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運河文化說丨酈波:詩意裏的運河四“yun”

發布時間: 2024-06-25 22:43:00 來源: 人民網-江蘇頻道

  “大運河的這種輸‘運’之功、國‘運’之力、詩‘韻’之美、意‘蘊’之深,在人類的運河史上是獨一無二的。”6月22日晚,在“何以中國·運載千秋”網絡主題宣傳(chuan) 活動中,南京師範大學教授、中國詩詞大會(hui) 評委酈波以四個(ge) “yun”巧解詩意裏的運河。

  第一個(ge) “yun”,是輸運之“運”。作為(wei) 中國古代的一項偉(wei) 大水利工程,大運河開通的初衷主要是為(wei) 了漕運,即通過運河運輸糧食等物資。酈波說,“漕運、鹽運,這些在古代社會(hui) 是國之命脈所在。”而在當下,大運河這條黃金水道在現代物流體(ti) 係中依然占有重要地位,發揮著重要的交通運輸功能。京杭運河江蘇段作為(wei) “活的運河”的代表,是全線通航條件最好、船舶通過量最大、社會(hui) 經濟效益發揮最為(wei) 顯著的區段。

  第二個(ge) “yun”,是國運之“運”。始建於(yu) 春秋時期的大運河,千百年來溝通沿線各地,串聯起錢塘江、長江、淮河、黃河、海河五大水係,這條人工運河猶如一部流淌在華夏大地的史詩。“中國文化講究‘合’,合而永興(xing) ,但在合的過程中需要契機,大運河就是這個(ge) 契機。”酈波道出了揚州在曆史上的重要性——她是萬(wan) 裏長江與(yu) 京杭運河交匯點上的一座曆史文化名城。

  第三個(ge) “yun”,是詩韻之“韻”。“唐朝詩人們(men) 在運河上南來北往,一邊是去長安求取功名的‘蹉跎歲月長安道’,一邊是遊曆人間繁華的‘青春揚州路’。”酈波說,詩人們(men) 以運河為(wei) 象征,抒發內(nei) 心的情感和思緒:出生於(yu) 揚州的詩人張若虛僅(jin) 僅(jin) 用了36句詩,就留下了“孤篇力壓全唐”的佳話。大詩人李白的一句“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成了曆代文青出發去揚州的理由。在酈波看來,隨著時間的推移,大運河在詩詞中逐漸形成了獨特的地位和形象,已不僅(jin) 僅(jin) 是一條運糧、運馬的漕運之河,更是一條充滿了詩情畫意的文化大動脈,“可以說,中國詩歌的發展,是在隋唐大運河開鑿背景之下的文化之路。”

  最後一個(ge) “yun”,是意蘊之“蘊”。在酈波看來,大運河產(chan) 生的意蘊非常廣泛,比如大運河文化遺產(chan) 中的名勝古跡、民風民情、藝術建築等,各個(ge) 領域在大運河中都有體(ti) 現獨特的意蘊,最終百川歸海,納入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之中。出生、常住、定居都在運河城市的酈波,對於(yu) 大運河有著別樣的情感,“運河映照著世間萬(wan) 物、風土人情,是閑情雅致的生活方式,是物阜民熙的文化記憶,是各種藝術形式和藝術創作靈感的‘富礦’與(yu) ‘母題’,它恒久地融入在了中華文明的基因中。”

(責編: 王智霖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