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積極培育具有國際先進水平和競爭(zheng) 力的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既代表科技創新的方向,也代表產(chan) 業(ye) 發展的方向,是培育新質生產(chan) 力的重要陣地。本期大家談刊發3篇稿件,從(cong) 不同角度探討如何培育壯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加快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
——編 者
勇當創新頭雁
鍾 波
企業(ye) 在科技創新中居於(yu) 主體(ti) 地位,是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的有力推動者、直接受益者。
在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zheng) 中,科技型企業(ye) 比拚的是什麽(me) ?是產(chan) 品質量和服務,更關(guan) 鍵的是技術。如果企業(ye) 追求的不是短期成功、一時精彩,就必須持續塑造競爭(zheng) 力,不斷突破底層技術。今天,一個(ge) 企業(ye) 的研發投入強度、底層技術攻關(guan) 力度,決(jue) 定了企業(ye) 創新能力的強弱和其在業(ye) 內(nei) 所能攀登的高度。上市以來,極米已經累計投入超10億(yi) 元用於(yu) 技術研發,特別是光學技術的研發,致力在光學架構和光源技術上做到自主可控、獨樹一幟。2023年,極米自主研發的最新一代投影產(chan) 品麵世,不僅(jin) 受到了消費者的好評,還帶動我國智能投影行業(ye) 持續發展壯大。實踐表明,把關(guan) 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以技術突破引領產(chan) 品突破,方能在激烈的競爭(zheng) 中贏得先機、把握主動。
新質生產(chan) 力是創新起主導作用的先進生產(chan) 力質態。加大原創性、引領性技術研發投入,不斷將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為(wei) 企業(ye) 發展成效,努力搶占行業(ye) 發展製高點、掌控產(chan) 業(ye) 發展主導權,我們(men) 必能為(wei) 建設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構築國際競爭(zheng) 新優(you) 勢貢獻更多力量。
(作者為(wei) 極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用好數據要素
周 鑫
當前,數據已經是與(yu) 土地、資本、勞動力、技術同等重要的生產(chan) 要素。大數據產(chan) 業(ye) 本身就是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同時,數字技術對新能源、新材料、先進製造等產(chan) 業(ye) 的提質增效作用日益凸顯。激活數據生產(chan) 力,也將推動“以數促新”“以新提質”。
培育壯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必須充分發揮數據要素放大、疊加、倍增作用。數據資產(chan) 化是實現數據價(jia) 值的重要抓手,而數據具有鮮明的“易獲取、動態性、非稀缺性”等特征。基於(yu) 這些特征,要實現數據資產(chan) 化,既需要數據知識產(chan) 權登記製度的支撐,也有賴於(yu) 流通交易市場的推動,更少不了數據應用場景的牽引。創新體(ti) 製機製,有針對性地破解確權難、流通難、分配難等瓶頸問題,推動數據要素高質量供給、合規高效流通,數據將在培育新產(chan) 業(ye) 、新模式、新動能方麵發揮更大作用。
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深入發展,數字技術對新質生產(chan) 力的形成和發展越發重要。更好發揮數據的基礎資源作用和創新引擎作用,促進數字經濟和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有機結合,必將為(wei) 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強勁動能。
(作者為(wei)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講師)
激發協同效應
孫卓華
及時將科技創新成果應用於(yu) 產(chan) 業(ye) ,讓科技創新和產(chan) 業(ye) 創新雙輪聯動、相互支撐,形成協同效應,能推動我國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行穩致遠。
圍繞產(chan) 業(ye) 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chan) 業(ye) 鏈,對培育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至關(guan) 重要。以山東(dong) 省威海市為(wei) 例,當地依托威海市產(chan) 業(ye) 技術研究院,構建政、企、學、研、金相協同的創新平台體(ti) 係,既“牽紅線”,推動科研與(yu) 產(chan) 業(ye) 需求精準對接,又“架金橋”,推出專(zhuan) 項基金開展股權投資,發揮金融對科技創新和產(chan) 業(ye) 進步的支持作用。將上下遊企業(ye) 、創新平台、服務機構等要素聚合,促進信息互通、人才流動、資源共享、成果轉化,有助於(yu) 打造更有競爭(zheng) 力的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集群。
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才能持續增強發展的內(nei) 生動力和活力。深化科技體(ti) 製、教育體(ti) 製、人才體(ti) 製等改革,持續激發經濟與(yu) 科技的協同效應,有助於(yu) 更好形成與(yu) 新質生產(chan) 力相適應的新型生產(chan) 關(guan) 係。
(作者為(wei) 山東(dong) 大學法學院(威海)副教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