) 驗項目不斷推陳出新,讓茶園變公園、茶區變景區、民房變民宿、茶山變金山。

  福建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副廳長梁全順介紹,福建將進一步挖掘茶文化體(ti) 驗、研修和文化創意產(chan) 品的市場潛力,進一步研發多元化的茶文化旅遊產(chan) 品,持續拓展茶旅融合業(ye) 態。

  用情講好中國茶故事。“我一定要去求助於(yu) 武夷的紅茶。”英國詩人拜倫(lun) 在《唐璜》中寫(xie) 下的語句,是閩茶和中國茶文化曾風靡歐洲的曆史見證。

  如今的閩茶再次走出國門,成為(wei) 講好中國故事的新媒介。

  近年來,“閩茶海絲(si) 行”活動已成為(wei) 傳(chuan) 播福建茶文化、講好中國茶故事的品牌項目。2016年以來,福建共舉(ju) 辦境外閩茶專(zhuan) 場推介會(hui) 20場,設立“閩茶文化推廣中心”16個(ge) ,在推動全省茶葉出口增長的同時,持續宣傳(chuan) “茶和世界共享發展”理念。

  “我們(men) 的品牌已入駐巴黎米其林三星餐廳,通過將茉莉花茶作為(wei) 餐後飲品,讓顧客感受‘中國春天的味道’。”福建春倫(lun) 集團董事長傅天龍介紹,該企業(ye) 先後走進俄羅斯、歐盟、東(dong) 南亞(ya) 、日本等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讓世界通過“一泡茶、一朵花、一杯水”體(ti) 驗中國茶文化。


福建八馬茶業(ye) 安溪總工廠的普洱茶倉(cang) 儲(chu) 庫一角(2024年5月8日攝) 魏培全攝/本刊


茶農(nong) 在福建省武夷山市星村鎮的茶山上采摘新茶(2022 年 4 月 15 日攝) 陳穎攝

  “一片葉”做強特色產(chan) 業(ye)

  茶產(chan) 業(ye) 是福建重要的優(you) 勢特色產(chan) 業(ye) 。立足穩麵積、提單產(chan) 、提品質、提效益,福建持續提升茶產(chan) 業(ye) 綠色化、精加工水平,不斷拉長產(chan) 業(ye) 鏈,全省茶葉單產(chan) 、總產(chan) 、毛茶產(chan) 值等指標均居全國前列,一批區域品牌和龍頭企業(ye) 脫穎而出。

  整村推進建設生態茶園。福鼎市點頭鎮江美村依山傍海,站在村內(nei) 茶山之上放眼望去,碧海青山交匯處,滿眼都是生機勃勃的綠色茶園。

  江美村海拔低、溫度高,茶樹易得病蟲害,過去村民治蟲往往習(xi) 慣用“猛藥”。為(wei) 實現綠色發展、提升茶葉品質,2021年起,江美村整村推進生態茶園建設,黨(dang) 員帶頭、群眾(zhong) 跟進,全部簽署不打化學農(nong) 藥承諾書(shu) 。

  “我們(men) 根據相關(guan) 規定,對違規使用化學農(nong) 藥的農(nong) 戶亮‘黃碼’,暫停交易7天,7天後恢複交易但全年展示‘黃碼’,提醒收購人員注意農(nong) 殘風險。違規使用除草劑、吡蟲啉的,發現一次直接‘紅碼’並全年禁止交易。”江美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繆起筍介紹,村裏從(cong) 農(nong) 藥銷售環節開始嚴(yan) 格管理,並向村民低成本供給生物農(nong) 藥,還安裝了智能誘捕器、色卡誘捕器等生物設施,輔助消滅蟲害。

  “經過一段時間的規範引導,村民的理念慢慢轉變了,茶葉品質得到提升,能以略高於(yu) 市價(jia) 的價(jia) 格穩定供給本地大型茶企。”繆起筍說,如今,江美村的茶葉產(chan) 值達每年三四千萬(wan) 元,年戶均茶葉收入達五六萬(wan) 元。

  圍繞基本實現全省茶園不用化學農(nong) 藥目標,福建重點推進茶園生態化改造。通過嚴(yan) 禁高度密植和過度矮化等掠奪性生產(chan) 方式,綜合采取種樹、留草、間作、套種、疏水、築路、培土等措施改善茶園生態,示範推廣套作大豆、油菜等茶園土壤生境優(you) 化技術,應用遙感衛星、通信衛星、數字氣象等數字化、智能化手段,福建的生態茶園快速發展,麵積已占全省茶園總麵積的83%。

  支持龍頭企業(ye) 組建聯合體(ti) 。福建現有266家茶葉類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化省級重點龍頭企業(ye) ,占農(nong) 業(ye) 同類企業(ye) 數量的20.5%。全國百強茶企有1/4在福建。支持龍頭企業(ye) 持續做大做強,福建鼓勵他們(men) 牽頭建立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化聯合體(ti) 。

  在閩北鬆溪縣,總投資約2.1億(yi) 元的福建省重點項目——“熹茗鬆溪白茶產(chan) 學研綜合基地”正在火熱建設中。這個(ge) 集智能化白茶工廠、智能白茶倉(cang) 儲(chu) 中心、檢測中心等為(wei) 一體(ti) 的現代化茶葉基地建成後,將帶動鬆溪茶農(nong) 持續增收。

  熹茗集團董事長朱陳鬆說,鬆溪是白茶四大原產(chan) 地之一,自然資源和種植基礎好。基地將通過“企業(ye) +合作社+農(nong) 戶”方式聯農(nong) 帶農(nong) ,龍頭企業(ye) 既給訂單,又輔導科學種植,實現“魚漁兼授”。

  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化聯合體(ti) 以企業(ye) 帶產(chan) 業(ye) 、以產(chan) 業(ye) 帶農(nong) 戶,農(nong) 戶、集體(ti) 、企業(ye) 合作抱團、共同發展。預計到2025年,福建省將建立茶葉類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化聯合體(ti) 300個(ge) ,帶動茶農(nong) 3萬(wan) 戶以上。

  三產(chan) 融合健全涉茶產(chan) 業(ye) 鏈。泉州市安溪縣龍涓鄉(xiang) 長新峰一座海拔約千米的茶山上,中閩魏氏茶莊園被雲(yun) 霧環繞,茶壟翠色如流,空氣濕潤而清新。

  與(yu) 單一功能的茶山、茶廠不同,這座占地麵積近萬(wan) 畝(mu) 的茶莊園,集鐵觀音生產(chan) 、新品研發、參觀體(ti) 驗、休閑度假、茶文化傳(chuan) 播為(wei) 一體(ti) ,除了年產(chan) 近20萬(wan) 斤毛茶,遊客還可以在這裏“沉浸式”體(ti) 驗采茶製茶。

  借鑒葡萄酒莊園生產(chan) 模式,集生產(chan) 、加工、營銷、品牌、文化、旅遊為(wei) 一體(ti) 的現代茶葉企業(ye) “茶莊園”,在福建悄然興(xing) 起。2019年,福建出台全國首創的省級地方標準《茶莊園建設指南》,目前全省已建和在建的茶莊園超過60個(ge) 。

  茶莊園是福建省推動茶產(chan) 業(ye) 三產(chan) 深度融合的成果之一。圍繞“一片葉”,福建已形成覆蓋茶飲料、茶食品、茶器具、茶化工、茶機械、茶文旅等涉茶產(chan) 業(ye) 全鏈條發展。2023年,福建毛茶產(chan) 量55萬(wan) 噸,位居全國第二位。

  大閩食品(漳州)有限公司的速溶茶年產(chan) 能超過1.5萬(wan) 噸,成為(wei) 全球產(chan) 能最大的速溶茶生產(chan) 商;福建仙洋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為(wei) 茶粉、茶濃縮液及商務出口國家標準參與(yu) 起草單位……福建大力支持茶產(chan) 業(ye) 延伸產(chan) 業(ye) 鏈,一批涉茶企業(ye) 提取利用茶多酚、茶多糖、茶色素、茶氨酸等有效成分,有力提高茶葉資源綜合利用率。

  集聚發展點亮“多彩閩茶”。閩諸郡皆產(chan) 茶。福建是全國茶類品種最齊全的省份,形成了豐(feng) 富多彩的閩茶體(ti) 係。

  福建省種植業(ye) 技術推廣總站教授級高級農(nong) 藝師蘇峰介紹,近年來,福建積極拓展國內(nei) 外茶葉市場,開辟茶葉銷售渠道,促進享譽全國的武夷岩茶、安溪鐵觀音、福鼎白茶、福州茉莉花茶等福建茶類特色產(chan) 業(ye) 集聚。

  “十四五”期間,福建重點打造安溪、福鼎、政和、漳平、永春5個(ge) 茶葉類重點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武夷岩茶、安溪鐵觀音、福鼎白茶、福州茉莉花茶、福建紅茶5個(ge) 優(you) 勢特色產(chan) 業(ye) 集群,打造以茶葉為(wei) 主導產(chan) 業(ye) 的40個(ge) 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強鎮和200個(ge) 產(chan) 業(ye) 強村,促進閩茶產(chan) 業(ye) “圈狀”發展。

  聚焦提升“多彩閩茶”知名度、美譽度,福建著力提升安溪鐵觀音、武夷岩茶、福鼎白茶等區域公用品牌,打造一批具有全國影響的茶葉企業(ye) 品牌。到2025年,力爭(zheng) 實現全省茶葉類農(nong) 產(chan) 品地理標誌登記產(chan) 品20個(ge) 、中國馳名商標40個(ge) 。

  在福州茉莉花茶製茶工坊,福州茉莉花茶傳(chuan) 統窨製工藝大師傅天甫進行製茶的第六道工序“窨”(2022 年12 月 16 日攝)周義(yi) 攝 / 本刊

  “一杯茶”透出濃濃科技範兒(er)

  走進寧德市福安社口鎮坦洋村,村落周邊的千畝(mu) 茶園延綿起伏,綠意盎然;村中茶行沿街一字排開,不時飄出陣陣茶香……一百多年前,紅茶品牌“坦洋工夫”發源於(yu) 此。

  “閩茶每一次引領潮流,都與(yu) 創新分不開關(guan) 係。做大做強茶產(chan) 業(ye) ,關(guan) 鍵靠科技創新。”蘇峰說,通過加強茶樹資源保護與(yu) 品種創新,提升茶葉生產(chan) 加工技術裝備水平,大力培養(yang) 高素質的茶葉人才,閩茶正展現出越來越濃的科技範兒(er) 。

  挖掘種質優(you) 勢推動茶葉創新。福建素有“茶樹品種寶庫”之稱,茶葉種質資源豐(feng) 富。近年來,福建著力推動種質資源優(you) 勢轉化為(wei) 產(chan) 業(ye) 發展優(you) 勢。

  社口鎮既種茶又育苗,福建規模最大的茶樹種質資源圃就坐落在這裏。資源圃共收集保存茶樹品種資源1000多份(個(ge) )、烏(wu) 龍茶種質材料1000個(ge) (品、株、係)、其他種質材料4000個(ge) (品、株、係)。

  福建省農(nong) 業(ye) 科學院茶葉研究所所長陳常頌介紹,目前福建共有國家、省級審(認、鑒)定及登記的茶樹品種61個(ge) ,茶樹良種覆蓋率96%。以資源圃為(wei) 依托,福建已成功育成了高香型茶樹良種“金觀音”“金牡丹”“春閨”“瑞香”等國家級、省級良種34個(ge) 。

  寧德市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三級調研員李輝介紹,寧德借助茶樹新品種“金牡丹”,以烏(wu) 龍茶的工藝製作紅茶,推出創新型高香紅茶,迅速獲得市場青睞。“寧德年產(chan) 紅茶2.6萬(wan) 噸,創新型紅茶占1/3。”李輝說。

  “三化”創新提升工藝水平。一杯好茶,一靠原料,二靠工藝。福建以茶葉生產(chan) 加工標準化、智能化、科技化,持續提升閩茶工藝水平。

  萎凋是白茶生產(chan) 的核心工序。傳(chuan) 統的萎凋基本依靠露天曝曬,天氣對茶葉品質影響極大。

  “‘通風透涼、陽光明媚的北風天’是萎凋最理想的天氣,但能否碰上這樣的好天氣,完全屬於(yu) ‘看天吃飯’”。福建品品香茶業(ye) 有限公司市場部總監鄭兆基表示,LED光源控溫萎凋技術的成熟應用,讓這一感性描述轉化為(wei) 標準化的生產(chan) 環境。

  走進福建品品香茶業(ye) 有限公司生產(chan) 基地,幹淨整潔明亮的廠房裏,白茶精製生產(chan) 設備順著車間延展開來,充滿現代化氣息。

  “通過自動化精製生產(chan) 線的六道精製工序,剔除老葉、蠟葉、非茶類夾雜物等,隻取75%精華茶葉。流水線不僅(jin) 實現降本增效,更保證讓消費者喝到放心茶、健康茶。”鄭兆基說,這項技術解決(jue) 了白茶生產(chan) 標準化難題,推出的“曬白金”係列產(chan) 品已成老白茶標杆,累計單品銷售超1100萬(wan) 條,2023年銷售額突破3.5億(yi) 元。

  近年來,福建持續提升茶葉生產(chan) 加工技術裝備水平、推進茶產(chan) 業(ye) 數字化應用、促進茶產(chan) 業(ye) 技術成果轉化,持續提升閩茶品質。預計到2025年,全省名優(you) 茶比例可提高到70%。

  “科特派”傳(chuan) 技培育“新茶人”。普及生態茶園種植理念、教授傳(chuan) 統的製茶技藝、推廣新技術新設備……近年來,不論製茶淡旺季,武夷岩茶(大紅袍)製作技藝傳(chuan) 承人、科技特派員劉國英總是十分忙碌:“我的使命就是把製茶技藝傳(chuan) 授給更多人,讓整個(ge) 行業(ye) 都有好工藝。”

  這些年,跟著劉國英學習(xi) 製茶的學生不下百人,有的已自立門戶辦起了茶企,有的成為(wei) 茶廠技術骨幹。

  做給農(nong) 民看,帶著農(nong) 民幹。發端於(yu) 福建的科技特派員製度,是帶動鄉(xiang) 村茶產(chan) 業(ye) 發展的強力引擎。2021年以來,福建全省累計選認涉茶科技特派員369名,組建茶產(chan) 業(ye) 科技特派員團隊388個(ge) 。福建省茶科技研究院麵向省內(nei) 外集聚210名茶科技專(zhuan) 家作為(wei) 智庫人選,打造茶科技專(zhuan) 家智庫平台,為(wei) 茶企員工、茶農(nong) 等1000多人提供技術培訓、舉(ju) 辦技術講座。

  福建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福建省將持續開展茶農(nong) 培訓行動,預計“十四五”期間,全省培訓高素質茶農(nong) 10萬(wan) 人次,遠程培訓30萬(wan) 人次以上;開展製茶工程師、特級製茶工藝師評審(選)活動和茶葉加工職業(ye) 技能競賽等,培育中高級茶葉專(zhuan) 業(ye) 技術人員、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茶葉製作技藝傳(chuan) 承人、製茶大師等高技能人才,為(wei) 統籌做好茶文化、茶產(chan) 業(ye) 、茶科技這篇大文章提供人才保障。

(責編: 陳濛濛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