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6月,美國最高法院以6比3投票結果,推翻了持續數年的“平權法案”(affirmative action),意味著允許有色人種學生獲得接受高等教育機會(hui) 的關(guan) 鍵招生程序被取消。美國《政客》新聞網(Politico)在25日的文章中寫(xie) 道,即使是對這一做法充滿熱情的捍衛者,當時也認為(wei) 可能會(hui) 看到一線曙光:那些擁有全美最高捐款數的大學將尋找其他方式來維持學生群體(ti) 一定程度的多樣性。甚至可以想象,處於(yu) 經濟地位劣勢的有色人種學生將獲得更多機會(hui) 。然而,事實恰恰相反。
美國《政客》新聞網(Politico)報道截圖
阿默斯特學院和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在內(nei) 的少數幾所學校,在“平權法案”被推翻前的幾年裏,終止了為(wei) 校友子女提供入學機會(hui) 的做法。在裁決(jue) 頒布後,又有7所學校停止了類似做法,像“多米諾骨牌”一樣的接連行動似乎一觸即發——但隨後再無其他學校效仿。
與(yu) 此同時,美國許多大學加倍奉行“傳(chuan) 統偏好”(legacy preference)和其他排斥機製,這些機製加劇了這些學校的貧富差距現象。幾年來,在哈佛大學和其他37所美國高校中,來自收入分布最高的1%家庭的學生比來自收入分布最低的60%的學生要多。現實就是,針對最高法院這一裁決(jue) ,(各大學)所做的工作少之又少,以致回顧起來,案件的發展態勢似乎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隨著裁決(jue) 一周年的臨(lin) 近,現在似乎更準確地將此案的當事人描述為(wei) 共同維護美國精英階層的沉默夥(huo) 伴。
在推翻“平權法案”的判決(jue) 公布後,許多致力於(yu) 減少美國高等教育中不平等現象的倡導者都期待哈佛及同類大學能夠終止“傳(chuan) 承偏好”。相關(guan) 數據顯示,有75%的人反對“傳(chuan) 承偏好”這一做法,民主黨(dang) 人和共和黨(dang) 人的比例幾乎相等。這是一個(ge) 罕見得到兩(liang) 黨(dang) 支持的問題。此外,隻有36%的美國人對該國的高等教育抱有信心。
由於(yu) 大多數精英大學都沒有主動采取行動,政策製定者們(men) 開始著手解決(jue) 這個(ge) 問題。有六七個(ge) 州正在考慮以某種形式廢除“傳(chuan) 承偏好”,這些提案得到了廣泛支持。例如,最近在弗吉尼亞(ya) 州,一項禁止公立大學“傳(chuan) 承偏好”的法案在眾(zhong) 議院和參議院均以全票通過;加利福尼亞(ya) 州正在推進一項針對私立大學的法案。然而,對於(yu) 社會(hui) 經濟地位不利的有色人種學生來說,大部分消息是令人沮喪(sang) 的。
今年4月,杜克大學宣布取消麵向非裔學生的獎學金項目,該校仍在繼續實行所謂的“傳(chuan) 承偏好”,因為(wei) 校方認為(wei) “世代相傳(chuan) 的家庭紐帶是我們(men) 傳(chuan) 統中寶貴的一部分”。
布朗大學最近成立了一個(ge) 委員會(hui) ,根據“布朗對學術卓越、入學機會(hui) 和多樣性的承諾”審查其招生政策。委員會(hui) 提出了繼續支持“有家庭關(guan) 係的申請者”,委員會(hui) 還呼籲實行提前決(jue) 定招生政策(盡管眾(zhong) 所周知它對低收入學生和有色人種學生有負麵影響),並恢複進行標準化考試的要求。
據英國路透社24日報道,“平權法案”推翻造成錄取的不確定性並未打消少數族裔法學院申請者的積極性。美國法學院招生委員會(hui) (Law School Admission Council)的數據顯示,與(yu) 去年同期相比,拉丁裔申請者人數增長了8.9%。數據顯示,非裔申請者增長了6.7%,亞(ya) 裔申請者增長了6.1%。但AccessLex法律教育中心執行主任亞(ya) 倫(lun) ·泰勒(Aaron Taylor)表示,真正的衡量標準要看真實錄取和入學的人數。
報道指出,美最高法院的判決(jue) 規定大學不能將申請人的種族作為(wei) 考慮因素,但允許申請人在論文和個(ge) 人陳述中討論自己的種族和背景。為(wei) 了遵守這一判決(jue) ,許多法學院增加了新的論文要求或個(ge) 人陳述提示。
(編譯:馬芮編輯:高琳琳韓鶴)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